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北大学聚落考古学

7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80355776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9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聚落考古学第一章、聚落考古学概说第一节、什么是聚落考古学一、关于聚落的含义:人文地理学:人类定居地表并占据地表样式之一种,生活及各种 活动之场所。考古学:人工聚落,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聚落与聚落考古学。或称聚落形态研究、空间位置分析。利用考古材料对社会关系 的研究。 “社会关系的框架之内做考古资料的研究。”张光直。 聚落考古学:城 市考古学非农业人口;乡村。三、关于聚落遗址的界定。 准确。四、聚落的基本构成要素。房屋建筑:材料。 用火遗迹。居住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第二节、聚落考古学的地位与作用一、聚落考古学的研究内容:单个聚落形态研究;聚落相互关系研究;聚落形态的历史演变 研究。1聚落与人地关系研究,选址。人类活动。自然环境。2 聚落与社会关系研究。家族。血缘关系的打破。二、研究基础:对田野考古工作要求较高。1 可靠的时空坐标。2若干聚落遗址的全面解剖。系统、全面地发掘。3聚落考古思想观念的形成。三、学科体系中的聚落考古。具体研究对象为区别的学科体系。四、地位和作用。1 充分展现人地关系及技术、文化的发展。2文明起源。农业起源发展。第二章、聚落考古学简史第一节、聚落地理

      2、学的兴起与发展一、聚落与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人文事象,空间分布及空间差别,并预 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或研究人类活动的主要人文事象、区域系统的科学。 地 表人文区域系统: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对地表区域施加影响而形成的。 聚落考古学:研 究聚落的分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并预测其分布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形成城市地理学 和聚落地理学两大部分。 人地关系。 聚落,人地关系的媒介与产物。聚落及其分布情 况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地貌及自然特点。 城市地理学对区域经济分布、发展与 专门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二、西方聚落地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19世纪后逐渐形成,20 世纪以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 学科。1萌芽阶段:19 世纪中、后期,主要精力置于城市聚落。早期研究的自然条件对聚落布局 的影响以及聚落布局的区位因素。 区位:研究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分析其原因,并 预测其发展规律;只有在最佳的场所下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德国.科尔,1841 年发表有关著作,论述地形差异对区位选择的作用;1874 年,城市的交通位置和职能, 讨论城市的区位问题。2形成阶段:19 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成

      3、为人文地理学中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德国 形成景观形态理论。德国.麦真,对聚落形态划分,分析聚落形成因素、发展过程和条件, 奠定理论基础。德国.克里斯泰勒,1933 年南德的中心地,提出中心地理论,认为聚 落是一个地域体系的整体,大小中心地间有阶层差别,聚落越大,职能越复杂,中心性 越强,中心地受其影响越多;各聚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机结合并构成地区的连接体 系,相互作用、互为补充。 聚落地理学的普遍发展,欧美其他国家也有较大发展。法 国学者主要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临时性聚落和永久性聚落的形成原因,特别强调社会因 素尤其是道路和自然因素对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美国学者以现时或将来的居住地域 为中心,以地质学和区位研究方法为主导对个别聚落和聚落群体进行调查研究。3计量研究阶段:20 世纪 50年代末60 年代开始。利用数学的方法揭示人文地理客体的 物质运动规律,由定性研究步入计量研究阶段。加强中心地理论研究,普遍采用计量方 法。用数学方法对聚落衰变问题(距离提供服务越远,相互作用量越小。远离中心城市 地区,购物人数少)研究。 传播模式的研究,广泛利用模拟模式研究,即利用数学方 法研究模型传

      4、播随过程影响,可以使某些因素作用化,研究不同模式和作用,寻找影响 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基本因素。4行为研究阶段。20 世纪 70年代以来,“行为革命”,用行为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和对福利 问题的研究大大增加,超越计量研究方法。三、中国聚落地理学的兴起:1初步研究阶段:20 世纪 5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中最不发达的学科,研究较少,以具体 聚落的考察和描述为主。理论研究少。聚落志研究居多,考察和论述某一具体聚落志为 主,占 90%以上,记述多,分析少。重视自然环境对聚落发生、发展的影响,宏观的。 对迁都问题的研究、讨论较多。2发展阶段:50 年代以来。逐渐受到重视。城市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重视聚落的规划与 研究。加强理论研究,逐渐改变过去以单纯记述研究。 加强对国外重要理论研究的介 绍。聚落的历史地理研究非常活跃,形成专门研究聚落历史地理学的趋势。聚落志研究 仍占重要地位。注重国外研究。城市研究仍占主导。第二节、聚落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一、萌芽阶段:与考古学的发生同步。1760 年1863年。尚无聚落考古思想观念。古代 城址发掘特别突出,庞贝、尼尼微。传说,英雄时代的城址。瑞士发现湖居遗址。科学

      5、 性不强,主要目的在挖宝。二、形成阶段:1863 年1918 年。雷利改进庞贝古城发掘,以恢复古城原貌为目标,对 房屋按单元揭露,遗迹保留于原地。虽局限于但个城市遗址,但已初步具备城市考古学 的思想。三、成熟阶段:1918 年1950年。前苏联一批青年学者批判传统,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研 究人、研究人类社会;乌克兰境内特里波列文化研究,1934 年1940 年,揭示该文化若 干聚落遗址,如科罗粹遗址等。 聚落考古思想已经相当明确。 4050 年代在美国也兴 起聚落考古思想;威利,受美国文化人类学影响,1953 年秘鲁维鲁河谷史前的聚落形 态,西方聚落考古奠基人。 30 年点前后,英国.柴尔德,主要从事文化史研究,提出 研究人、研究社会,其思想受前苏联考古学界影响;“马克思主义学派”。第三节、中国聚落考古学的发展一、萌芽期:1921 年1950年。涉及聚落考古学内容。殷墟发掘涉及城市考古思想,具 备城市考古学因素。龙山城子崖、安阳后岗,发现与聚落相关内容,居住遗迹、夯土墙、 白灰面。二、形成期:5080 年代。受前苏联直接影响,半坡,为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聚落考古思想研究。70 年代后,姜

      6、寨。 聚落考古思想已经形成并影响田野工作。三、成熟期:80 年代以来。受西方考古学影响。思想更加明确,吸收新元素。逐渐成 为重要课题,从事人员增多。第三章、居住演变与居住地的选择一、居住遗址与居住地的选择。旧石器时代,天然穴居方式,洞穴遗址,面对平原,山 地边缘,河流阶地,早期直立人居住遗址不明确,可能保留树栖,疏林草原;晚期洞穴 成为主要居住地,但并非唯一对象,河流阶地亦是选择对象;一定时期内定居;河流附 近,季节性居住遗址。二、居住方式与居住地的选择。早期直立人阶段地表居住还不能确定,地表不安全,疏 林草原最为适宜。晚期直立人,山地边缘洞穴,天然穴居;人工居住方式的探索实践, 以弥补天然穴居的局限性。智人,河流阶地常年定居。三、资源开发与居住地选择。资源开发利用建制与付出时间、能量成正比。食物性资源, 山地相对匮乏,人类活动半径有限,而山地有效活动区域比较小。用火导致必须放弃树 栖。洞穴遗址逐渐不适应农业发展,新石器时代中期后便消失。平原可耕地范围大。北 方洞穴则无早期农业遗存。四、史前建筑形式发展演变。地穴式、半地穴式。最早人工建筑形式为地面窝棚,哈尔 滨阎家岗,旧石器时代晚期;

      7、易被破坏,唯有用火遗迹易于保存和发现。地面窝棚无墙, 地穴式实际上等于有墙。地穴式又回到地面式,但技术已经进步,木骨泥墙,已能建造 垂直墙体。北方:地面窝棚一地穴式一地面式。南方,很早出现高台建筑;干阑式, 很先进很成熟。第四章、聚落个体形态研究第一节、房屋建筑的功能分类一、居住性建筑:规整的居住面,混合土白灰面。灶。相应的供人居住的空间。长 久性和临时性。长久性:居住面清楚与否;灶址简易程度及烧结程度。二、非居住性建筑。与居住性建筑对照判断,形状是否适宜于居住。所处位置。仓房。 哨所。第二节、房屋建筑与聚落布局形态一、房屋建筑的共时性。同一时期的房屋共同研究。1 地面(活动面):虽被破坏但仍有残存。不同房屋地面相连,当为同时存在。局部有变 化,序时性差异,某一位置始终存在一座房屋,不影响聚落整体布局。2 空间分布规律。3出土遗物:居住面发现,尤其是突然废弃的,最为可靠。地基遗物,建房时有意人为造成,接近于建造年代,较可靠;建造时无意识造成,只能确定房屋建造可能的上限。二、房屋建筑的空间组合。房屋间的联系、区别。特定的建筑群体。成组的建筑、窖穴。三、居住区域聚落布局。居住区是聚落的核心

      8、区域,其他部分都是根据居住区规划,如制陶 区,往往位于居住区外围靠近河流的一侧;同一聚落不同氏族有各自特色的陶器,可能 不是公共陶窑而是氏族内部陶窑制作。第三节、聚落整体布局形式一、自然环境因素与聚落整体布局:聚落场所选择无法超越环境限制,自然环境影响整 体布局。聚落形态因地势而不同。二、人为社会因素与聚落整体布局:内部社会组织结构影响聚落整体布局:不同族群间 的亲疏关系;氏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文化传统影响聚落形态:长期发展形成一定传 统并长期保持,影响聚落形态;家庭单位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但大家族传统被保留,故 一家族房屋往往相连。 生产方式影响布局,交通状况有所不同,住所与工作地的远近、 位置,通常情况下稻作农业区聚落结构较旱作农业区松散。 聚落间关系,环壕、房屋 密集,安全保证;和平与战争状态下聚落的不同,和平条件下一最方便最适宜的方式布 局,战争状态下则首先要保证生命,必须抛弃许多除满足生存外的东西。第四节、聚落形态的结构类型一、自然环境与结构类型: 1山地型:除低矮山丘外,也包括黄土高原梁峁地区。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必 须充分考虑所处自然地形,布局往往不很规整。内蒙东

      9、南部长城沿线石城址比较突出。2丘岗台地型:山地与平原之过度,地势较高但平缓。部分地区齐整规划,较山地型有序, 但不如平地型。台城,下切丘岗边缘。3平原台地型:平原或河流阶地。平原广阔便于布局规划,一般比较规整。有壕沟,有城 墙后城墙外一般都有城壕。二、战争防御: 1无壕聚落:无壕无墙,最早的聚落形态。尚未达到大量人力修工事的程度:冲突规模有 限;经济发展水平不足,大部分时间精力用于食物的获得;聚落首领的社会性权力有限。2环壕聚落:居住区周围挖壕沟,绝大部分平面略呈圆形。冲突升级,日常不得不加以防 御。并非全部,部分聚落有环壕。壕沟为防御工事主体,另有栅栏、沟边堆土等辅助性 设施。3城址:城最初指城墙,后指有城墙的聚落。并非壕沟堆土,而是有意识地经过人为处理 如夯打的,防御性主体是墙而非壕。中国最迟在公元前4000 年前后已出现,大溪文化。 半坡在大壕沟外侧发现残20 余米长宽 50 的带状堆土,紧贴壕沟,土质坚硬纯净,经夯 实处理,可能是城墙,如是便是最早,公元前 5000 年。冲突愈发激烈,壕沟已不能抵 挡。无壕、环壕聚落仍旧存在。三、社会结构形态(居住形态):1分散式:同一聚落中居住区相对分散,甚至相互间存在明显自然或人为界限。2一体式:居住区统一规划,连结在一起,在同一范围内。较普遍、常见。 3内外二重式:一体式基础上形成,内外两个部分。半坡。房屋内外数量比例为1:2。第五章、聚落分布及相互关系第一节、聚落分布及相互关系一、分布规律:任何一个聚落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范围,且该范围内的资源能够充分保证 生存与发展。决定性的因素: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生产效率。生产力越发达,生产效 率越高,所需空间范围越小。两个聚落的中间地带。经济技术因素影响聚落分布密度和 分布特点。不同生产方式聚落分布特点不同。文化遗址的堆积状况,时间长短、复杂程 度。自然环境和

      《西北大学聚落考古学》由会员hs****ma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大学聚落考古学》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