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研究发展综述

11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9022446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7.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word论文题目: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研究综述学生:洪双年级专业: 2015级药学学 院:研究生学院学 号: 2015151 / 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研究综述摘要: 脂质体是一种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球状囊泡, 可作为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与靶向作用等特点,可应用于抗肿瘤、抗感染等领域。其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法、复乳法、离心法、逆向蒸发法、钙融合法、PH梯度法、注入法、超临界流体技术等。按其一般性能可分为四类:普通脂质体变形脂质体修饰脂质体智能脂质体。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的作用机制有防止网状皮系统的快速吞噬效应肿瘤组织中的渗透与滞留增强效应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效应阻断肿瘤组织血管新生效应等。虽然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优势明显,当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开展产业化,制约了脂质体的开展。本文对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研究予以综述。1. 前言脂质体(liposomes),是纳米载药系统的典型代表。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所形成的一种超微球形载体制剂, 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聚集, 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 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闭合囊泡(vesicles)。脂质体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

      2、图1 脂质体立体结构 图2 脂质体药物传送系统早在1965年,已故亚历克班厄姆和他的同事就对磷脂系统的进展了首次描述,磷脂分散在水中可形成多层囊泡,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此发现奠定了模型膜系统的根底1。几年后,各种各样的单双层封闭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被相继提出,最初被称为“bangosomes,之后称之为“脂质体 2。到1971年,Gregory Gregoriadis等,将脂质体首次运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传送,建立脂质体可以截留药物和用作药物递送系统的概念3(图2)。在囊泡水相和双分子膜可以包裹多种不同极性的药物。而且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在体可以被正常代,因此,采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开发潜力巨大。2.脂质体 作用特点靶向性:脂质体能选择性进入人体的某些组织或器官,如肝、脾等。采用脂质体药物其在肝中浓度是普通药物的200到700倍。因此也称为“药物导弹;缓释作用:因为药物被包裹在脂质体,其扩散速率降低,延缓肾脏的排泄和代,从而延长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脂质体磷脂双分子膜与哺乳动物细胞膜相似,使机体免疫反响降低,不易引起过敏等免疫反响。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降低心脏

      3、毒性。提高稳定性:药物长时间存放容易变质,但在脂质体分子层的保护下,药物被氧化降解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从而延长药效;给药途径多样:脂质体可制作成各种制剂,不仅可以静脉给药,也可进展皮下、肌肉、粘膜给药,还可以做成涂擦剂、口服液等;药物分布可控:由于脂质体具有靶向性,因此在其制备过程中可以改变其外表性质从而改变其靶向性,控制药物在体组织器官的分布。3.脂质体 制备方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如薄膜法、复乳法、离心法、逆向蒸发法、钙融合法、PH梯度法、注入法、超临界流体技术等。以下对一些主要的制备方法作以简单介绍:3.1薄膜法(film dispersion method)用有机溶剂将膜材或脂溶性药物溶解, 减压旋转除去溶剂, 脂质在器壁形成薄膜; 参加缓冲液含有水溶性药物, 进展振摇,得到粗脂质体混悬液; 脂质体混悬液经超声处理或过膜挤压使脂质体粒径均匀。此法用于脂溶性药物的包封和水溶性药物的包封均可,但前者包封率高, 后者包封率一般较低。3.2 逆向蒸发法(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将磷脂等膜材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 乙醚)中;参加待包封药物的水溶

      4、液;进展短时超声,至形成稳定的 W/O 型乳剂;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 形成脂质体。该法中有机溶剂可以采用超临界CO 2代替4,可以很好地解决有机溶剂的残留问题, 称为超临界逆向蒸发法。3.3 pH 梯度法(pH gradient meth-od)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空白脂质体;调节脂质体外水相的pH 值,形成外 pH 梯度差,弱酸或弱碱药物顺pH 梯度;药物以分子形式跨越磷脂膜,以离子形式被包封在水相中。这是一种主动包封法, 解决了一些水溶性药物的高包封率脂质体的问题, 但是主动包封技术的应用对药物结构有一定要求, 不能推广到任意结构的药物, 有一定的局限性。3.4复乳法(multi-ple emulsion method)在大量的含磷脂的有机相中参加少量的水相,形成 W/O 初乳; 将初乳参加到 10 倍体积的水相中混合,乳化得到 W/O/W 乳液;除有机溶剂即得脂质体。该法制得的脂质体包封容积、 粒径均较大。3.5钙融合法(Ca2+induced fusion)在带负电荷的磷脂中,如磷脂酰丝氨酸中参加Ca2+,使之相互融合,呈现蜗牛壳圆桶状;参加络合剂EDTA,以除去Ca2+ ,产

      5、生单层脂质体。此方法条件非常温和,适用于包封 DNA,RNA 和酶等生物大分子。此外,对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还有喷雾枯燥法、冷冻枯燥法、真空枯燥法、薄膜沉淀法等。由于脂质体种类繁多,一种分类方法并不能将其完整概括,只能按其性能做一简单表示:普通脂质体:一般脂质组成的脂质体;变形脂质体:在普通脂质分子层中参加一些外表活性物质,使其具有充分的柔性和变形性,使之可以大量透过皮肤角质层的脂质体;修饰脂质体:修饰脂质体有很多种,如在普通脂质体外表修饰聚乙二醇,延长其在血液中的保存时间称为长循环脂质体;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外表修饰脂质体(LP-SM-GA),能满足主动靶向肝,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价值;采用多糖与其衍生物进展修饰的脂质体对肝细胞外表的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另外,还有PAC膜修饰、RGD类似物修饰等其他膜修饰脂质体。智能脂质体:利用机体外特殊的理化性质而构造的脂质体。如磁性脂质体和免疫脂质体。多种复杂脂质体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开展潜力巨大。根据作用方式,脂质体的靶向性,大致可分为三类:被动靶向性:在脂质体靶向性中较常见,如利用脂质体粒子大小,来提高脂质体药物

      6、在肿瘤组织中的聚集,改善药效;主动靶向性:将特定的酶、抗体、配体等具有专一性或选择性的物质在载药脂质体的外表进展修饰,使脂质体具有主动寻靶作用,提高靶部位的药物浓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生物物理靶向性:使脂质体在载药的同时携载特殊材料,如酸、碱、光敏感材料或磁性材料,使药物在靶部位聚集,以提高药效。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主要应用在,抗肿瘤、抗感染等领域,其作用机制如下:5.1 防止网状皮系统的快速吞噬效应药物在经过血液、肝脏、脾脏以与其他网状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丰富的组织或区域时常常被快速吞噬,降低血药浓度,影响药效。而经过外表修饰的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如此可防止载药颗粒被快速消除。当载药脂质体外表呈较强疏水性时,脂质体容易被血液、 肝脏、 脾脏等RES丰富的组织或区域所摄取5, 而当其外表呈较强亲水性时,如利用聚乙二醇-磷脂衍生物修饰(亦称 PEG化,pegylation)的脂质体,在血液、 肝脏和脾脏中RES 不会被快速去除,体循环时间长,使药物在病变组织中的聚集增多,提升治疗效果6。5.2 肿瘤组织中的渗透与滞留增强效应渗透与滞留增强

      7、效应 (enhanced permeabilityand retention effect,EPR effect)是指实体瘤组织中血管发生增生、血管壁间隙变宽、结构松散,有利于脂质体颗粒渗透并在肿瘤组织中滞留。EPR效应可促进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分布在增加载药脂质体的药效的同时全身不良反响发生率也有所降低7。5.3 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效应将特异性抗体/配体修饰在脂质体外表,使之与肿瘤细胞外表特异性抗原/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主动靶向作用。目前,由于肿瘤组织常过多表达某种受体(如整合素受体、凝集素受体和叶酸受体等),人们在载药脂质体上修饰与其表达受体相应的配体作为靶向分子,可实现脂质体的主动靶向性药物递送8。5.4 阻断肿瘤组织血管新生效应肿瘤生长依靠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为其提供丰富的营养,因而在治疗肿瘤过程中,阻断其血管新生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2024均可调控肿瘤组织血管新生的过程,因此在肿瘤治疗时,这些分子均可能成为载药脂质体作用的靶点。目前,阻

      8、断血管新生的治疗措施很多,目前主要以抑制皮细胞增殖和抑制VEGF为主。例如以VEGF为靶点,将载药脂质体外表修饰抗VEGF单抗(如贝伐单抗),VEGF“诱骗 受体的配体(如阿柏西普, 可以与VEGF受体结合但不参与其生理信号转导)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等,可以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阻断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9。脂质体在淋巴系统中具有定向性,对癌细胞的亲和作用可以控制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使药物在杀死或抑制癌细胞增值时具有选择性。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载体可以改善治疗效果,减少用药剂量,降低细胞毒性,减轻甚至防止变态和免疫反响,减轻病人痛苦。中冕等10研究发现脂质体猪苓多糖可以明显降低黑色素瘤肝转移癌生成作用,而空白脂质体或游离态猪苓多糖作为对照时没有发现明显作用。6.2作为抗菌,抗寄生虫的药物载体脂质体和生物细胞膜亲和力较强,利用这一特点,将抗生素包裹在脂质体,可增强其抗菌效用。如消炎痛脂质体,相比于其混悬水剂,抗角膜穿孔伤炎性反响的作用有明显增强11。相对于游离的药物来说,脂质体和脂复合物或脂分散体的粒子主要聚集于网状皮系统,由此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网状皮系统疾病,如

      9、利什曼病。同时由于脂质体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肾脏的摄取,当制成二性霉素B脂质体后,可有效降低在治疗过程中对真菌感染患者引起的急性肾毒症12。抗病毒药物制成脂质体可显著提高抗病毒疗效,还可降低用量和毒副作用。无环鸟苷13是一种水溶性差的核苷类抗病毒剂,但将其制成脂质体混悬液后,其水溶度大大提高,从而降低了用量。当下,对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日趋成熟,无论进展全身给药还是局部给药, 脂质体均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使药物在病变部位有效地聚集, 在更好地发挥药效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和脂质体生产工艺研究的深入, 物理、化学 、生物科学与医学的不断开展 ,脂质体的多晶型现象、脂质体在体分配的生理学机制、脂质体和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点等逐渐被认识,各种新型脂质体被研发出来,于是出现了诸如柔性脂质体、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免疫热敏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为不同药物提供了多种理想的载体。但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在实验室所取得的成功并不能使我们忽略其产业化问题,在大批量生产过程在,质量控制过程复杂冗长,原材料价格昂贵等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随着科学的逐步开展,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新型制药设备与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必将有一个良好的开展前景。 参考文献1 A.D.Bangham,M.M.Standish,J.C.Watkins,G.Weissmann,The diffusion ofions from a phospholipid model membrane system,Protoplasma 63(1967)183187.2 D.W.

      《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研究发展综述》由会员cn****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研究发展综述》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