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CT检查技术、常用数据及增强扫描

1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89299503
  • 上传时间:2023-09-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72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CT检查技术一颅脑CT扫描技术适应症CT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炎症、脑 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颅脑外伤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能迅速、准确地定位颅内血肿及脑挫伤,对亚急性、慢性期脑损伤,平扫后需增强 扫描,对发现等密度血肿有意义CT检查能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以及病变与周围的关系,对颅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有重要意义CT是无创性检查方法,准确性高,故是新生儿及婴儿首选的检查方法相关准备1、检查前,应向病人说明检查床移动和机架倾角的安全性、检查所需时间及扫描过程中保持体位不动等2、要求受检者去掉头上发卡、耳环等金属饰物,冠状扫描时需摘掉活动假牙3、对不合作者可在检查前采用药物镇静,成人一般用安定10mg,静脉注射或肌肉内注射;小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扫描技术头部CT扫描分为常规扫描和特殊扫描常规扫描有平扫与增强特殊扫描有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灌注等扫描方式有非螺旋扫描和螺旋扫描常规检查一般用非螺旋扫描,特殊检查用螺旋扫描颅脑CT的检查体位除横断位外,还有冠状位扫描基线是CT扫描前在体表

      2、或定位像上确定能最佳显示病变或一些解剖结构的扫描起始线听眦线(OML)或称眶耳线,是外耳孔与眼外眦的连线。与听眶线夹角1215。头部CT检查常以此线作为扫描基线 听眉线(EML)或称眶上缘线,是眉上缘的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与听眶线夹角30。经该线扫描的图像对显示第四脑室和 基底节区组织结构较好听眶线(RBL)或称眶下缘线,又称大脑基底线,即瑞氏线,是眶下缘与外耳道的连线。用此线扫描,断面经过眼窝、颅 中窝和颅后窝上部CT平扫横断位扫描扫描体位:取仰卧位,下颌内收, 头先进,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扫描基线:听眦线扫描范围:从听眦线平面连续向上扫描至头顶扫描参数:扫描视野25cm,普通CT层厚10mm,层距10mm,层数1012层;多层螺旋CT可用较薄的层厚和 层距,扫描范围可在定位像上设定欲观察颅后窝及桥小脑角病变,扫描层面则与听眦线的耳端成1520 角扫描发现较小病变时,可在病变区域做重叠扫描或加作薄层扫描病变位于颅底部的加作图像堆积扫描,以减少颅底骨质引起的伪影冠状位扫描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仰卧位是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肩背部垫高,两膝屈曲,头部下垂并尽量后仰,使听眦线与台面趋于平行俯

      3、卧位是病人俯卧于检查床上,头置于头架内,下颌尽可能前伸并紧靠床面,头颅后仰,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被检部位层厚和层距视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35mm增强扫描技术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对怀疑血管性、感染性及占位性病变,在平扫的基础上,需加作增强扫描;脑瘤术后随访可直接增强扫描扫描前准备:增强扫描前46h空腹,扫描前为病人做碘过敏试验扫描方法:横断面和冠状面均能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以2.53.5ml/s的速度注射对比剂50ml,再对平 扫范围进行增强扫描特殊扫描技术脑CT血管造影(CTA):脑CTA检查应在螺旋CT机上先行颅脑CT平扫,以确定病灶位置。CTA扫描前的准备与增强扫描相同,扫描时螺距 为1或1.5,层厚1mm,重建间隔0.5mm,矩阵512x512,注射速度3.54.5ml/s,静脉团注对比剂100ml,注 药后1518s开始螺旋扫描。扫描结束后再行颅脑常规增强扫描。这样,既可以了解脑血管情况,又可以了解血管 之外的颅脑内诸结构的情况及局部病灶的情况扫描所获CTA图像经MIP重组成血管影像,去掉骨组织及其他高密度影,以显示血管;可

      4、旋转MIP图像多角度观察, 显示血管情况。还可充分利用CTA图像进行MPR及SSD重组,从二维、三维概念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脑CTA诊断动脉瘤及血管畸形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率,特别是直径在532mm的动脉瘤均能清晰显示,且与 DSA结果一致。优点是创伤小,可进行全方位观察,对动脉瘤的诊断极具应用价值脑CT血流灌注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需在螺旋CT上进行扫描,并使用专用软件分析实施。对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明显 的优越性,可半定量分析及动态观察脑内缺血性病变的位置、范围、程度等根据平扫选择一个可能发生梗死的层面作为重点观察层面,静脉团注50ml对比剂,注射速度37ml/s,注射开始 后57s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扫描。管电流200mA,每层1s,层厚10mm,共扫描50次左右,最后进行 横断面常规增强扫描脑CT血流灌注获得每一象素注射对比剂后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象素的脑血流图(CBF)、脑血 容量图(CBV)、对比剂峰值时间图(TTP)等,再经伪彩处理得到上述各参数图 选好注射对比剂的速度和扫描时间是关键技术CT灌注扫描成像对噪声非常敏感,因此,小脑

      5、、脑干等伪影较多的部位其应用受到限制脑CT血流灌注图像的处理是在病变侧和对侧相应部位选取兴趣区,获得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通过增强扫描前后不 同时相的动态CT图像变化,观察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后处理技术颅脑CT图像常用脑窗摄影。窗宽80100HU,窗位35HU左右颅脑CT图像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必须加摄骨窗:1、颅底、内听道病变;2、颅脑外伤;3、颅骨病变或颅内病 变侵犯颅骨骨窗的窗宽10001400HU,窗位300350HU耳鸣及疑桥脑小脑角区病变者,应调节窗口技术,以观察内听道有无扩大,并根据需要对局部进行放大。头皮下软组织 病变,用软组织窗摄影:窗宽300400HU,窗位3545HU二鞍区CT扫描技术适应症1、普通X线检查发现鞍区形态发生改变,如鞍区骨质破坏,钙化,蝶鞍扩大等2、临床怀疑垂体肿瘤或与垂体内分泌失调有关的疾病3、垂体瘤术后复查4、鞍区其他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等相关准备嘱被检查者去除头颈部饰物,取下活动假牙冠状位为强迫体位,除要求病人在扫描过程中保持头部不动外,还应嘱病人不做张口动作,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扫描技术横断面扫描:鞍区CT检查一般需做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

      6、比剂5070ml,流速2.53ml/s,扫描延迟时间2025s, 病人体位同颅脑轴位,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扫描层厚与层距可用35mm,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疑颅内 肿瘤侵入鞍区时,需加做常规头部扫描冠状位扫描:冠状位扫描可用颅脑俯卧位或仰卧位。先扫描头颅侧位定位像,扫描层面尽可能与鞍背平行或与鞍底垂直,层厚和层距视蝶鞍大小选择23mm,扫描范围包括整个鞍区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 度或高密度病灶扫描技术:在侧位定位像上,确定鞍区的扫描范围并做平扫,选择病灶或鞍区的中心层面为重点观察层面,然后以2.53ml/s的流速静脉注射对比剂5070ml,注药10s后对选定层面进行常规冠状位扫描后处理技术鞍区CT图像易受颅骨伪影影响,在摄影图像时可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变灵活选用窗宽和窗位若伪影较多或需观察局部组织的丰富层次,可调低窗位,并适当加大窗宽鞍区CT图像常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软组织窗窗宽350400Hu,窗位3540 Hu;骨

      7、窗窗宽1500Hu,窗位350400Hu眼及眼眶CT扫描技术适应症眼及眼眶CT检查主要用于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对诊断球内和眶内肿瘤、炎性假瘤和血管性疾病有特殊价值,对诊断眼外伤、眶内异物及先天性疾病具有较大临床意义相关准备嘱患者除去头、耳及颈部饰物,取下活动假牙,扫描前,应向病人说明在扫描过程中除头部不动外,还要闭眼,使眼球 保持固定不动;不能闭眼者,可让其盯住正前方一个目标,并保持不动扫描技术横断位扫描(1)扫描体位:患者仰卧,下颌稍上抬,听眶线与床面垂直(2)扫描基线:听眶线,因为听眶线与视神经的走向大体一致,使用该基线扫描,显示视神经和眼外肌较好(3)扫描范围:一般从眶底至眶顶(4)扫描参数:层厚及层距用35mm冠状位扫描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首选CT冠状位扫描:球内异物定位眼部外伤,眶壁骨折观察和确定病变与眶顶和眶底的关系以及辨别眶尖病变的侵袭范围观察病变对眼外诸肌肉的影响扫描体位:可用仰卧位或俯卧位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至海绵窦层厚与层间距用3mm增强扫描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做增强扫描怀疑血管性病变者还可用动、静脉双期扫描。对比剂总量6080ml

      8、,流速2.53ml/s。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20s,静脉期为50s扫描参数同平扫后处理技术按解剖顺序摄影眼部图像,横断和冠状位图像分别排列,一般进行放大摄影眼眶图像的显示和摄影常用软组织窗,窗宽180240Hu,窗位+35+40 Hu眼部外伤、钙化或病变侵犯眶壁时,则需加摄骨窗。窗宽1400 Hu,窗位+400 Hu耳部CT扫描技术适应症1、先天性耳道畸形: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内耳道畸形等。2、肿瘤:如听神经瘤、胆脂瘤等。3、炎症:如化脓性中耳炎等。4、外伤:如听小骨骨折、鼓室气房血肿等相关准备CT扫描前,应耐心细致解释,以取得病人配合嘱病人去掉头颈部的金属饰物和活动假牙不合作患者,需做相应处理后才可进行CT扫描临床怀疑听神经瘤者,需做增强扫描前相应准备扫描技术耳部重要结构大部隐藏在颞骨内,其结构细微复杂,常规选用薄层靶扫描或高分辨扫描,另外,在行CT扫描前应详细了解临床资料和检查要求,选择合适的扫描角度、程序和参数横断位扫描(1)扫描体位:体位成标准头颅前后位(2)X线入射角度:横断位常用0和30(3)扫描范围:从外耳道下缘至岩骨上缘(4)扫描方式:可用非螺旋方式(5)扫描参数:中内耳

      9、结构层厚与层距用12mm,内听道层厚与层距用35mm(6)图像重建方式:骨算法重建冠状位扫描(1)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2)扫描角度:常用70与105断面(3)扫描范围:从下颌髁突后缘至岩锥后外侧,包括颞颌关节后缘至乙状窦(4)扫描参数:层厚1mm,层距1mm(5)图像重建:中内耳结构用高分辨率重建,观察听神经瘤可用头颅或软组织模式耳部CT扫描病人体位的选择:一般病例可选择横断位和冠状位常规薄层扫描中耳和内耳病变常用冠状位超薄层扫描内听道和颈静脉孔区肿瘤用轴位薄层扫描复杂病例常需两个方位的超薄层扫描扫描角度0和70、30和105大体上接近互相垂直,可配合使用重点观察内听道及颈静脉区肿瘤时,0轴位和70冠位常规扫描位首选若是外耳道闭锁或需了解中内耳结构,则首选30轴位和105冠状位HRCT扫描增强扫描耳部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的总量及流速同颅脑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结束时扫描螺旋扫描耳部螺旋扫描常用于听骨链的三维重组,或需使用仿真内镜检查中耳结构扫描参数:单层螺旋扫描层厚1mm,层距1mm,螺距为1 ;多层螺旋扫描层厚1mm,重建间隔0.7mm后处理技术需单侧局部放大或重建放大后摄影图像显示软组织窗宽200300Hu,窗位+40 Hu骨窗窗宽 20004000Hu,窗位+400+600 Hu容积数据还能进行CTVE及SSD重组鼻和鼻窦CT扫描技术适应症 鼻和鼻窦CT检查适用于鼻窦占位性病变、炎症及外伤等相关准备去除

      《CT检查技术、常用数据及增强扫描》由会员ni****g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检查技术、常用数据及增强扫描》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