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山阳县婚俗习惯的现代化变迁分析研究文化学专业

收藏

编号:34358917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5.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2-08
  
2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山阳县婚俗习惯的现代化变迁分析研究 文化学专业 山阳县 婚俗 习惯 现代化 变迁 分析研究 文化学 专业
资源描述:
山阳县婚俗习惯的现代化变迁 摘 要 婚俗习惯作为一个地区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反映出这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是研究此地区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于陕西东南部。东邻丹凤、商南,西交镇安、柞水,南通湖北郧西,北接商州区,历史悠久,民风纯朴[1]。研究山阳县婚俗习惯的现代化变迁能有代表性的反应陕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通过调研和采访分析归纳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本文根据调研中表现形式、思想观念、追求目的不同的特征将其分为铺张浪费型、经济实用型、拮据凑合型等九种类型,并综合分析其原因,得出社会风气、婚姻观念等四种主要原因。 关键词:山阳县;婚俗习惯;婚姻状况;类型 Abstract The wedding custom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stoms and culture of a region, can reflect the region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of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his area. Shanyang county is located in Shangluo City, Shaanxi Province, belongs to the southeast of Shaanxi. East South, West Zhen'an Danfeng. Zhashui, South of Hubei Yunxi, north of Shangzhou District, has a long history, simple folk customs modernization research in Shanyang county. The wedding customs can take representative reaction in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 changes, an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henomena.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in the form of ideas, the pursuit of different feature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extravagance and waste type,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constraints do the following nine types, an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ts causes, the social atmosphere,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Four main reasons Key words:Shanyang County;Marriage customs habits;marital status;type 前 言 人类社会文化中,婚俗习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人类在文化演变过程中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在中华悠久的历史传承下,各地区因观念、信仰、传统以及开放程度,产生了不同的婚俗习惯[2]。大体上来说,解放前中国传统的婚俗习惯都大同小异,婚姻大事基本上由不得自己,只凭父母之命。 山阳县地处陕鄂交界东南一隅,历史上曾是楚汉边界,也是宋金国界,自古以来因为诸多原因南北人口流出与落户情况较为复杂,文化民情风俗经长期碰撞,形成了北犷南柔的文化现象[3]。山阳县居民大致分为“本地人”和“下湖人”,“本地人”主要是由明朝以前的老住户和明清时期迁徙过来的山西人(俗称大槐树人)和一些北方人组成;“下湖人”则包括明清朝廷安置的流民和江淮地区的灾民以及南方客民。山阳县被一座名为“鹘岭”的大山横向贯穿,自然的分成东西两块。历史上鹘岭是秦楚国界,也是宋金国界。有趣的是鹘岭在山阳就如同中国大地上秦岭的作用——划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鹘岭也是如此,岭北居住的主要是“本地人”,而岭南多居住“下湖人”。化行于上,俗成于下, 南北文化虽经千百年陶融感化,然先民遗教,尚未尽替。人们在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同时,保存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勤俭、淳朴。[4] 一 改革开放以来山阳县的婚俗习惯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山阳人们的婚俗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婚姻形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很多都是先结婚后恋爱,甚至过了一辈子都只是凑合,以前嫁妆无外乎土布、鞋袜、毛巾这些生活必需品,礼金更是寥寥无几;而现在,新时期自由恋爱让更多的追求幸福的人最终走向婚姻殿堂,嫁妆也逐步过渡到“三转一响”、金银首饰、各类家电,而今房子车子更是成了标配,礼金也跟上浪潮迅速升温,就连抬嫁妆也由人变成奔驰、宝马组成的“一字长蛇阵”。 自从1953年《婚姻法》颁布之后,从法律上来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成为过去式,但实际上在山阳县这种相对偏远和闭塞的小县城传统习惯仍根深蒂固。而山阳县传统婚俗习惯中,大概包含说媒、相亲、看家、订婚、结婚等五个过程。[5] (一)说媒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山阳县的青年男女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并且双方看对眼,父母就会请周边比较有名的媒人说媒,媒人一般是两个人,由两人再三审核以表慎重。因此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一说。[6]山阳人一般把媒人称为介绍人,不分男女。山阳婚俗中媒人只能由男方邀请,由“先生”,也就是懂风水这行的人看定吉日去女方家“做媒”,表达求婚之意。大抵是女方脸皮薄的原因,一般要“端得住”,也就是说女方父母纵然百般情愿,也要推辞几次才能应允,真是应了一句谚语:“是媒不是媒,总得三两回”。[7]来来回回几次之后提出彩礼等要求,由媒人沟通双方,双方同意后择日相亲。但也有不成功的,而且是非人为因素导致的不成功。媒人去女方家做媒,女方父母与媒人对其出生年月、生辰八字、生肖属性等条件时发现两人“不和”,随机宣告失败。这里还需要提一下请媒人的讲究。“说媒成不成,还得酒三瓶”,除了酒之外,还要烟、糖、茶等礼物作为辛苦费,另外媒人也不是随便选择的,一般会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是对双方都熟悉的人。 (二)相亲   到了约定相亲时间,由男方请媒人陪同去女方家里,女方若因为其他原因不答应,一般不会直接拒绝,而会选择避而不见;若同意则亲手捧着一碗荷包蛋递给男方,吃完后男方在碗里留双数人民币作为见面礼。随后吃饭时必须吃长面,预示着长长久久。相亲成功后男方得邀请女方择吉日去“看家”。[8] (三)看家   女方的父母、兄嫂等主要亲人去男方家考察,看看男方家里各种条件是否满意。“看”完家此时女方若反悔,则要委婉地向媒人诉说原委,随即离去;不反悔则就要视之为自己家,之后做饭时帮忙下厨待客。男方若反悔,同样不明说,不备烟茶等待客之物简单招待,媒人就会明白其中意思并告之女方;若不反悔则摆酒宴隆重招待,并且要给女家来客馈赠礼物等纪念品表明心意,然后选择吉日订婚。 (四)订婚   山阳县的订婚之礼岭南岭北差异较大。先看以漫川关、宽坪、户家塬为代表的岭南地区,订婚之日,男方要准备首饰衣物等礼物,叫上众亲友以及媒人一同去女方家,女方届时邀请亲友陪同,两家人同坐一席,相互祝贺致敬。而以县城为中心的岭北,女方会在订婚之日偕主要亲戚到男方家,人数一般为双数。男方的主要亲戚也到场喝订亲酒,而在这一天没被邀请的主要亲戚到了结婚之日也不会来贺礼。男方宴请亲朋好友后,临走时给女方每个人多少不等的礼物,俗称“见面礼”,数百元不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订婚礼也随之水涨船高,提升到数千元,甚至上万。订婚之后,预示着两家人将要结为亲家,男女双方公开未婚夫妻关系,对双方父母的称谓也要改变(俗称改口),男方称岳父岳母为干大、干娘或跟随女方相同称呼。[9]这种虽不受法律约束的婚约关系,无论哪一方,要是没有正当的理由也是不能毁约的,否则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从此,这对未婚夫妻可以自由来往于双方家中,逢年过节女婿要带着四色礼品和衣服布料等前往岳父家拜节,并带着未婚妻回家过节(漫川等地岳父要回赠烟、酒、茶、肉等物,礼尚往来)。未婚妻要回赠亲手制作的鞋袜、草帽、花鞋垫等物,以显示亲情和自己精湛的手工。 (五)结婚   结婚大多数由男方提出,由懂行的先生择吉日,择定后男方通知女方,并给女方“过礼”(送彩礼)。过礼时由未婚新郎官挑着扁担,一头是七八斤的精肉,另一头是红毛线拴着的一对铜酒壶。七十年代过礼讲究一份礼、二份礼、三份礼。依次为140元、280元、360元。到了八十年代后,彩礼成十倍几十倍增加,少则几千,多则数万不等。女方父母要为女儿准备做嫁妆。未婚夫妇到当地民政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男女双方在结婚前几天通知亲朋好友,女方在出嫁前两天“添箱”。所谓添箱,就是女方的亲友前来贺喜,亲友送现金和衣物等纪念品,选择一部分放在箱子里,故称添箱。过去女方陪嫁嫁妆一般都是一个大柜,一担(一双)箱子,一个抽屉桌,一对高椅子,一个火盆,两床被子,这属于全套陪嫁。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陪嫁也一改常规。八十年代讲究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九十年代“两机一套”,即彩色电视机、电冰箱、一套组合家具;两千年后加了电脑、空调、摩托车等高档家具。被子由原来的两床增加到六床之多。[10] 娶亲之日,新娘要到县城最好的理发店盘头。2000年以前都没有专门盘头这一风俗,紧跟着盘头兴起了拍婚纱照。男方请“引娘”(专去女方家接陪新娘的人,鹘岭南叫牵娘)。去迎亲时拿着“礼吊子”,一笼花馍(一笼24个,俗称离娘馍),主事(又称背背篓或背包包的),一般选能说会道,能随机应变的人去。抬嫁妆的一般是6-12人(到了女方看兴不兴厨房礼而行事,叫餐厨礼,一般是一瓶酒,四个干盘子,四盒烟,四十或四百块钱),女方家里摆宴招待。宴罢,“引娘”和主事才与女方父母商量女方出走事宜,说好后,引娘拿提前准备好的“离娘钱”交给女方母亲,过去都是几十元,九十年代后增加到上千元甚至数千元。有的地方还讲究“出走礼”,就是新娘出门时的礼钱,给了出走礼女方主事才会发话,发“头箱”、“二箱”等各种嫁妆,嫁妆抬走后紧接着就是新娘,最后是女方送亲。[11]送亲一般为双数,少则4-8人,多则22-24人,送亲的人基本是女方主要亲戚构成。走时新娘的弟或哥或父亲提装着包好的饺子、两只装米并用红纸封口的碗筷等物的小笼。色河、小河一带,出嫁时新娘胸前必须挂一铜镜,一示带“囍”,二示吉祥,三示辟邪。 接新娘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途会遇到“拦路虎”,拦路虎一般是新郎的朋友们,他们会在接新娘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拦住迎亲队伍索要买路钱,主要是为了沾沾喜气,所以一般发烟送水就能解决。 几经周折,嫁妆终于到了新郎家门口时,早有等候已久的人燃放鞭炮迎接,迎亲到堂屋(客厅),等到嫁妆摆放停当后,才迎新娘进屋。九十年代后兴起用车接新娘、新潮浪漫的海底接吻、返璞归真的抬轿和步行等。除了步行的,其他方式都讲究新娘出了家门之后脚不能沾地,到了家门口由新浪或抱或背进屋。当新郎官把新娘抱进堂屋后,就要开始“拜堂”了。司仪高喊着“吉时已到,拜堂成亲”,拜堂正式开始,鸣炮贺喜。紧接着“新郎新娘就位”、“高堂、亲朋就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发放结婚证”、“披红戴花”等仪式之后,拜堂结束,司仪喊道:“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入洞房时也有传下来的讲究:新郎新娘要抢着先进洞房,据说是谁先进洞房,婚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阳县婚俗习惯的现代化变迁分析研究文化学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3589177.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