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9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86983914
  • 上传时间:2022-07-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6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2019年7月5日下午3:00-5:00满分:100分)注意事项: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这些主张反映了人物学派主张孙子兵家粮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墨子墨家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孟子儒家统治者要重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商鞅法家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A. 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B. 农业生产占有重要地位C. 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D. 农业生产是为战争服务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些先秦思想家都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体现出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商鞅变法之后,与孔子、老子和墨子无关,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提出的,与孔子、老子和墨子无关,故D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地位,没有反映出农业生产与战争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2.韩非子,十过中告诚君主不能贪图小利、傲

      2、慢无礼、耽于女乐、荒废国政、刚愎自用、不纳忠等。这表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A. 包含了规范君权的思想B. 吸收了道家思想的内涵C. 提出了奖励耕战的主张D. 加强了诸侯国君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告诚君主不能贪图小利、傲慢无礼、耽于女乐、荒废国政、刚愎自用、不纳忠等”中可以看出,韩非子在一定程度上注重规范君主的行为,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家思想,没有涉及到道家思想,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奖励耕战的内容,故C项排除。【点睛】“告诚君主不能贪图小利、傲慢无礼、耽于女乐、荒废国政、刚愎自用、不纳忠等”是关键信息。3.下图是汉字“丁”的演变图,对“丁”的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A. 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 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C. 体现了印刷技术的进步D. 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甲骨文中的“丁”,状如榫卯结构中的字,体现了竹钉、木钉,这时期主要生产工具是竹、木等,因此体现了竹钉、木钉;篆书中的“丁”字分化出“钉”字,体现了“丁”字的金属质地,这时期已经出现金属,因此这时期的“钉”体现了其金属质地;说明“丁”字

      3、的演变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丁”字演变由甲骨文中的体现竹钉、木钉到篆书中体现“丁”字的金属质地的过程,无法体现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A项排除;材料中“丁”字的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到印刷技术和书法艺术,故BC项排除。4.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且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这反映了秦的治国理念具有A. 功利实用主义倾向B. 开拓创新精神C. 极其鲜明的开放性D. 悦意进取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反映了秦人注重国计民生的实用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也没有反映开拓创新的精神,故B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鲜明的开放性的特征,故C项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锐意进取意识,而是反映功利实用思想,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注重国计民生的实用思想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此时的刺

      4、史记载出处“刺史班宣,周行列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汉官典职仪“武帝元封五年,初分十三州,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到所部,郡国各遗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汉旧仪“至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十三人,掌奉诏条察诸州,秋、冬入奏,居无常所。”唐六典A. 是拥有实权的地方官B. 拥有固定的办公府衙C. 是隶属于丞相的官员D. 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周行列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监纠非法”等信息可以看出,汉代刺史行使监察职责,巡视地方监督官员,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各部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地方官员,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的“秋、冬入奏,居无常所”来看,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刺史与丞相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6.春秋时期的四民体系中,士阶层代表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贵族体系中最低一级,另一种是指贵族麾下的武士。在汉武帝后,“士”主要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士”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变化反映了A. 汉朝贵族制度已经消失B.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C. “

      5、重文轻武”成为传统D. 儒家思想成正统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后,“士”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这与当时的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有直接关系,故D项正确;汉武帝后“士”主要指知识分子,与当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直接关系,无法得出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并且该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故B项排除;“重文轻武”是在宋朝时期出现,故C项与材料无关。7.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据此可推断汉代陈留地区A. 农业地位的下降B. 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 商品经济的发达D. 农业专业化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可知,这时期汉代纺织业形成了一定规模,故B选项正确;中国古代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农业地位没有下降,并且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地位下降,故A选项错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为基础,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达的情况,故C选项错误;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而且材料只涉及到一个地方,且文学作品有夸张嫌疑,不能得出农

      6、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故D选项错误。8.位于广州市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当时发据出的稀世之宝,有代表中原文化、江南楚文化、西南巴蜀文化、北方草原地区的奴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A. 南越文化具有多样性B. 南越地区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入侵C. 南越文化具有包容性D. 南越地区与中原地区长期和睦相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代表中原文化、江南楚文化、西南巴蜀文化、北方草原地区的匈奴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可知强调的是南越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南越文化具有多样性的说与材料无关,故A项排除;南越地区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入侵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南越地区与中原地区长期和睦相处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D项排除。9.魏晋时期,玄学风靡流行,形成了一股贵老庄、轻经典、尚个体之自由和鄙儒家之礼法的“魏晋风度”。但是,以任情废礼著称的竹林派玄学家嵇康、阮籍,在教育自己的子侄时却十分谨慎地遵照儒家礼法行事,这说明魏晋时期的玄学A. 本质是道家思想B. 取代了儒家思想C. 反映了社会

      7、分裂D. 糅合了儒道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玄学风靡流行”“十分谨慎地遵照儒家礼法行事”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玄学比较重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糅合,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学与道家思想之间的糅合,故A项排除;魏晋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的分裂,故C项排除。【点睛】“玄学风靡流行”“十分谨慎地遵照儒家礼法行事”是关键信息。10.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A. 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B. 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C. 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D. 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可知,皇帝让一些官员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实际上分化了宰相权力,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三省长官地位巩固,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效率的问题,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排

      8、除D。11.则大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等记载,唐代西市有市署,设令,丞及录事、府、史、典事、掌固等官吏专管市政,还置有直隶于太府寺的平准署及常平署官员,协同市署管理相关事务。这表明唐代A. 市场贸易属于官营经济B. 中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 比较重视城市经济管理D. 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唐代西市有市署,设令”“官吏专管市政”表明,唐朝对“市”的经济管理比较重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市场贸易的性质,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城市经济管理的重视,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故D项排除。12.隋文帝时,设置了七部乐:国伎、清商伎(汉乐)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即礼毕,汉族面具舞);隋炀帝时,增康国伎、疏勒伎成九部乐,将清商伎列为首部,改国伎为西凉伎;唐太宗时,废礼毕,增燕乐(杂用中外)高昌乐成十部乐。隋唐时期宫廷宴乐的变化原因是A. 经济高度发达,艺术品位提升B. 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C. 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D.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增康国伎、疏勒伎成九部乐,将清商

      9、伎列为首部,改国伎为西凉伎;唐太宗时,废礼毕,增燕乐(杂用中外)高昌乐成十部乐”反映出隋唐时期各民族、各地区乐舞以本来面目汇集中原,逐渐相互吸收、融合、发展的总趋势,这体现出隋唐时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艺术品味和社会道德,故A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融合,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排除。13.城市以其独有的特质,提高了人类生活的品质,促进着社会的文明发展,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而群体性文化活动是城市建设达到一定高度、居民精神文化富足的生动表现。下列诗句体现群体性文化活动的是A. “看高楼倚郭,云边矗栋,小亭连苑,波上飞甍。”B.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C. “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D.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群体性文化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A项形容市场繁盛的情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在借月写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描述成都灯会盛况,符合题意;D项说明杭州地理位置重要,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群体性文化活动”是关键信息。14.宋代的地租形式以实物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答案】D【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re****.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