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1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86380931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92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九章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一、環境系統的發展及環境問題自然環境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采的物質基礎和活動舞台,但人類在誕生以後很長的歲月裡,只是自然食物的採集者和捕食者,它主要是以生活活動,以生理代謝過程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主要是利用環境,而很少有意識地改造環境。即使發生環境問題,那主要是因為人口的自然增長和像動物那樣的無知而亂採亂捕,濫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生活資材的缺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餓荒,為了解除這一環境威脅,人類就被迫擴大自己的環境領域,學會適應在新環境中生活的本領。隨著人類學會馴化植物和動物,就逐漸在人類的生產活動中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這在人類生產發展史上是一次重大革命。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人類改造環境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也往往由於盲目的行動,而受到自然界的應有懲罰,產生了相應的環境問題,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壞草原,引起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只是在世界人口數量不多,生產規模不大的時候,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尚不明顯,環境問題不具有普遍性,沒有引起重視。人類歷史初期,使用簡單的勞務工具,人對自然界的作用是有限的。可以說,這時人還是自然界的奴隸,在許多方面還和動物一樣是不自

      2、由的,寒冷、飢餓、野獸的威脅、疾病和死亡等受大自然的支配,人類在生存發展中遇到了許多困難。為了渡過這些困難,人們成群地生活在一起,憑籍簡單的石器和木棒工具,主要靠採集和狩獵為生。但即使是這樣低水平的勞動,也引起了人類最早的環境問題第一個環境問題由於過度的採集和狩獵,往往是消滅了居住地區的許多物種,而破壞了人們的食物來源,失去了進一步獲得食物的可能性,使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脅,這是人類活動產生的最早的環境問題。為了解決生存危機,人類被迫進行遷徒,轉移到有食物的地方去,同樣的方式破壞了那裡的食物來源,又會被迫再進行遷徙。這時,地球上人口數量很少,一個地區停止人類活動之後,生命維持系可以慢慢地自行恢復。因而古人類總是可以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使其採集、狩獵和遷徙的生活得以維持。但是,遷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與自然界的上述衝突。(一)農牧時代的環境問題新石器時期,隨著生產工具的進步,磨製石器如石犁、石鋤的使用,產生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這就是人類農業革命的興起。例如,在西亞一些國家首先發展起農業,在那裡發現的公元前六七千年的文化遺址表明,當時已經使用了農具,如裝有石製刃口的鐮刀、磨光的石臼、石

      3、杆和骨鋤等。後來在非洲的尼羅河流域、中亞、以及中國等,也相繼向原始農業過渡。為了發展農業,古埃及和巴比倫等建立了完善的灌溉系統,他們建築的堤壩、堤堰、水渠,為沼澤地排水、灌溉農田、預防水災、給城市供水等功能、已經有相當的水平。從事農業的部落首先過定居生活。定居使馴養動物成為可能,在動物飼養過程中,發現動物能在飼養下繁殖後代,並且發現其變異了的性狀可以遺傳,從而學會選種和育種並逐漸培養出各種家畜家禽的品種,產生了原始畜牧業。農業是人類自覺地利用對自己有利的物種,農業的興起使人類開始按照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界,開發土地資源,利用太陽能進行食物生產,使人類獲得了較穩定和豐富的食物來源,從而它解決了人類早期的生存危機,從此人們不再頻繁地遷徙,過著比較穩定的生活。這是人類改造自然的一個偉大勝利,農業的產生是人類的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農業的產生創造了人類史上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但是,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

      4、取消了”。“刀耕火種”是人類最早的農業技術。為了發展農業和畜牧業,人們砍代和焚燒森林,開墾土地和草原,把焚燒山林的草灰作為土地的肥料。隨著人口的增長,反覆的刀耕火種,反覆棄耕,特別是在一些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就會導致土壤破壞,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使肥沃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曾經產生光輝燦爛的古代三大文明(巴比倫文明、哈巴拉文明、瑪雅文明)的地方,原來也是植被豐富、生態系統完善的沃野,只是由於不合理旳開發,由於刀耕火種的掠奪經營,過分強化使用土地,才導致千里沃野變成了山窮水惡的荒涼景觀。這就是以土地破壞為特徵的人類的第二個環境問題。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我國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四千多年前,這裡是森林茂密,水草豐富的森林草原帶。據史料表明,至周代,黃土高原的森林約有32萬km2,覆蓋率達53。在農業生產中,由於盲目開發,森林被破壞了,致使今天這裡43萬km2的土地上,千溝萬壑,嚴重水土流失,呈現處處荒山禿嶺,茫茫荒原的景象。值得注意的是,農牧時代的環境問題,一直延續到今天土地侵蝕問題仍是世界性的嚴重環境問題。(二)工業革命時代的環境問題以二百多年前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為標誌,爆發了工業革

      5、命,許多國家隨著工業文明的崛起,由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工業文明涉及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於機器出現,生產技術進步,使生產力突飛猛進地發展,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各種生活和享受的物品不斷地被生產出來,湧進市場;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作為能源基礎,電力的廣泛應用,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巨大的動力;水、陸、空交通線的建設,大城市的湧現,大規模商業銷售系統的建立,好像把世界各地連成一體。工業文明的興起,大幅度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強了人類利用和改造環境的能力,豐富了人類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資料。今天,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離不開這樣的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但是,很多國家盲目地不惜代價,增加國民生產總值,極度地“增產”,甚至不顧一切地挖掘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對地球生物圈的破壞是無可挽救的。由於工業現實基於征服自然的原則,由於它的人口增長,它的不斷提高的技術和它為了發展而持續不斷的需求,對周圍環境的破壞,超過了早先的任何年代。工業革命造成了嚴重環境污染現象,如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農藥污染等,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是前所未有的。例如,18世紀末英國產業革命後,因

      6、蒸汽機的發明和普遍使用而造成的環境污染,使1873、1880、1892年曾在倫敦發生3次由於燃煤造成的煙霧事件,主要是由於燃煤產生的大氣煙塵及二氧化硫,死亡約2800餘人;1905年在英國格拉斯哥又發生過一次煙霧事件,死亡1063人。這種情況屢有出現。到了20世紀初,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更加迅速發展,除燃煤造成的污染有所加重外,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石油的開發和煉製,有機化學工業的發展,對環境污染帶來更加嚴重的威脅,曾出現過多起舉世聞名的公害事件。特別是自50年代以來,不但工業癈污排放量大,而且出現許多新的污染源和污染物,使原來未被污染波及的領域也不能幸免。例如,巨型油輪、海上鑽井等的出現,使海洋污染日趨嚴重;航空與航天技術的發展,使高空大氣層也遭受污染,甚至山巔與極地也被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現在可以說,在地球上很難找到一塊未被污染的“潔淨綠州”。於是,環境污染問題就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與此同時,人口劇增,資源過度消耗,生態破壞等也日益突出嚴重地阻礙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繼而威脅著全人類的未來生存和發展。在這種嚴峻形勢下,人類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社會經濟行為和走過的歷程,認識

      7、到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而必須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對滿足後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三)近代的環境問題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以電子工程、遺傳工程等新興工業為基礎的“第三次浪潮”,使工業技術階段發展到信息社會階段。信息社會的特點是,在信息社會裡戰略資源是信息,價值的增長通過信息。信息社會中充分體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新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的發展和應用,給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抗爭中增添了新的力量,它將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新飛躍,影響產業結構、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對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產生深刻的影響。它的環境意義和作用表現為:一方面新的科學技術革命有利於解決工業化帶來的環境問題,新技術的應用將實現提高勞動生率和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新技術應用於環境管理系統、環境監測和污染控制系統,可大大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效率,促進環境保護工作。但是,它可能帶來新的環境問題。新技術革命的發展,使發達國家發展新興產業,可能把技術落後,環境污染嚴重的傳統產業轉移到發展中

      8、國家。就某一地區而言,城市發展高技術新興產業,而傳統工業則可能向農村鄉鎮轉移。這樣,將使污染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由城市向農村轉移。其次,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也會產生相應的環境效應,有許多因素尚難以預測。此時期之環境科學和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二個階段:60年代中到70年代末為第一階段,當時發達國家面臨著嚴重環境污染的現實,迫切的任務是減輕污染問題,於是開始了大量的污染源治理工作。許多國家頒布了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政策、法令和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上喚起世界人民的環境覺醒,在發達國家開始了認真治理。同時也注意到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綜合防治階段,如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我國亦於1987年成立了環保署,踏入環境保護新紀元。 80年代以來為第二階段,逐漸擴展了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範圍和認識深度;而且把環境問題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研究,探求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依託的關係。這是人類認識的一大飛躍,縱觀世界紛繁的環境問題,除了自然界的變化和災害外,可以說全部來自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此,只有正確協調它們之間的關係才有可能求得環境問題的解決。特

      9、別是80年代中期在南極上空發現了臭氧空洞,它與地球變暖即所謂“溫室效應”和酸沉降問題構成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明顯地危及全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使當今的世界環境問題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召開有103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和180多個國家的代表參加、稱為“20世紀地球盛會”的“環境與發展”大會,討論和簽署了地球憲章、21世紀行動議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保護生物多樣化公約等四個重要文件分別規定國際環境行動准則、確定21世紀39項戰略計劃、防止地球變暖和制止動植物瀕危與滅絕。這次環境與發展大會普遍接受了“持續發展戰略”的觀點,就是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不是停滯發展,也不是離開發展同時防治環境問題,而是走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旳道路,這是人類的正確選擇,是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二、環境問題的分類什麼叫環境問題,二三十年前人們只局限在對環境污染或公害的認識上;因此那時把環境污染等同於環境問題,而地震、水、旱、風災等則認為全屬自然災害。可是隨著近幾十年來經濟的迅猛發展,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及受災的人數都在激增。究其原因,就是人口激增和盲目發展開發生產,致使大量砍代林木,破壞植被及自然資源不正當之開發利用所釀成人為的天災。這些也都是環境問題。因此環境問題,就其範圍大小而論,可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理解。從廣義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態平衡破壞,最後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一切客觀存在的問題,都是環境問題。只是由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使自然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反過來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切問題,就是從狹義上理解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的分類方法有許多。如果按產生的先後和發生機制分類,有以下幾個類型:1.原生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一環境問題。它是由於自然環境自身變化引起的,沒有人為因素或人為因素很少。原生環境問題帶來自然災害,主要如地震、洪澇、乾旱、地滑、土石流失等,目前人類之抵禦能力還很薄弱。它不屬於環境科學所解決問題的範圍。最近,有災害學這一新興學科興起,其主要研究對象即原生環境問題。2.次生環境問題人類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由会员M****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