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16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

7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91775711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9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16讲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北保定摸底)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时期整地工具中耕工具夏朝耒、锛、铲、斧锄、博商朝耒、锛、铲、锸、斧、析铲、博西周耒、锛、铲、锸、斧、析、援铲、罅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解析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化操作,故C项正确。答案C2.(2017四川成都诊断)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解析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发展了生产力,使小规模农业生产成为可能,推动了生产方式由集体耕作向家庭经营转变。答案C3.(2017云南检测)右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反映

      2、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A. B. C. D.解析根据题干中“游于楚,反于晋”可知桔槔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根据题干中“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可知桔槔是用于灌溉的工具,故正确;从图片中可看出,桔槔方便了人们取水灌田,所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故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政府,故错误。答案B4.(2016河北石家庄模拟)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解析配图为二牛抬杠,只有一犁,不符合材料“三犁共一牛”,故A项错误;配图为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三个犁,并且配有耧车,边耕边播,这是西汉赵过发明的耧车,与材料描述一致,故C项正确;配图没有耧车,故D项错误。答案C5.(2017山东淄博调研)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变革了耕作方式解析根据材料“一

      3、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体现了曲辕犁使用的方便性,故C项正确。答案C6.(2016广东惠州四模)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解析水利事业的进步确实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但是这是一种间接影响,故A项错误;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事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但这也是一种间接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B7.(2017甘肃兰州调研)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 D.自给自足解析根据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刀耕火种是粗放型农业,与材料不符,

      4、故B项错误;男耕女织强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自给自足强调自足性,是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8.(2016辽宁大连模拟)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的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A. B. C. D.解析骨耜是奴隶社会(商周时期)的生产工具,此时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故错误;垄作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耕作技术,是属于精耕细作的一种表现;翻车是曹魏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属于精耕细作;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耕作工具,属于精耕细作。答案D9.(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析材料中 “其余或换钱易粟”表明小农生产也与市场联系,并不是完全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答案C10.(2016四川资阳三模)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

      5、:“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A.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解析题干中“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说明当时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以小家庭的方式存在,从根源上来说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得以出现,故C项正确。答案C11.(2017山东临沂模拟)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C.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解析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政府对南北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变化,故A项错误;北宋以后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呈现出南迁趋势,故B项错误;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政府对南北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变化,南方地区成为粮食生产的中心区域,故C项正确;湖南、云南工商业发展相对落后,故D项错误。答案C12.

      6、(2017安徽黄山模拟)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精耕细作,这一模式非采用机械化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模式,所以这种生产模式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生产率,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当然传统科学技术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动力,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6陕西西安调研)(2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

      7、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摘编自清实录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15分)解析第(1)问,依据“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以及“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垦种”等信息,从鼓励开垦、开垦区域以及从民生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以及“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等信息,从新的农作物引进、人口与土地矛盾角度归纳背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矛盾、人口增加以及破坏环境等角度归纳答案。答案(1)特点: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以维持百姓生计

      8、为主要目的。(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高产作物引进。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14.(2017云南昆明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历代人口数量估计时间人口数时间人口数西周、春秋中后期2 000万唐代安史之乱前8 000万战国中期3 200万五代十国时期3 000万西汉初年1 500万两宋时期10 000万西汉末年6 000万元朝6 000万东汉初年3 000万明朝中期16 000万东汉后期6 000万清朝初年9 000万魏晋南北朝后期3 000万清乾隆年间20 000万摘编自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等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的特点,并选择其中一个人口增长时期,分析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12分)解析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从西周、春秋中后期的2 000万到清乾隆年间的20 000万,不难得出特点一: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表格:比如从唐朝安史之乱前的8 000万到五代十国时期的3 000万再到两宋时期的10 000万再到元代的6 000万,不难得出特点二:人口数量周期性大起大落。第二小问,根据图表,人口增长最明显的时期是两宋时期、清朝乾隆年间。第三小问,可以从政治(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政府政策)、经济(农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思想(宗法观念)等角度进行作答。答案特点:人口数量周期性大起大落:总体呈上升趋势。示例一:两宋时期原因:国家局部统一,政治相对稳定;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作物品种增加;宗法观念影响。(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清乾隆年间原因: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极大地增加了粮食产量;人头税的废除刺激了人口的增加;人口基数大;政府鼓励;“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观念的影响;医学的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16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ni****g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16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