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态环境问题案例

7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90043801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下面是一组关于人的实践活动与环境关系的材料材料1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菜,不可以为天下王。”“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材料2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被誉为“软黄金”,近十多年来,国际市场山羊绒需求增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业,并已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但近年来,绒山羊养殖数量猛增,竟超过当地草场合理载畜量的50,在草场资源锐减的情况下,山羊出于求生的本能,不可避免的尽量觅食,甚至啃树皮,扒草根,这就不能不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环境保护,管仲和荀子提出了什么主张?(2)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绒山羊养殖超载现象。(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参考答案(1)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管仲和荀子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起来的主张。(2)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国际

      2、市场的需求带来牧民增收的契机,牧民为了经济收益而超量养殖绒山羊,绒山羊破坏草原生态,最终恶化的草原环境又会影响牧民经济收益,乃至威胁到人的生存。这正说明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绒山羊超载现象还说明了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牧民在养殖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一定要在草场的合理载蓄范围内。(3)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2、下面是一组关于人类实践活动与生态失衡的材料。材料1三峡工程历经15年建设,已接近尾声,今年首次错峰防洪,长江两岸安然度汛。工程每年发出的清洁水电相当于5000万吨原煤发电量,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亿吨。但是,自去年进入初始运行期以

      3、来,其对长达600公里库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长江河道形态产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三峡库区历来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状况远未得到根本扭转。三峡工程蓄水后,支流水质恶化,部分出现“水华”现象,且发生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部分支流居民饮水源堪忧,特别是香溪河、大宁河、梅溪河等情况突出。今年丰度县因支流富营养化而发生5万人饮用水污染,小江浮萍、水葫芦疯长等问题。2007年8月29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三峡大坝之忧指出:“三峡大坝项目正面临着山体滑坡和水污染等始料未及的问题”。新华网:我国正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诸多问题(2007年9月25日)材料2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重要国际湿地,更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和阻挡西部荒漠化“东进”的天然屏障。2004年,媒体刊登一张卫星遥感照片,让人吃惊不小。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一大数小的湖泊群。这是一个青海湖地区生态恶化的突出“表征”。有人预言:如不加以保护治理,青海湖将“彻底蒸发”,成为下一个

      4、罗布泊。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目前,湖区草地退化面积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青海湖流域沙丘和风沙土地面积超过760平方公里,比上世纪50年代末扩大300多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以10.12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湖区许多草场毒杂草蔓延,鼠害严重,部分草地变成“黑土滩”。补给水减少,蒸发量增加,青海湖不断“瘦身”。近百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13米,湖面面积缩减了700平方公里,亏水550亿立方米。有关人士指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得到有效遏制,青海湖水源补给会进一步减少,周边沙漠快速扩张,湖面萎缩更快。环湖地区生态恶化有“天灾”,更有“人祸”:该地区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对其生态影响巨大;人口快速增长,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对青海湖地区生态恶化推波助澜。针对青海湖生态所患种种“病症”,国家正式批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将实施湿地保护、草原鼠虫害防治、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态保护林建设、水土保持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把人为保护和自然恢复有机结合,以求合理“有度”利用环青海湖地区的自然资源,减轻人类的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

      5、响。人民日报:10年时间给青海湖“疗伤”(2008年2月15日)材料3法国的著名学者克洛德?阿莱格尔指出:“人类自从在非洲森林旁边出现以来就为了生存而与自然搏斗。人类从大自然中盗取了火,挖走了金属,人类改造了它的土壤、污染了它的大气。现在人类必须明白,开采的时代结束了,展现出来的是管理与保护的时代。对抗的年代过去了,展现出来的和睦的年代”。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和2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2)生态失衡的实质是什么?(3)如何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参考答案(1)材料1和2反映的是由于过度的人化自然,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人化自然改变了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果,改变了各种自然进程,特别是生物圈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和交换,导致了生态失衡。(2)生态失衡的实质。从表面上看,生态失衡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上它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严重失衡,因为这种危机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进入自然系统而导致的,它是以“天灾”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祸”。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

      6、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3)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人和自然的平衡有两种类型:一是原生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种是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这是现代社会和当代的实践应追求的发展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节约使用、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下面是一组关于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材料。材料1自从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从发展观上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两种观点:一是传统发展观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以人类为中心,自然本身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自然只是作为人类“征服”、“改造”的对象。二是“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认为,所有自然物都有其“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物种都是“平等”的,人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自然界的“普通公民”,和其它动

      7、物一样完全控制于他所处的自然环境中,人对自然的作用完全被掩盖在自然的压力下。材料2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别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剥夺了森林,也就剥夺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存器。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北坡得到精心培育的松树林滥用个精光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山区牧畜业的根基挖掉;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来。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不知道和这含粉的块茎一起他们也把瘟病症传播过来了。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根据材料

      8、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评价“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观点。(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参考答案(1“)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没有看到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和人类对自然界依赖性的一面,对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不恰当的夸大或歪曲,对人的一切活动都认为是合理的,这是造成今天人类面临诸多“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是自然界“主宰”的狭隘观念,但同时也把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消解了。这两种极端的观点都把“人”和“自然”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端,纠缠于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自然为中心的思维怪圈,没有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的真正本质。(2)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实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好。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与环境对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为基础,转变传统上的环境末端治理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技术

      9、革新与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同时实现最少的废物排放,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4、下面是一组关于规律的客观性的材料材料1青蛙是农田的“守护神”,一只青蛙的捕虫量可超过自己的体重,50只青蛙就能使6亩的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的有机肥料。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它一些疾病的爆发有抑制作用。材料2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1998年,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捉了50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1000万美元,结果造成虫灾严重,该国不得不每年花3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又十分严重。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参考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有意识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结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2)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25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倾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倾向。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并依据国情,中央连续多年出台了支持“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按规律发展经济。参考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发展经济应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依据国情和对规律的认识,科学判断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适时对经济发展作出调整。(3)发展我国经济,应将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国情结合

      《生态环境问题案例》由会员s9****2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案例》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