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23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88776460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摘 要20世纪中后期,当大多数作家都在描写都市生活时,迟子建却以自己生活的这片黑土地作为背景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东北独有的自然风景、质朴的民风等,都使迟子建全身心地投入到故土的创作中去。我们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到她对故土家园的深深依恋,她的这种黑土情结在不断扩张,已经凝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源泉贯穿在她的作品中。本文主要从自然风光、风土民俗、地方语言三个方面来解读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关键词:迟子建小说;地域特色;黑土民俗前 言中国地大物博,因为每个地方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各个地区人们性格、体貌、习俗、语言、文化等的不同,就是说人们的性情、气质同所处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体现在作家身上,指每位作家作品的风格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的自然景观(山川风物、四时美景)为作者传达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致;二是地域的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方言土语)沉淀在作品中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意蕴。在中国20世纪文学创作中,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乡土小说家。迟子建就是其中的一位。迟子建在故乡原始自然风光熏染下,始

      2、终保持一种稳定的写作追求,不断用自己独特的手笔描绘着故乡的那片冻土。不论文坛上是怎样的动向,她依然坚定地守护着这个生她养她的北地边陲村落,黑土、白雪、山川、河流、森林等原始自然风景以及北地人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她的小说中频繁出现,正是因为这白山黑水的感染,才产生了这么一个伟大的作家。在长时间的写作中,迟子建不断进行着白山黑水间的文学开垦,她的努力最终得到了文学界的肯定,她生活着的这片土地不断地给予她创作的灵感,形成了一种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学风格。这为她的作品增加了独特的魅力,迟子建也成为了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下面就从东北独特的自然风光展开叙述。四季分明的北国风光迟子建说:“我出生在漠河,那里每年有多半的时间被冰雪笼罩着,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我外婆家的木刻楞房子就在黑龙江畔,才入9月,风便把树梢经霜后变得五颜六色的树叶给吹得四处飘扬。漫山漫坡落叶堆积,斑斓绮丽。然而这金黄深红的颜色没有灿烂多久,雪便从天而降,这时节林中江面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北国风光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构成了一幅幅具有独特地域韵味的画卷。大到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冰冻的额尔古纳河,

      3、小到花花草草、小鸟鱼儿,都富有着生气,在她作品中无一不向人们展示着故乡别致的美。她对家乡自然风景、风俗民情的深刻思考促使她把这片黑土地描绘地活灵活现。在她笔下,因冰雪解冻而变得泥泞的春天;江河泛舟,有着青山白水的夏天;河岸的柳树被风吹的狂舞的秋天;还是大山被白雪覆盖的冬天,都被抒发地淋漓尽致,在这之中无一不饱含着对这黑土地的挚爱。春在迟子建笔下,北国的春不同于南方的春意盎然、万木争春。它和秋天一样,来得快,走得也快,它只是一个过渡,在严寒和酷暑之间搭起一架窄窄的桥。东北的春天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是,北纬五十度的北极村在立春之际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寒冷。早晨,迎接人们的总是玻璃上的寒气,嗖嗖得刮的寒风,当太阳出来了,微弱的阳光洒在地面,透漏着一些微微的暖意。即使已经立春了,但冬天的寒冷还像有什么事没有完成一样,不肯离去。什么时候它们走了,什么时候万物才会重生。有时还会下起雪来,房屋、树木、路上行走的人,在雪花的飘洒中闪烁着,苍茫但又温暖。到了四月,慢慢有点春的样子了,积雪开始消融,小巷因为排水沟流量增加变得泥泞不堪,燕子开始在屋檐下筑巢,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在泥潭里玩耍,山上的树木、花草开始生长,

      4、露出了一点绿意,鸟儿在其中叽叽喳喳,已经解冻的江水也被暖风吹起了一道道波痕。北国的春,是一点一点化开的,靠着自身顽强的挣扎,渐渐摆脱冬日的束缚,等到冰雪全都融化了,才将阳光洒向整个北国。大地开始露出绿意,万物逐渐苏醒,一派生机盎然,也带给了人们春的希望。夏夏天是万物生命力最强的季节。漠河位于我国最北部,这里的夏天,来得晚,从六月份才真正开始,这时南方已经是盛夏了,当人们还没有享受够夏日的阳光时,等到立秋一过,天气又骤然变凉。这里天蓝、云白、水清、空气清新,有着引人入胜、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还有变化莫测的天象,有时,夜里天空突然通红,呈现出不同的光带,有的是带状的,有的是放射状的,光陆离奇,令人大饱眼福。在迟子建的作品中,夏天的白夜、极光是中国黑龙江漠河地区独有的奇妙风光。如原始风景中对白夜和极光的描写:“白夜的高潮应该算作极光的出现。我长这么大只遇见过一次。那是白夜初来时,我和姥姥去黑龙江边刷鞋子猛然间觉得天一下子变得暗红起来,太阳不见了,江水闪现着红铜色的金属般的光泽我还看见我们的房屋在我遥远的视野中变得像一头红象一样”。北国这两种特有的景观构成了迟子建描写漠河夏季自然景观的主要内容

      5、,东北的夏天短暂,但风景迷人,它的“奇”、“凉”,令人心驰神往。(三)秋随着屋顶上的霜和泛黄的落叶的出现,东北的秋天到来了。森林的色彩丰富极了,山被霜染成了五颜六色的五花山,落叶有金黄色的、半红色的还有青色的,仿佛满山都在开着花似的,但这景象离开的也快,不久,雪花便从天而降。河流上面出现了一些薄冰,只有正午太阳出来的时候才会消融。连绵不断的小雨和白茫茫的雾在东北的秋季很平常,漠北秋天的雨多而冷,把落叶都沤烂了,灵动、飘逸的雾气也增添了北方独有的清爽。在迟子建眼中,一个地方花朵的品性和这个地方女人的性情很相似,野菊花是东北地区很常见的一种花,这种花很耐开,能从夏天一直开到深秋下霜时,它朵不大,花心硬,花瓣密实、雄厚,不怕风吹雨打,很皮实,她笔下的野菊花也代表着东北女性的气质,坚强,隐忍,朴素而安静,南方的荷花,娇羞、优雅,也像极了江南的女人。大雁呈“人”字形向南方飞去,人们也开始忙起来了,男人们开始收拾菜窖,将白菜、土豆、萝卜等蔬菜储存起来,将农具也归置起来,等待来年开春使用,还要掏掏火墙里的灰,使烟道畅通,做起了迎接冬天的各种准备工作。女人们也忙的不可开交,开始腌制酱菜,翻新棉衣,把破

      6、损漏风的窗户重新糊好,最高兴的莫属于小孩子了,他们欢乐地在户外的秋风中玩耍,忘却了冷的发麻的手,上了年纪的人早早穿上了棉衣,也很少出门转悠了。大兴安岭的秋天就这样有声有色地展开了,短暂而又美好,花草凋零,万物开始进入休息的状态,这些都体现了漠北独特的秋日景象,也蕴含了迟子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四)冬迟子建曾说:“也许是由于我二十岁以前一直没有离开过大兴安岭的缘故,我被无边无际的大自然严严实实地罩住,感受最多的是铺天盖地的雪、连绵不绝的秋雨以及春日的泥泞,当然还有森林、庄稼、生灵等。”漫天大雪是人们对东北冬天唯一的记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迟子建仍大伏笔写的是铺天盖地的白雪、刺骨的寒风。她在逝川中写道:“无边无际的冬天,挥之不去的亲情,广阔的空间,这一切都在我的心灵上占有特殊的位置。”。一年中大半年的大雪,使她的文字格外清丽、浪漫,她的作品像是在寒夜中一簇跃动的篝火,无比富有温情。大雪给迟子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正因有了雪的映衬,其他事物才显得有灵性。鱼汛是东北冬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将打上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放在干草上,天快黑时,将鱼装进麻袋里,套上雪橇,伴随着大片大片飘落的雪花,欢声

      7、笑语地离开黑龙江。还有茫茫雪野、冰冻的河流、涌动着的朔风,通过迟子建的作品我们既看到了苍茫的冬日风光,也感受到了白雪皑皑下的温情。迟子建一直在尽情地抒写着她的故乡北极村,那些原始的自然之美无处不在。她笔下的文字从不浓重墨彩,也不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没有夸张的繁丽的句子,她只是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用最朴实无华的言语表达出来。我们在迟子建的引领下,领略了北地边陲四季独特的魅力,还原了一个真实自然的北国风貌。饶有风味的奇风异俗细细品味迟子建的作品,除了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自然风景外,还可以感受到奇特而又质朴的民俗文化,这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东北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风俗也呈现出种类多样,分支繁杂的特点,涉及物质、社会、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黑土民俗气息更加浓郁。物质民俗打开迟子建的书,映入你眼帘的是带着泥土芳香的土豆、白菜、牛栏、猪舍以及山峰、河流、树木、花草,还有陪伴她长大的外祖母、父亲、母亲、可爱的乡亲们就是这些让你觉得漫不经心琐碎的小事物,经过迟子建的点化,就拥有了灵性与温度,你会感到土豆的亲昵,花朵的芳香和河流日夜不息的歌声。在作品中,桦树皮、木刻楞房子、驯鹿、鱼汛、冰灯、土豆、马车、

      8、黑熊、火炉、河流等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事物也频繁出现,表现出了独特的物质民俗,下面主要从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工具四个方面来叙述。服饰不同的民族,其服饰文化也是不同的。因为东北冬季寒冷又漫长,代表东北人服饰的无疑是棉裤,棉袄等。我们在作品中可以读到迟子建对北方人的御寒服饰的介绍。树下中描述道:“姨妈做的棉裤硬如锅巴,七斗穿着像是拖着两条死狗前进似的,似乎连膝盖都无法回弯,她的身材在棉袄棉裤束缚下显得十分笨重。”北极村童话中的棉靰鞡,是东北特有的一种鞋,用牛皮或者鹿皮缝制,鞋里絮着乌拉草,此草入冬不枯,性温暖,能御寒避湿,人们也经常用它来铺炕。逝川中女人们喜爱包着头的银灰色的头巾,秧歌里提到的红色的虎头鞋,旧时代的磨房中写道二太太头上围的长绒毛围巾,白雪乌鸦中陈雪卿冬季的旱獭皮大衣,有的衣服也都是有钱人才能买得起的。这些各式各样的着装既反映了东北独特地域环境形成的服饰文化,又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年龄、性别、气质、阶级地位等。饮食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迟子建对东北的饮食民俗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离开平原,来到黑龙江边,就会领略到北国另一民俗,那就是每一年的渔汛。在逝川、鱼骨、白银那中都有描写到

      9、,迟子建既通过渔汛展开故事情节,也描写了河流沿岸的农民收获很多鱼的喜悦,鱼的做法也各种各样,有烤鱼,也有可以做成鱼干,用来储藏,渔汛的大量描写更增添了地域特色韵味。迟子建还特别青睐豆腐和炸鱼酱,到腊月时,东北人就要买猪肉和水豆腐,用作年前的准备了。鱼酱用的是鲫鱼,通常晚餐时吃,一盆青菜往往不够蘸,可见它的美味可口。亲亲土豆中写到每家每户都种着土豆,秦山一家也爱吃,吃土豆的花样也很多,可以蒸、煮、烤、炸、调汤等,还可以烤着当成饭后点心。腌制的酱菜也是平常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在伪满洲国中就提到紫环腌制酱菜以备冬天食用。这些都说明了由于气候寒冷,东北的食物种类单一,可以看出来迟子建对故土根深蒂固的热爱,这些日常食物描写为作品增添了真实性与地域性。建筑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东北的冬天漫长而又寒冷,也对居住房屋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希楞柱是鄂温克人独有的建筑,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写道:“我从小看到的房子就是像伞一样的希楞柱,我们也叫它仙人柱。”在作品中还可以发现用松木建成的木刻楞,在群山之巅还有北极村童话等作品中,也有大量的描写。这种屋子拆建方便,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冬天搭建在向阳处,夏天则重新建在阴坡、凉爽的地方。炕是北方人的冬季中必不可少,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北方人必须通过烧炕来御寒,在屋子里,几乎每家都有的火炉、火墙。这种独特地理环境造成的居住文化也显示出别样的地域韵味。交通工具东北山多林茂,这就造成了交通不便。到了冬天,出行更是不方便,小说中马车、雪橇、桦皮船等频繁出现,即使在现在,车辆发达了,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些交通工具依然可以见到。白雪乌鸦中王春申的马车,沟通了许多人之间的联系。在作品鱼骨中写着旗旗大婶心爱的雪橇。树下中写道孩子们只有玩得气喘吁吁的时候,才会拖着雪爬犁回家。雪橇也叫爬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狗爬犁,狗不仅是猎人狩猎的好助手,又是拉雪橇的能手,它是东北林海雪原中最重要交通工具,在传递信息、运输货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雪橇也作为一种娱乐性的交通工具打雪爬犁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游戏,这些独特的出行工具也只有在东北才会看到。(二) 社会民俗每一个民族都有

      《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会员公****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