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小题。伫立在鲁迅纪念馆前,我浮想联翩。鲁迅虽然没有 ,但他的杂文短小精悍,笔风泼辣犀利,像匕首一样刺向敌人的胸膛。鲁迅是一个铁骨铮铮的人,他的躯体上、思想里、性格里、文章里、声音里和行动上都含蕴着骨质的东西,坚硬成一种令人敬佩的风骨。正如毛泽东所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的呐喊 ,让一部分愚昧的国民 。鲁迅先生是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他是 的民族“脊梁”。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zh b zhng miBch b zhng miCzh b zhng miDzh b zhng mi2语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宏篇巨制振聋发聩番然醒悟名副其实B鸿篇巨制振聋发聩幡然醒悟名副其实C鸿篇巨制震聋发聩幡然醒悟名符其实D宏篇巨制振聋发聩番然醒悟名符其实二、选择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董在直播卖书时寻章摘句、引经据典,这引发了社会对于读书价值的热烈讨论。B靠浩如烟海的小商品闯出一片天地的义乌,正借助
2、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而闻名世界。C世界杯从来不缺少所向披靡的强队、自带光环的球星,更不缺少令人感动的故事。D诗人登上江边的历史名楼,极目远眺,霜霞尽染,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它拥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B电影满江红“带火”了太原古县城,10天游客入城量大约35万人左右。C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在百米短跑中以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记录。D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我国南极考察队员无疑不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榜样。三、综合性学习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23年2月24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莅临济南中学,与师生们欢聚一堂共话文学,畅谈读书、写作的诀窍。贾平凹先生对中学生的文学创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想象:二是观察:三是表达能力。在场的师生都拜读过先生的拙著,他们就阅读时间、文学创作和文本解读等问题频频提问,贾平凹先生以他深厚的学识和诙谐幽默的回答赢得了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师生们都期待着贾平凹先生的下一次见教。(1)上述新闻中有两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改正。_改为_改为_(2)请为上述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16个
3、字。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6下列加点词解
4、释有误的一项是()A苟富贵苟:如果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依次C度已失期度:揣测,估计D或以为亡亡:逃跑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往之女家B为天下唱乡为身死而不受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D今或闻无罪或异二者之为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成语“鸿鹄之志”出自本选文,充分表现了陈胜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B“天下苦秦久矣”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得到响应的直接原因。C“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都是陈胜、吴广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D司马迁将陈涉归入“世家”,可见其对陈涉功业的肯定,不以成败论英雄。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陷。李希烈反,诏遣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阅二十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节选自史林测义,有删改)【注释】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
5、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所 谓 从 容 就 义 难 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陷。11颜真卿有哪些让人敬畏而仰慕的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注】嘉泰元年(1201年),七十岁的诗人在西村相隔多时旧地重游,写下了这首诗。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耿:微明的样子。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回忆当年游西村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往岁”与“今夕”相互呼应。B颔联富于动感,景物组合巧妙,在山回路转中展现了西村世外桃源般的美景。C尾联情景交融,写今夕的几缕纤云,一弯新月,景色清佳,语言“清空如绘”。D本诗在虚实结合中展现出西村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愁。1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的表达效果。七、选择题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
6、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B古人讲究称谓,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C“始龀、而立、既加冠、今虽耄老”中加点词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的。D古代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更定”指的是晚上八时左右;“漏断”指深夜。八、情景默写15根据原文默写。(1)终古高云簇此城,_。(谭嗣同潼关)(2)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3)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4)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7)秋瑾满江红中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表达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的诗句是:_?_。九、名著阅读16某班级组织整本书阅读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阅读卡。主题名著策略内容呈现思考抗争与追求_关注人物他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与许多革命者出身贫苦不同,本段中的_是
7、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为民族解放而背弃封建官僚阶级,体现了他革命决心的坚定。儒林外史关注语言我看这个女人实有些奇看他虽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他那般轻倩的装饰,虽则觉得柔媚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这是武书评价_的话,体现了该女子_的人物形象。艾青诗选关注意象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结合本小结诗歌,分析艾青在诗歌意象选用上的特色。_十、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静和雅”的理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厚,是值得挖掘的宝贵文化遗产。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一茶多品,一茶多技,一茶多用。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茶类,以及花茶等再加工茶计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色香味形满足多种需求。一片小小的茶叶,制茶师因地制宜,因茶而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南方佳木”精
8、彩纷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放眼祖国大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大江南北、西南边陲、华南沿海,10多个省市,一方水土养一方茶,都有引以为荣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妍,香飘人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斟一饮中显示出豁达大度。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喝茶不再像过去那么讲究,但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国潮在年轻人中的复兴,喝茶的场景也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在社交以及婚庆、拜师、祭祀等重要场所,喝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影响持久而深远。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茶的推杯换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释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以此为载体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茶醇厚甜美的同时,也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而折服。向世界传递谦和礼敬的价值观,这正是“中国茶”的文化力量。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就通过茶马古道等,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交融。现在,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据统计,全球至少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多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球喜欢饮茶的人数超过50多亿。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将让彼此共享更多元美好的未来。据说,“茶
《2023年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卷****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