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6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90879600
  • 上传时间:2023-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 吴中兵 人力资源会计(humanresourceaccounting)自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以来,从理论到实务都得到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是至今仍然未能在理论上与传统会计融为一体,实务中亦未能得以大规模应用。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探索和研究仍然进展缓慢。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种种难题尚无法统一认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认识人力资源的成本问题,比如哪些应该资本化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以初步探讨。第一、人力资源成本一、什么是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一定年龄阶段和健康状况基础上的人的劳动能力,是有待于发挥和可以发挥的潜在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体现在劳动者的年龄分布、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方面上,量的规定体现在劳动者各个构成层次人员的多少上。从其效用上讲,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概念基本相似,只是人力资源是与劳动者的知识状况紧密相联系的,强调其是有一定体质、智力和智能的劳动力,即强调其质的规定。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的把握关键在于质的把握,尤其是组织内高层管理、技术人员的质的规定。 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决定了人力资源具有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如下特征:

      2、1、主观能动性,是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性特征,决定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其他任何资源,都不具有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体力和智力的劳动者及其劳动能力,才具有这种能力,才是决定性的生产要素。离开了人力资源,企业有再多的资金、机器,也如同一盘散沙,不会创造效益。2、个体性和变化性。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决定了人力资源与劳动者的知识紧密联系,而知识分子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个体性,倾向于独立劳动,而不象机器、房屋等物质资产那样与组织的集体劳动和持续经营紧密相连。比如,大学里不坐班的制度,更有利于教师发展个性,从事适合自己的研究,但是也减少了职工相互交流、相互监督的机会;又如,如果个体之间相互碰撞,搞“内耗”,不但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反而会阻碍组织的发展。其次,同一个人才,在不同背景下对同一种管理方式的反应也会不同,会对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感到厌倦,失去工作效率。另外,劳动者是否努力为企业工作,也会随着其个人的意志发生变化。这一点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 以上两点对于人力资源被企业所拥有性、可控制性提出了挑战。3、专用性。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要求专门

      3、化的人才有什么样的潜质就发挥什么样的能力,换言之,如果不按照人力资源的潜质发挥其能力,则会由于“隔行如隔山”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可见人员的替代成本很大。4、时效性。在同一个人自身的不同年龄段(或时期),比如青壮年期和老年期,即使知识水平不变,其劳动能力也显然不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甚至集体,如果停止学习,不去提高自己,也会由于知识的遗忘、时代的变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有的能力。5、开发的持续性和潜能的无限性。人力资源可以无限开发,而不象存货、固定资产那样开发潜力是有限的,用完即失去了。从个人层面上说,通过学习等途径,劳动者的能力不断增强,而其能力越强,学习新知识就越快,呈现加速度开发的趋势;从组织层面上讲,不断地增加人力资源的质和量的规定,则易于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加速发展的惯性。 后三点决定了企业需要经常而持久地对人力资源的潜能进行开发。二、人力资源的成本。(一)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确认,比如,人力资源是不是资产?如何界定人力资源的成本?人力资源的成本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即人力资源投资支出是否应当计入“人力资本”或“人力资产”账户?这要从资产的本质含义和人力资源的特征去探究。 美国财

      4、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我国200x年生效的新“企业会计制度”都认为,资产是过去业务所产生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在将来带来收益的经济资源。从人力资源的根本特征可以看出,判断人力资源是否为资产,关键是看其是否为企业所拥有和控制。持否定意见者认为,由于人才流动较为频繁,控制人力资源的难度较大,因而不能视其为资产。但是,判断一项资源是否具有可拥有性和控制性,不能用永久控制的标准。物质资产也不能确保永久性控制,比如固定资产也只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为企业所拥有。所以,只要是可预见的期间可以控制的经济资源就应该是资产。人力资源不是不可以控制,在可预见的期间(如超过几个会计年度),是完全可以判定其是否具有可控制性的,所以人力资产是成立的,即可以确认的,从而人力资源成本也是可以确认的。 人力资源成本,指涉及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保障和离职所发生的投资或支出,包括:(1)取得成本,指招募、选拔、定岗过程中发生的支出,比如招聘广告费、人才中介代理费、招聘会场费、招聘过程差旅费、招聘到的新员工安置费等。(2)开发成本,指岗前培训及定向、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的支出,首先是使得一个新员工

      5、达到胜任某个职位的技能并取得预期业绩而付出的成本,比如岗前培训的学费、材料费、咨询费、劳动时间损失费、生产率损失、学员的薪金;其次是为提高工作生活质量而产生的费用,比如医疗保健费用、继续教育和深造提高费用、保险费用、工作场所改善费用等。(3)使用成本,指对人力资源的维持(如工资、福利费)、奖励、调剂所发生的支出;(4)保障成本,指建立人力资源的更新换代、工伤等基金的支出;(5)离职成本,指离职低效成本(离职前工作效率较低)、遣散成本、离职后的补偿支出(如退休金)、空职成本、重新招聘的取得开发成本和超额成本(高薪重聘成本)。 根据资产成本的含义和国内外资本化的惯例,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要区分其受益期间,分别进行会计处理。是当期受益的,予以费用化,是长期受益的(超过了本个会计期间)则予以资本化,而不能简单地全部资本化或费用化。具体来讲包括:(1)对于由于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离职以及合法的超额投资支出等成本,由于受益期超出了当期,应该予以资本化,计入“人力资产”帐户。(2)对于人力资源的使用、保障支出,应予以当期费用化,可计入“管理费用”帐户。(二)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计量,是指从人力资源

      6、投入上度量其成本价值,通常被认为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内容。我们知道,就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状况而言,即使是实物资产的计量,在其客观性上目前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计量,显得更加困难。但这不是说人力资源的成本就根本无法计量了。对人力资源成本计量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相应的会计方法,对其投入的各项价值,分别予以确认和计量,从而汇总得出其成本数额。(三)人力资源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历史成本法,即把为了获取人力资源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其成本。比如,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巴里公司在其1967年年中核算中,把用于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费用都按照招聘和录用费用、正式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费、实践练习费、发展提高费等五个分类账记录和累计,然后将每个管理人员的总费用按其预期的总工作时间进行分摊。这种投资及其分摊应该与其收益相联系。 重置成本法,即目前重新取得类似的人员需要付出的代价。从个人的角度讲是招聘同等人才将会发生的支出;从组织的角度讲是人才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是个人相互配合才产生的,是职位重置成本。 机会成本法,指人力资源如果离职将会造成的损失,这由人才的可替代性程度决定。如果某个职位

      7、重要性极大,而对应的人员工作能力又有极强的专门性,难以被别人替代,该人离职将会造成极大损失,就认为该人员的成本很高;反之成本就低。(四)人力资源成本的特征。人力资源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具有以下特征:1、人力资源成本投资收效比较慢。一般的实物资产,如固定资产,只要建造或者购买并安装成功了,马上就可以投入生产经营中使用,为企业带来收益。但是,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并不象实物资产那么迅速显示出来,而是有一个比较长的时滞。比如,企业高薪聘请的经理人员为企业带来的贡献,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看出;企业内部对员工的培训,也需要经过较长时期才能看出其效益。有些企业把员工送到国外学习,这个时滞就更长了。这就要求企业提前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储备大量的人才资源,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绝不能象“汽车加油”或“机器供电”似的随用随取。这在我国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市场不太健全的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2、人力投资受益效果大、期限长。虽然人力资源成本投资收效比较慢,但是一旦发生作用,其影响是极其重大而深刻的。良好的人力资源和其合理的组合,对企业的贡献会超过任何其他资产。而且,人力资源

      8、保持效果的期限一般比较长,不象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那样会突然失去效用。所以“智力投资”是最为明智的。3、人力资源投资效益有明显的时效性。虽然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巨大而持久,但是它也有很强的时效性。如上文提到的,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专业技能很优秀的人,如果停止学习,不去提高自己,也会由于知识的遗忘而失去原有的能力,即使没有遗忘的部分,也会由于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变迁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竞争力,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4、对人力资源投资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而边际收益是递增的。比如,通过学习等途径,劳动者的能力不断增强,而其能力越强,学习新知识也就越快,呈现加速度开发的趋势。人所共知,入门学习最难,但是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习同等数量和难度的知识,会比原来容易得多,也就是花费较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是符合一般教育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的,也说明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另一方面,随着投资的增加,人力资源的能力加速度增强,其带来的收益也越来越巨大,成加速度上升趋势,所以,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5、人力资源投资收益预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虽然人力资源可能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但是人力资源

      9、价值是以人为载体的,其实现程度受主观能动因素影响较大,还存在着人才“跳槽”等风险,其价值不能完全由企业控制;即使确定能带来价值,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较难确定;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数额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难度。三、人力资源成本与人力资源收益的关系。(一)人力资源收益,又叫人力资源价值,指人力资源为组织提供效用的能力,即在预期服务期内所能创造的未来收益的估计折现值。(二)人力资源成本与人力资源收益的关系。1、人力资源成本与人力资源收益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人力资源成本的摊销过程上,即根据配比原则,在人力资源使用期间,把其成本摊销到各个受益期间。人力资源摊销的难点在于其受益期间比较难以判断,这与实物资产不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另外在会计法规上和所得税中,对于人力资源摊销得出的“人力资源费用”是否承认,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 人力资源成本与人力资源收益的关系,还在于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越多,储备的人才越充足,越能保证企业有长久的竞争力,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超额收益。 虽然人力资源成本与人力资源收益呈现正方向变化,但是,如上文所说,随着投资数量的增加,人力资源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而边际收益是递增的。 人力资源成本与人力资源收益的正相关关系,不是自动达到的,而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达到的。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大企业的经营效益很好,一旦更换了企业领导和组织制度,虽然总体人员结构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企业业绩会发生戏剧般的变化。这说明人力资源不会自动创造财富,只有通过了一定的管理制度得以整和起来,人力资源才会发生巨大作用。四、人力资源成本与分工的关系。 分工越细,越单一化、标准化,越有利于员工迅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节省了开发培训费,易于招聘比较廉价的劳动力,因为廉价的劳动力在各国的劳动力市场上都是过剩的。但是,过细的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分析》由会员re****.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分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