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淮地区土壤调查实习报告

5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94047676
  • 上传时间:2023-12-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32.3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姓名:* 学号:* 班级:13土管 学院:经管院总述:本次土壤学调查实习着重强调对合肥市及其周边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剖面结构、理化性质、适宜性等要素进行综合考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安徽农业大学校内、大蜀山、南淝河三个地区进行抽样探究。调查区域内的土壤以黄棕壤和黄褐土为主,二者都属于较为典型的淋溶性质的土类,具有明显的淋溶层和淀积层。黄棕壤多呈红棕色,为弱酸性或中性(pH值5.57.5),有透水性较差的粘化层(约分布在地下剖面3060cm),黄棕壤的天然覆盖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土质疏松,A层多为质地优良的团粒结构。黄褐土是江淮地带重要的耕作土壤,因土质粘重、结构紧实,耕作性差,特别是粘盘层较高的土壤,作物产量总体不高。土壤剖面描述:采样点(安徽农业大学校内):A层位于地下014cm,棕色,潮湿粘土,疏松团粒结构,多孔隙、根系,无新生体和侵入体,有微量石灰反应,pH值6.7; B层位于1431cm,黄褐色,潮湿粘土,紧实核状结构,孔隙较小,根系较少,有侵入体和铁锰结核,pH值7.5,无石灰反应; C层位于3175cm,黄褐色,疏松核状结构,孔隙小,无植

      2、物根系,有侵入体,pH值7.7,无石灰反应。采样点(大蜀山):A层为043cm,红棕色,潮湿粘土,疏松团粒结构,多孔隙、根系,无新生体、侵入体,无石灰反应,pH值6.0; B层为4387cm,深棕色,潮湿粘土,紧密棱柱状,孔隙较少,根系较少,无石灰反应,pH值6.3; 掩埋A层87103cm, 深棕色,潮湿粘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少植物根系,有侵入石砾,pH值6.8,无石灰反应; C层106130cm,深棕色,潮湿粘土,紧密层状结构,孔隙、根系较少,有侵入石砾,pH值7.0,有石灰反应。采样点(南淝河):A层027cm,暗褐色,潮湿,疏松团粒结构,孔隙较大,有植物根系,无石灰反应,pH值6.4; B层2738cm,褐色,土质干燥坚硬,紧实层状结构,孔隙、根系少,有铁锰结核,无石灰反应,pH值6.8; C层3848cm,黄棕色,土质干燥坚硬,紧实层状结构,无孔隙、根系,有铁锰结核,无石灰反应,pH值7.3; D层4885cm,棕色,土质干燥坚硬,紧实层状结构,无孔隙、根系,有铁锰结核,无石灰反应,pH值7.5;一、江淮地区的土壤构成。周礼中对“土”的自身定义为“万物自生焉则曰土”,言简意

      3、赅说明了土壤形成和整个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即各类自然因素,如岩石、水文、生物、气候、植被等共同作用形成土壤。土壤形成的基本特征是土壤肥力,土壤发育过程是建立在地表风化壳之上的物质分异,先形成了疏松多孔的肥力表层和表下层,允许各种物质自由迁移转换,为地表上的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植物根系活动及自身聚聚的有机质有源源不断的为土壤发育带来养分和空隙。因此,土壤是地理环境中各圈层物质互相作用的产物。土壤的形成要素主要有气候、母质、时间、地形、生物,除此之外典型的耕作土壤受人类影响明显(如水稻土)。土壤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水分和热量交换,而局部区域气候直接决定水热状况,气温昼夜变化会加速岩石矿物的分化崩解,对土壤水分的蒸发扩散、矿物的淋溶和淀积、腐殖质的分解都起到重要作用,水分更是土壤存在、发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地形和生物也不同程度影响成土过程,地势高且陡峭的区域往往土层较薄、有机质含量不高,低洼处沉积作用明显,生物过程所产生的有机酸、碳水化合物、木质素以及其他含氮化合物是土壤养分的来源。江淮地区黄棕壤和黄褐土形成过程明显不同。黄棕壤的母质大多来自本区域,是在湿润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母质岩风化分解并与当地

      4、植被进行能量物质不断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强烈的淋溶作用下,母质中的碳酸钙淋失殆尽,土壤中的硅酸盐矿物较快的分化成粘粒,表现出显著的淋溶粘化过程。而一般认为黄褐土的成土母岩形成与第四纪风力堆积的黄土层,是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搬运而来,并逐步受当地植被、气候、生物共同作用形成半淋溶性的带粘盘层的黄褐土结构,颜色偏黄褐色,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二、土壤的组成结构。以黄棕壤和黄褐土为代表的淋溶土纲在安徽分布广泛,因其所处位置水热条件优越、土层深厚、酸碱性适中,开发潜力巨大,农业增产潜力广阔。江淮地区约南北跨度在北纬3035之间,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10摄氏度积温达40005000摄氏度。合肥市周边土壤剖面多层次分明,A层颜色较深,有机质含量最高,B层为紧实的粘盘层,具有不易透水、透肥的特性,上壤下粘的结构保水、保肥性能良好。A层中根系繁茂,因安徽省处于湿润季风区,雨热资源丰富,表层土含水量约在15%-25%之间,结构疏松,耕作性较佳。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和分解都较为强烈,因此土壤中有机质留存量不大,显著低于黄棕壤。此外,在自然植被下,土壤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三、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的产

      5、生。安徽全省约有6986万人,耕地总面积为8860.6万亩,人均耕地只有1.27亩,低于全国的平均耕地占有水平1.5亩/人。且省内多山地丘陵,耕地主要分布在处于半湿润区的黄淮平原,水量、热量资源均不如南方,水土分布不均大致与全国南北分异状况吻合。可以说,当前安徽地区的农事生产仍然是高强度、掠夺式的,后备可用耕地不足,过度利用对土壤质量造成巨大伤害。江淮地区耕作制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土地效益相对较高,农业从业人口众多,土地投入方式属于高劳动密集型,但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可持续的问题。问题1: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开发强度大,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总体质量不断下降。我省一直被定位成农业大省,无论从农业人口,还是农业产值占比上。长期以来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数目巨大,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农地产出提出更高的要求。伴随着粮食产量年年增长的是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严重破坏了历经百年才艰难形成的优质耕作层,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污染等。加之陈旧的施肥理念,有机肥使用减少,热衷于使用氮肥,使得江淮土壤中原本含量富裕的钾元素逐渐呈现不饱和状态。如此种种,都是本区域土地质量下降的具体表现。问题2

      6、: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厚度不断被侵蚀削低。江淮之间多山川、丘陵,特别是在皖南和皖西,沟谷相嵌,山体坡度大,又处于季风区,降水量多且集中,夏季常有暴雨。一些县市水土保持不到位,毁林开荒、非法盗木现象屡禁不止,大量裸露山地被雨水冲刷,部分地区土层 厚度甚至不足半米,土壤质地不断下降。问题3:土壤污染加剧以及pH值有偏酸的变动趋势。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食品安全,土壤污染源有来自农业生产活动自身的不当行为,也有外部工业生产废水、废渣的任意丢弃、排放的因素。如靠近重工业中心徐州的灵璧县耕地重金属含量超标三倍多,生产的稻谷、果蔬已无法为人类食用。pH值的变动主要使受工业区带来的含酸性离子气流的影响,使得土壤中游离的氢离子数量增加。在许多工业城市的上空弥漫着大量硫化物气体,气流流动时遇冷则会产生大量酸性溶液和其他有害物质。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呈酸性趋势便是受了长三角和珠三角重工业区的影响,南方土壤的平均pH值约上升了0.5个百分点。水体污染则是通过地表水或地下水施加给沿岸土壤,破坏土壤耕作层,对农作物产生危害。酸化表现归根结底也是土壤污染的结果。四、土壤改良的若干建议

      7、。1、依靠生物改良措施,合理轮作、间套做、种植绿肥。土壤质地提升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生物改良的原则为生产过程中有效提高土地质量。土壤形成与生物植被密不可分,土壤可以生长出植物,反之,植物亦能给土壤带来必要的元素和养料,不同作物对土壤中各类元素的吸收程度不同,这也为以合理间作为手段调节土壤成分提供可能。豆科作物具有良好的固氮特性,可以作为天然氮肥一定程度上替代氮肥(尿素)的使用。有机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如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保水保肥、缓冲酸碱变化等。2、兴修水利设施,修筑堤坝,缓解水土流失。在黄褐土分布的丘陵岗地上常受雨水侵蚀严重,土层薄、肥效差,粘盘层以上的表土不断减少,作物根系很难深入粘盘层以下,易造成植株不稳、有效肥力不足等问题。防范水土流失是丘陵山地地区土壤改良的重要一课。此外,还需要因地制宜用地,坡降大于25度的耕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在光、热、水条件优越的江淮地区应稳定夏粮面积,扩大灌排利用有效面积,减少甘薯、土豆等根系作物的栽培面积,确保土层的完整。3、因土配方施肥,保护湿地面积。酸性土用石灰、草木灰来中和酸性,碱土用硫磺、明矾等改良剂,最终做到酸碱适宜以及沙土、粘土改造成壤土。湿地系统内生物多样,生长植物多具有良好的固氮和分解污染物的作用。一般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很难修复(除非是将污染土壤全部剥离),并且耗时久、成本高,此时通常采用植物吸附来降低重金属含量。植物对金属元素的吸收主要取决于从土壤中吸取金属以及向地上部运输的能力,细胞内的金属硫蛋白。金属离子在液泡中的区域化分布是植物耐重金属的重要原因,氨基酸等在金属储藏和解毒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紫苑属、含烟草、鸡冠花一类植物可以吸收许多放射性重金属;月季、蔷薇、芦荟等可以吸收各种硫化物。湿地中生长的蓝藻、芦苇等也是良好的重金属吸收净化品种。

      《江淮地区土壤调查实习报告》由会员夏**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淮地区土壤调查实习报告》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