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第一中学高一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收藏

编号:34317240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9.23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03
  
3.8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2022 2023 学年 山西省 晋中市 太谷 第一 中学 生物 模拟 试卷 解析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第一中学高一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①核膜的有无   ②核糖体的有无       ③细胞壁的有无  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A 2. 现有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比个体AaBb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参考答案:  A 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项错误;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的方法是先将aabb与AABB杂交得到AaBb,其减数分裂得到配子Ab,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Ab,再经秋水仙素诱导得到纯合子AAbb,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项正确;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C项正确;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D项正确。 3. 某男性个体的细胞中,正常情况下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    B.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 变形的精子 参考答案: B 男性个体含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由着丝点连在一起。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没有分裂,因此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含有2条Y染色体,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男性的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因此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也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变形的精子细胞中所含性染色体为X或Y,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规律,要求学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雄性动物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所含的Y染色体的数目。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吡罗红使DNA呈现红色  ,甲基绿使RNA呈现绿色  ②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③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④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红色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 D 5. 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 B. 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2a C. 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 D. 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参考答案: B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已知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详解】①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A错误;②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③中无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2a,根据题干信息“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2n,B正确;由于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C错误;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所以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D错误。 【点睛】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是基础,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是解题关键。 6.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的红细胞以减数分裂的方式增殖 B. 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染色体 C. 硝化细菌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后代 D. 单细胞生物都主要进行无丝分裂 参考答案: B A.人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没有DNA,不进行细胞分裂,A错误; B.无丝分裂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B正确; C.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以二分裂方式增殖,C错误; D.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D错误; 答案选B。 7.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的图象,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转换器  ④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③①② B.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参考答案: B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解答】解: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④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  ②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和操作,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实验的掌握,试题难度一般. 8.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C.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现配现用 D.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参考答案: D 9.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 B 10.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 A. 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B. 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C. 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 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孟德尔提出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其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实验观察→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解: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运用假说﹣﹣演绎法,即科学实验发现问题→大胆猜测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反复实验揭示规律,前两个阶段属于假说阶段,后两个阶段属于演绎阶段. 故选:A.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11. 孟德尔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F2结果有差异,原因是 A. 前者有基因分离过程,后者没有 B. 前者相关基因成对存在,后者不一定 C. 前者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后者不明显 D. 前者使用了假说-演绎法,后者没有使用 参考答案: B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两者都有基因的分离过程,A错误; B、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是伴性遗传,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上基因成对存在,而雄性个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成对存在,B正确; C、两者的相对性状的差异都明显,C错误; D、两者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D错误。 故选B。 12. 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肽链组成,共有48个肽 键,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最接近于(    )        A.6400         B.5550          C.5536         D.864 参考答案: C 13. 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细胞结构 附着有核糖 体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 靠近细胞 膜的囊泡 时间/min 3 17 117 A. 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C.核糖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 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参考答案: D 14. 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的是(   ) 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氧进入肺泡细胞 C.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 参考答案: C 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方式为渗透作用;氧进入肺泡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钾离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方式为主动运输;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方式为自由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答案为C。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5. 人体内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寿命仅为几天,而红细胞的寿命为上百天,神经细胞则长达几十年甚至伴随人的一生。这说明(  ) A.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则寿命不同         B.细胞位置不同则衰老速度不同 C.有的细胞衰老,有的细胞不衰老       D.不同细胞具有不同的衰老速度 参考答案: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红细胞和神经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寿命不同不是由于分化程度不同或位置不同等,而是与细胞的种类有关。不同种类细胞的寿命不同,衰老速度不同。 16. 如图是四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平面结构部分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考点】78: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解答】解:A、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 B、脱氧核糖应位于磷酸基与含氮碱基之间,B错误; C、DNA分子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C正确; D、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与下一个脱氧核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第一中学高一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3172408.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