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药学笔记整理汇总

20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87477337
  • 上传时间:2022-09-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5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起源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1.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 365种,首创 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 _ 论基础。2. 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3.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 844种,开创 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4.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 证类本草,载药1558多种5.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6. 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7. 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 与有效性)第一节中药的产地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第二节中药的采集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1. 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

      2、;2. 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 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根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根皮应于秋后苗 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炮制的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炮制目的: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2.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3.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制成熟地,生何首乌与制 首乌等。4. 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5.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6.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第二节炮制的方法1. 修治(修制)(1) 纯净:保证药物质量。(2) 粉碎:便于煎煮、服用、制剂。(3) 切制:便于煎煮、炮制、制剂、干燥、贮藏、

      3、调剂称量。2 .水制洗,淋,泡,润,漂,水飞。(1) 润:便于切制。(2) 漂:去腥味、盐分、毒性成分。(3) 水飞:便于煎煮、制剂、服用。3 .火制炒,炙,煅,煨,烘焙。(1) 炒:便于粉碎、煎煮、服用、缓和药性,减轻毒性、畐M乍用,增强疗效。(2) 炙:改变药性,增强疗效诚轻毒性、畐M乍用,弓I药入经。(3) 煅:易于粉碎、煎煮。(4) 煨:减轻烈性、副作用,增强疗效。(5) 烘焙:便于干燥。4 .水火共制煮,蒸,憚,淬(1) 煮:减毒,增效(2) 蒸:改变药效,稳定药物质量(3) 憚:便于干燥、贮藏,去掉非药用部分或有毒部分(4) 淬:易于粉碎、煎煮、制剂5 .其它制法(1) 制霜:种子压去油、矿石重结晶(2) 发酵:产生新药(3) 发芽:产生新功效第四章中药的作用第一节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第二节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是对中药 治疗作用高度概括 的表现形式。第五章中药的性能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的 基本性质和特征 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 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性能工性状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

      4、、润 燥等)。第一节四气1 .四气(四性)概念: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 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与热,寒与凉性质同而程度异。第二节五味1. 五味的概念:指辛、甘、酸、苦、咸五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习称五味。2 .五味的作用及意义:(1)辛味:(气虚、多汗、出血、阴虚阳亢等慎用)能散发散表邪-治疗表证;能行一一行血-治疗血瘀证;行气-治疗气滞证芳香化湿-治疗湿阻中焦证;芳香开窍-治疗神昏窍闭证;芳香辟秽(2甘味:(部分味甘质腻的药物易助湿满中,脾虚湿困者宜慎用) 能补-补益-治疗虚证。能缓-缓急止痛-治疗拘挛疼痛证。能和一和中一治疗脾胃不和证;调和药性-协调药性、缓和药性部分甘味药还能解药、食物中毒。(3) 苦味:能泄、能燥(阴虚、气虚、气陷者慎用)通泄-通利小便-治疗小便不利之证;通泄大便-治疗大便秘结等证 降泄-降泄胃气-治胃气上逆之呕吐;降泄肺气-治肺气上逆之咳喘; 清泄-清泄热邪-治热证 燥-燥湿-治水湿病证-寒湿证(苦温)湿热证(苦寒) 苦能坚阴(4) 酸味:(有实邪

      5、者慎用)能收收敛收敛固涩治疗滑脱病证;能涩固涩 如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尿频等(5) 咸味能软-软坚散结-治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证;能下二泻下作用-治大便秘结 证。(6) 涩味:能收敛固涩-用于滑脱证,与酸味作用相似(但不尽相同。如酸能生津,酸甘化阴 等皆是涩味药所不具备的作用。)(7) 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第三节升降浮沉1. 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浮沉是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 念之一02 升浮与沉降的作用:升浮:属阳,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用于病变在上、在表, 病势下陷者。沉降:属阴,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 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用于病变在下、在里,病势上逆者。3 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升浮-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 沉降-多具有酸、苦、咸之味和寒凉之性。4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1) 质地轻如花、叶,大多升浮“诸花皆升,旋覆独降”(2) 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大多沉降“诸子皆降,蔓荆子独升”5.影响升降浮沉的

      6、主要因素:炮制、配伍第四节 归经1. 归经的概念: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 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2 归经的理论基础及依据: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 据。第五节有毒无毒#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2 .药物毒性的临床意义:A. 对毒药用来“以毒攻毒”,如用某些有毒药解疮毒,除毒疠、抗肿瘤等。B. 对有毒药物应严格控制贮存、炮制、配伍、剂型、用药途径、剂量等,以免中 毒0C. 某些毒药的用法要加以注意。解表药概述部分【含义】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为发表药。 【性能特点】1. 药性:辛味,部分兼苦味发散风寒药:偏于温性;发散风热药:偏于寒凉;2. 归经:主要归肺、膀胱经;3. 升降浮沉:作用趋向为升浮;4. 毒性:细辛与苍耳子为“有毒”之品;【功用与分类】 祛风解表表证(1) 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风寒表证(2) 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风热表证【使用注意】1. 不宜过汗使用解表药,尤其是发汗之力较强的祛风药,服用量不可过大,否则汗出淋漓, 既会伤阴,又致损阳;若微令汗出,得汗即止,则既可使邪气外出,又可

      7、令正气不伤。2. 津血不足者慎用 3因时因地制宜4. 不宜久煎:祛风药多为芳香质轻之物,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逸散而使药效降低。5. 服药宜忌:发散风寒药多宜饭后热服,服药后温覆其体,可助散寒解表之力。同时还应忌食 生冷、油腻之品。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麻黄【药性】辛、微苦,温。【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1. 发汗解表,用治:风寒表(实)证:2. 宣肺平喘,用治:咳喘实证。 为肺气壅谒之实证喘咳的要药 3利水消肿,用治:风水水肿(为宣肺利尿之要药)主治风水证:越婢加术汤。4.散寒通滞,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桂枝【功用】: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1 发汗解肌,用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2温经通脉,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3通阳化气,用治:阳虚证为温心通阳之要药紫苏【功用】: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功用】: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1. 发汗解表,用治:风寒表证。2. 温中止呕,用治:素有“呕家圣药”之称。3. 温肺止咳,用治:肺寒咳嗽。4. 解毒: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 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 解毒 作用

      8、。香薷【功用】: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治:(1)风寒表证(尤适阴暑证):香薷散(2)暑温初起复感于寒:新加香薷饮“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2. 利水消肿,用治:水肿、脚气荆芥【功用】:袪风解表、透疹止痒、袪风消疮止血。1. 袪风解表,用治:外感表证。 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2. 透疹止痒,用治: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 袪风消疮,用治: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 止血,用治:吐衄下血等多种出血证。【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 穗更长于祛风。防风【功用】:袪风解表、祛风止痒、胜湿止痛、袪风止痉1. 袪风解表,用治:外感表证。2. 祛风止痒,用治:风疹瘙痒。3. 胜湿止痛,用治:风湿痹痛。4袪风止痉,用治:破伤风证。5. 疏肝理脾(+升清燥湿之性),用治:羌活【功用】:发散风寒、胜湿止痛、风寒、风湿所致的头风痛1发散风寒,用治: 风寒表证。2. 胜湿止痛,用治:风寒湿痹。(1)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 者尤为多用:藁本【药性】:辛,温。【功用】:袪风散寒、胜湿止痛。1. 袪风散寒,用治:风寒表证,颠顶疼痛。2. 胜湿止痛,用治:风寒湿痹。 白芷【功用】:袪风散寒、止痛、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1. 袪风散寒,用治:风寒表证。2止痛,用治:多种疼痛证。3. 通窍止痛,用治:鼻渊。4. 燥湿止带,用治:带下证。5. 消肿排脓,用治:疮痈肿毒。6. 祛风止痒,用治:皮肤风湿瘙痒。细辛【功用】:袪风解表、散寒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1 袪风解表,用治:风寒表证及阳虚外感证。2 散寒止痛,用治: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通鼻窍,用治:鼻渊。为治鼻渊之良药。4温肺化饮,用治:【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苍耳子【功用】祛风解表、除湿止、痛袪风杀虫止痒。1. 祛风解表,用治:风寒表证。2除湿止痛,用治:风湿痹痛。3. 袪风杀虫止痒,用治:风疹瘙痒,也可用治疥癣麻风 辛夷【药性】:辛,温。【功用】:发散风寒、宣通鼻窍。1发散风寒,用治:风寒表证。2. 宣通鼻窍,用治:鼻渊。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发散风寒药小结藁本善达巅顶,为治巅顶痛之要药。发

      《中药学笔记整理汇总》由会员鲁**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笔记整理汇总》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