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赤壁赋》说课稿

24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92505970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5.62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赤壁赋说课稿篇一:赤壁赋说课稿赤壁赋说课稿陈梅芳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乘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虽都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但作者却都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满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苏轼曾写过两篇赤壁赋,这篇为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最终表现了豁达开朗的性格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2、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了解赋的相关知识写作背景。(2)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赏析本文“景”、情”、“理”结合的写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作者历经磨难仍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3、说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词句的意义(2)体会景、情、理有机结合的特点(3)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理清本文的线索。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前半学期必修一文言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阅读一定量的浅易文言文,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一下,初读全文,并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来粗知大意,我们老师只需要在感性的基础上作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感悟的指导。三、说教法学法1、重视诵读感悟说明本文是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离今天较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可能有些困难,要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要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

      3、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情部分更要认真感受作者的情怀。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读,以朗读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2教师补充,师生共同探究,展示结果。说明在新课标理念中,课堂是个有机融合体。真正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型,课堂结构是复合型的。除了教学步骤等显性模式外,还应该考虑到教学进行中的各种因素的互动协同。通过课堂内的互动合作来形成一条完整的脉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保教学的深度和实效,所以我选择师生共同研讨的教学方式,从互动角度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文中隐藏的生命情感。4、课时安排三课时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天刚蒙蒙亮,一群带着四川口音和北方口音的异乡人在一位气宇不凡但又稍显忧郁的中年男子的带领下,悄悄走进小城黄州,在料峭的春寒中,住进了城东南一所叫做定惠院的小院子。这位男子便是在“乌台诗案”中差点丢掉性命的苏轼。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苏轼一行终于到达了他的贬谪地黄州,开始了他近四年的黄州生涯。在这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散文,写了280多封书信。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都作于此

      4、时。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便是如此令人费解。说明以苏轼一行抵达黄州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引入课文(二)点击作者(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自主发言,“大话东坡”。)(教师语:“点击过后,朦胧中可见苏轼带着诗人特有的洒脱,刚食了美味的东坡肉,饮了解忧的杜康酒,胡须飘摆,向我们走来。”语言尽量形象,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展示课件内容为: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1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3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曾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但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以上可以佐证苏轼的历经磨难,达观开朗,辅助学生理解作者性

      5、情。(三)三读三求(一读求“识”、二读求“品”、三读求“悟”)一读求识(识音、识字、识文赋)1、识音及解字见课件(略)2、识文赋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文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不受骈赋、律赋那些框框的限制,较多地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二读求品(品词、品句、品写法)1、品词探究活动:让学生群答“哪些词用的精妙?为什么?”根据回答,当即总结出若干有代表性的词,师生探究,加以分析。(备用资料4个)1从“2“”一词用的是拟人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动态,更重要的是,“徘徊”一词还透露出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眷恋之情。3白茫茫的雾气“横”在水面上,是从近处看;月光下水光遥“接”天边,是往远处望。一“横”一“接”,就像中国画的大写意,准确、简洁而又传神地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景。4从“”字我们又好像看到了小船已经放开,毫无拘束地冲向前去;“凌”字又让我们体会小船在波峰浪尖飞快掠过的动态,衬托了愉快的心情。(注:前期预习已结合课下注释及详解,将翻译工作基本完成,在此品句,重在品语言美、意境美以及句子与诗歌主题

      6、的关系)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出觉得优美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议论的关系,各课题组找出自己的代言人,进行发言。(备用教学资源:四组句子,老师尽力引导学生找出“美”与“蕴”兼具的句子,并最终形成一条“乐悲乐”的感情线索。)3、品写法(景、情、理的交融)学生预习时已借助课下注释和详解,初步翻译了文章,现在要琢磨一下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想要表达的道理。理清本文的线索。(重点:第一、三、四段)(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第一段: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探究活动逐层设疑:第一段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样的景?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教师点拨:(略)此一乐也。以第二段(过渡段)铺垫第三段:情 歌声和箫声引发了悲情悲意。悲什么呢?悲的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齐读、体会学生自己看书思考、分类/相互借鉴、争辩、质疑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情(悲)无枝可依英雄安在人生无常第四段:理(在诵读中理解、品味语言) 他怎样来排遣这种悲苦郁闷之情呢?盈虚有数物我无尽清风明月与子共适重点:景、情、理的关系教师明确:常言说:文似看山不喜

      7、平。本文作者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之中而忘怀了世俗的欢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师生探究:那么,前后两“乐”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一段写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段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段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段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刻把握,水到渠成。景(乐一山水之乐)理(乐一达观之乐)备用教学资源:全文融景、情、理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其间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不离眼前景;议论、抒情又不囿于眼前景。真的是:情因景生,景以情显,移情于理。三读求悟(悟客、悟苏、悟精神)探究活动:你认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答问吗?学生畅谈感受、认知

      8、,教师明确:主客答问是赋的传统手法;苏轼借此抒怀,有无真正的客人并不重要。进一步细化问题:(让课题组内讨论作答)歌是欢乐的,而箫声却如此悲愁。此处有一个问题,从行文看,“主乐客悲”是明显的,而各种资料提示却说作者“力求排遣苦闷”,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请大家认真思考之后讨论,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假如有难度,可用曾提示过的“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这一句话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就在此处,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C“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表达了他解决了自己矛盾痛苦,最终乐观旷达的精神状态。明确: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一一作为道者的苏轼一一达观一一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一一作为儒者的苏轼一一悲观一一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五、课后探究(各课题组可任选一题,合作探究完成后下节课展示结果)假如你是央视主持人小崔,面对风尘仆仆穿越千年时光,来到“小崔会客”现场的苏轼,你能针对本文对苏轼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假如你是苏轼,你将如何作答?(课题组内确定人选,合作探究后展示

      9、成果)对一处自然或人文景观,写一篇300字内游记。可以选择纯粹写景写景兼抒情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当中任意一个类型进行写作,成文后在课题组内探讨体会这三类文章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选择出一致评价较高的文章23篇,作为下次课堂素材,以备展示。六、教后反思赤壁赋为千古名文,自己在授课时不仅想让学生体会东坡飞扬的文采,更想让学生体会其情、其思,通过“三读三求”的环节,一读求“识”、二读求“品”、三读求“悟”,较好的得达到了这一效果。此外,还有一点感受颇深,对于上佳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创作的过程还是阅读的过程,都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才能思接千载,文心恣肆,化万物于笔墨之间。教师在讲解时,如果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更好的引发学生联想,整节课会更加有深度,也理应会有惊喜,效果也自会更佳。篇二:赤壁赋优秀说课稿赤壁赋说课稿一说教材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课文,从整本教材来看,本单元继第一单元现代写景散文名篇的赏析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领略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艺术魅力,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在对自然山川景物进行描绘的同也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因此在欣赏这些名家名篇的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赋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问

      《《赤壁赋》说课稿》由会员人***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说课稿》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