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5G无线网规划设计规程(2022)

收藏

编号:3430939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1.76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1-31
  
8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无线 规划 设计 规程 2022
资源描述:
5G 无线网规划设计规程 目 次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4 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 4.1 总体步骤 6 4.2 输出内容 6 5 现状与需求分析 6 5.1 现状分析 6 5.2 需求分析 6 6 初步站址规划 6 6.1 站址规划流程 6 6.2 覆盖规划 7 6.3 容量规划 8 6.4 室分规划 9 6.5 专项规划 9 7 模型校正 9 7.1 模型校正基本原理 9 7.2 模型校正主要步骤 10 8 分场景高精度仿真 11 8.1 仿真目的 11 8.2 仿真流程 11 9 设备及参数规划 12 9.1 设备选型 12 9.2 频率规划 13 9.3 参数规划 13 9.4 邻区规划 13 10 详细站址规划 14 10.1 C-RAN 组网规划 14 10.2 天馈建设原则 15 11 建设方案与投资估算 16 11.1 建设规模与方案 16 11.2 投资估算 16 11.3 经济评价 16 12 方案审核 16 I 13 勘察设计 17 14 网络跟踪评测 17 附录 A 18 附录 B 19 II 5G 无线网规划设计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5G无线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的全部步骤、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5G无线规划设计全流程,根据各单位需求不同也可选择标准中部分流程内容进行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表 1 缩略语对应表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解释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5G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第五代移动通信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 DOU Dataflow of usage 平均每户每月上网流量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无线局域网 CW Continuous Wave 连续波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RAN Radio Access Network 无线接入网 PCI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 物理小区标识 TA Tracking Area 跟踪区域 MEC Mobile Edge Computing 移动边缘计算 AAU Active Antenna Unit 有源天线单元 BBU Building Base band Unit 基带处理单元 21 RRU Remote Radio Unit 射频拉远单元 DAS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分布式天线系统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多入多出 4 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4.1 总体步骤 4.1.1 构建包括现状与需求分析、初步站址规划、模型校正、分场景高精度仿真、设备及参数规划、详细站址规划、建设方案与投资估算、方案审核、勘察设计、网络跟踪评测十个核心步骤在内的闭环流程。 4.2 输出内容 4.2.1 制定5G无线网络业务目标和其他能力目标,编制包含覆盖范围、组网技术、站址规模,站址配置、投资等内容的总体方案,并规划和设计技术先进、投资合理、工程可行的无线网络站址方案,指导后续5G无线网络建设。 5 现状与需求分析 5.1 现状分析 5.1.1 由于各运营商 2G/3G 即将全面退网,网络现状主要收集已建 4G/5G 基站数据,包括站址结构、站址工参、网络覆盖情况、网络负荷(基站日均流量、无线利用率)等。 5.1.2 收集竞争对手 4G/5G 网络建设规模、网络覆盖情况等。 5.1.3 收集当前业务发展现状,包括 4/5G 客户数、DOU、计费时长、业务分布情况等。 5.1.4 地理信息数据。 5.1.5 总结目前业务发展、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5.2 需求分析 5.2.1 进行个人(家庭)业务需求分析,分析对象包括手机和数据终端,分析数据包括对用户规模、数据流量、语音时长等指标的预测; 5.2.2 进行行业需求分析,包括行业终端连接规模,场景分布和业务特性分析,其中业务特性指 5G 业务对网络性能的需求,包括下行速率需求,上行速率需求,时延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需求等。 6 初步站址规划 6.1 站址规划流程 6.1.1 在站址规划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网络覆盖、容量需求,以及室分、专网等特殊场景的建设需求, 结合覆盖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设计技术合理、方案可行的无线网络布局,并以最经济的投资满足需求。 6.1.2 站址规划可分为覆盖规划、容量规划、室分规划、专项规划。 6.2 覆盖规划 6.2.1 覆盖规划流程 影响网络覆盖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频段、带宽、边缘速率、资源分配、帧结构、小区间干扰、天线传输模式等,覆盖规划应首先通过链路预算计算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从而确定基站覆盖能力,然后再根据基站覆盖能力进行覆盖估算,计算预规划基站数量。 其中链路预算为覆盖规划关键环节,其通过对系统中下行(或前向)和上行(或反向)信号传播途径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对系统的覆盖能力进行估计,获得保持一定通信质量下最大允许路径损耗。根据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以及适配的传播模型,可估算出站间距、小区半径等参数。 影响链路预算的两大类关键因素为: a) 确定性因素:一旦产品形态及场景确定,则相应的参数也就可以确定,如:功率、天线增益、噪声系数、解调门限、穿透损耗、人体损耗等; b) 不确定性因素:链路预算还需要考虑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如,慢衰落余量、雨雪影响、干扰余量,这些因素不是随时或随地都会发生,当作链路余量考虑。 6.2.2 宏站规划原则 a) 满足网络结构要求: 规划时应避免站址布局站间距(部分城市)低于规划目标,宏基站站址在目标覆盖区内尽可能平均分布,尽量符合蜂窝网络结构的要求,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与标准蜂窝结构的偏差应小于站间距的1/4,避免出现超近站和超远站,在具体落实时注意以下方面: ü 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视具体情况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设成本和周期; ü 连续覆盖区域内原则上应避免选取对网络性能影响较大的已有高站(站高大于 50 米或站高高于周边建筑物 15 米);设计挂高与规划挂高差异不大于 10%;物业点各扇区方向可实现天线方向角与规划方向角差异不大于±10°; ü 避免将小区边缘设置在用户密集区,良好的覆盖是有且仅有一个主力覆盖小区; ü 主要通过设置主瓣方向、同一基站不同扇区之间保持合理的夹角(一般情况下应大于 90 度) 来实现小区间完美镶嵌,减少重叠,消除盲区,达到合理的小区覆盖,同时小区天线主瓣方向应尽量覆盖业务需求区域,也不要与街道的走向平行。 ü 下倾角不宜设置过小,需要结合站高、站间距、周边地理环境综合考虑。在站高确定的情况下, 通过调整下倾角合理地控制小区覆盖范围。 b) 避免周围环境对网络质量产生影响: 宏基站天线高度在覆盖范围内基本保持一致、不宜过高,且要求天线主瓣方向无明显阻挡;在选择站址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ü 站址应避免设置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广播塔、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 ü 站址应避免设置在有电焊设备、X 光设备或产生强脉冲干扰的热合机、高频炉的企业或医疗单位附近。 c) 选址在便利、安全之处: ü 基站站址宜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ü 基站站址应选在地质良好、场地稳定的地带。 ü 基站站址应选择在不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可将基站场地标高确定在高于该处历史最高洪水位的 0.5 米以上。 ü 基站站址不宜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多烟雾、粉尘、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 ü 基站站址尽可能避免设在雷击区。 ü 不同通信铁塔间距离应保证 50m 以上。 ü 当基站需要设置在如学校、医院、部队、电力设施等敏感区域时,需谨慎进行基站站址的选择。 ü 基站距 35 千伏及以上的高压电力线水平安全距离大于 100 米。 6.2.3 微站规划原则 a) 微基站当前主要解决局部区域内无覆盖或弱覆盖问题,微基站应设置在宏基站信号覆盖不足的局部范围内。 b) 与宏基站类似,5G 微基站要求天线主瓣方向无明显阻挡。 c) 微基站天线高度一般控制在 6 米~15 米之间,并应合理利用周围地形、建筑物的阻挡,避免与宏基站同覆盖,信号相互干扰。 d) 在选择站址时还应注意站址选择应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的地方; e)应避免部署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 6.3 容量规划 6.3.1 容量规划是以话务模型和无线覆盖规划为基础,合理确定基站容量和配置,通过计算满足一定话务需求的无线资源数目,进而计算出所需要的载波配置、基站数量。 6.3.2 容量估算的三要素为:话务模型、无线资源、资源占用方式。 6.3.3 容量估算是在一定的话务模型下,按照一定的资源占有方式,求取无线资源占有数量的过程,以满足一定的容量能力指标。 6.3.4 5G 容量规划流程主要包括: a) 通过用户预测和业务模型得到业务的总需求,业务总需求为规划区域内用户的总业务需求(总吞吐量、总连接用户数、总激活用户数等)。 b) 通过资源分析得到单基站能力,单基站能力为单基站所能提供的容量(吞吐量、连接用户数、激活用户数)。 c) 结合业务总需求和单基站能力得到网络建设基站需求数,基站总需求数为总业务需求与单基站能力相除的最大数量。同时考虑到实际网络中的话务分布不均衡等因素,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 6.4 室分规划 6.4.1 结合业务需求及目标、宏站覆盖能力、场景特点、无线传播环境、工程改造难度合理选择 5G 室内覆盖建设方式。 6.4.2 室分站址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针对室内场景类型丰富、建筑结构多样、业务分布差异化等特点,应推进分场景精准建设,科学选择建设方式,实现降本增效。 b) 坚持室内外协同,室外宏站能够实现穿透的楼宇原则上暂不建设 5G 室分,有额外容量需求的楼宇方可建设 5G 室分。 c) 5G 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应体现 5G 网络的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且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 5G 室内覆盖系统建设应坚持室内外协同覆盖的原则,控制好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外泄。 e) 5G 室内覆盖系统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f) 5G 室内覆盖系统建设部署时如有多系统共存(2G、3G、4G、WLAN 等),系统间隔离度应满足要求,避免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5G无线网规划设计规程(2022)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3093906.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