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8页
  • 卖家[上传人]:清爽
  • 文档编号:443432682
  • 上传时间:2024-04-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4.35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合肥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命题学校:合肥五中 命题老师:朱昱晨 审题老师:林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著名论断,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如果人类无度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同样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重要启示。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给予“生生”和“共生”极高的价值期许。“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强调要遵循“天时”来进行生产生活,体现顺应规律、适度节用的发展思想。中国古代思想

      2、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顺时”“以时”“不违时”,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如何历史地、实践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和谐促进共生、以共生消解对立,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形成。 (摘编自袁秀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材料二: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文明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面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和实践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崇。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观,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在对待自然这个问题上,西方思想在两个世界之间摆动:一个是被看作自动机的世界,按照编定的程序运行;另一个是神学世界,按照上帝意志运行。 无论“摆”向哪个世界,在西方看来,人并非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被人认识、使用和改造的对象。这种主客二分法有利于人类大胆突破蒙昧与陈规,发现和掌握自然规律,但其弊端在于令人过度自信,索求无度,最终与自然对立起来。 中国的自然观则“别开生面”。 在认识论方面,中国传统思想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主张“天人合一”。“人”并非“天”外之物,也就无所谓对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张载在西铭中说得更明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人处自然之中,人类固是同胞,万物亦为同类。 在实践论方面,与西方哲学相通,中国哲学也强调“知天”。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了解和认识“天”以后,中国哲学指向的并非使用

      4、和改造,而是“于自然无所违”“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福建土楼的出现就印证了这一理念。福建土楼在建造时往往依山就势,能巧妙地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客家人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出于对近代以来西方自然观念的反思及对当代人类现实生存困境的关切,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赖。马克思指出,“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恩格斯提醒,不可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与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如榫遇卯,实现有机结合,产生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大理论成果,这些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的辩证法为认识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中国开出的对症之方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哲学家们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应勇于担当,戮力同心,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未来可

      5、期。 (摘编自文龙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何越来越受推崇?)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的重要论述为当代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契合“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B.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不是对立关系,这与英国学者李约瑟分析的西方哲学不同。C. 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这导致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相同。D. 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应休戚与共,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B. 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就可以解决和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C. 在自然观的实践论方面,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指向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 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的辩证法为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3. 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间关莺语花底滑,

      6、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B.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4. 材料二中采用中西方自然观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中国自然观尊重、保护自然的特点。除此之外,材料二还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 安徽黄山风景区是我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风光秀丽。安徽黄山现在以“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黄山市文化、生态、自然、旅游四大叠加优势。为进一步保护黄山风景区生态,发挥黄山风景区的生态优势,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 C 2. A 3. C 4. 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老子、庄子、张载关于天人关系的名言说明中国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用福建土楼的例子说明中国自然观在实践方面注重道法自然的理念。 5. 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增强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环保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顺应自然规律,避免商业过度开

      7、发,保护黄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可以借鉴福建土楼的建筑理念,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有机统筹黄山风景区周边的山林田草环境,保护黄山风景区的生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C.“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这导致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相同”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与“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相同”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材料一提到“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形成”,并没有说“可以解决和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可知“只要就”条件不成立。C.“指向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错,根据材料二第4段中的“在西方看来,人并非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被人认识、使用和改造的对象”和第7段中的“但了解和认识天以后,中国哲学指向的并非使用和改造”可知,二者指向不同。D.“为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错,根据“这些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的辩证法为认识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可知,是“为认识当下的生态问题”。故选A

      8、。【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A.“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用鸟鸣声与泉流声形容琵琶声的婉转和低沉,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B.“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此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不适合作为材料一观点的论据。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写出了苏轼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张载在西铭中说得更明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人处自然之中,人类固是同胞,万物亦为同类”可知,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老子、庄子、张载关于天人关系的名言,说明中国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从“福建土楼在建造时往往依山就势,能巧妙地利用山间狭小的

      9、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客家人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可知,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用福建土楼的例子说明中国自然观在实践方面注重道法自然的理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从材料一“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知,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增强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环保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材料一“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和材料二“中国传统思想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主张天人合一”“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可知,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顺应自然规律,要避免商业过度开发,保护黄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从材料二“福建土楼在建造时往往依山就势,能巧妙地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客家人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可知,可以借鉴福建土楼的建筑理念,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有机统筹黄山风景区周边的山林田草环境,逐步恢复黄山风景区的生机。(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兰花戴涛我每次走过街边的花店,总免不了朝里面的鲜花看上几眼,心想会不会有白兰花呢?可每次都会很失望。其实我也知道,白兰花是不会出现在花店里的,而且我也不是在花店里认识她的。那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黄昏,我下班后去一家百货公司买东西,这家公司坐落在已经繁华了百年的淮海路(旧名“霞飞路”)上。当我经过一个弄堂口时,感觉有一缕香气飘来,香气自然清幽,还夹带了一丝暖暖的甜味,这显然不同于平日里空气中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清爽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收藏店铺
    相关文档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