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教案一打印版

收藏

编号:34305627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3.6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1-31
  
3.6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范进中举 2023 年初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23 中举 教案 打印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教案一 一 内容解读 1.中举前后变化大。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前的情况,又可分为两层:范进进学(中了秀才)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范进向胡屠户借盘费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通过这两件事,写出了范进中举前生活的艰难困顿和社会地位的卑微低下。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这一部分又分三层:范进发疯;胡屠户治疯;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作者对封建士子醉心功名利禄的丑态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并深刻地揭示出他们热衷科举的社会原因。 2.儒林小丑之范进。 (1)所处时代:范进生活在明朝时期,封建科举制度盛行,长达千年的科考制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乎全社会都沉浸在“科考热”中,所以在胡屠户的眼中,中了举的人是天上的文曲星,在众人眼里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范进患的是富贵病,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是疯子。比较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那里面还有一个小男孩敢于站出来说皇帝没有穿衣服,可见中举的毒瘤漫及各个阶层,成为不治顽症,所以范进的疯在当时不足为怪。 (2)社会地位:范进出身低微,既贫且寒,穷得揭不开锅,借钱赶考不成,反遭胡屠户的一顿臭骂。中举后的范进社会地位猛升,众乡邻追捧巴结,张乡绅拉拢赠房,胡屠户更是赞不绝口。 (3)人物本性:范进遭胡屠户无端说教,只说“岳父见教的是”。范进能“手里插个草标”在大庭广众之下“东张西望”寻人买鸡,这说明范进“人心本善”,不纵恶,不隐丑。面对岳父的“教诲”,他只是“唯唯连声”。穷秀才卖鸡也能“招摇过市”,不过“草民”一个。可见,中举前的范进十分懦弱,甘蒙屈辱,自卑自贱。 (4)人生追求:范进一心想做个读书人。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里,读书是他唯一通达“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的独木桥。所以,范进读书几十载,久经科场,老大不悔,痴心不改,还是想混个“天鹅屁”吃。当然,和社会的大风气一样,他读书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茅棚生辉。所以,中举成了他唯一的心思。 (5)劳动本领:由于四体不勤,鄙视劳动,范进不会营生。他家十几年不曾吃过两三回猪油,最后落到卖鸡换米的地步。 (6)神情举止:范进的命运发生戏剧性改变,邻居飞跑到集市去报信,他将信将疑。回到家,耳闻目睹之后,他乐极生悲,“一交跌倒”“不省人事”,等几口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又跑又跳,喜极而疯。一向沉默寡言的他,一路高歌:“噫!好!我中了!”几十年的怨气,似乎要在这一刻爆发。面对中举后的范进,众乡邻和张乡绅一改先前冷漠的嘴脸去追捧巴结,然而范进毕竟是一根“老油条”,张乡绅攀附道贺,他拿腔作调,说什么“久仰”,道什么“晚生”,还胡诌出个“幸得出老先生门下”。由此可见,几十年来,他学识未长,却熏染出了世故圆滑的恶浊之气。范进的言行极富个性化色彩,但透射出丝丝悲凉阴沉的气氛。纵观他的悲喜剧,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个灵魂扭曲的读书人。 (7)命运归宿:范进从二十岁开始便“矢志不渝”地钟情于科举,虽屡试屡败,却能屡败屡试,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让胡屠户刮目相看,让众邻居忙前忙后,备受敬重。以前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一介书生,摇身一变成了精神领袖。 (8)内心状态:范进的一生,没有过多的精神负债,可以说他“单纯”得固执。他可以不顾家,不顾颜面,当一辈子的老童生,他只在乎一件事——中举。他早已熟悉了那一套不知在心中重复过多少遍的官腔,中举后,他伶牙俐齿,一切应对自如,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点头哈腰、自卑自贱的范进。 (9)范进形象的典型性: 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指出,“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清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这里说的前三类人都是小说作者所批判的对象。 范进大概可以归入闲斋老人说的“下人”一类。“下人者”,对人低三下四之谓也。更确切地说,就是对来自周围人们的侮辱、轻蔑和嘲笑都默默接受下来,不敢有丝毫反抗的一类人。范进的“下人”,确实“下”得出奇。例如,在他中了秀才之后,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他居然“唯唯连声”,不做辩解;为参加乡试去借盘缠,又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他听着那些不堪入耳的话,也仅止于“摸门不着”而已——如此“下人”,简直到了麻木的地步!真可谓卑怯之至,屈辱之至。对胡屠户如此,对其他人也如此。 范进这种性格是在他三十多年困顿的生涯中形成的。三十多年来,他怀着对功名的热切期望不断地应试,又不断地失败,除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弄外,他什么也没有得到。他终于考上了秀才,可是人们都认为是宗师“不过意”,“舍与”他的。他几乎陷入了绝境,当邻居到集上寻他,告诉他已经中举的喜讯时,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就是这种近乎绝望的心理反应。 3.儒林小丑之张乡绅。 (1)胡屠户眼中的张乡绅:在胡屠户眼里,张静斋是方面大耳,是天上的星宿,有万贯家私,家里的银子比皇帝家还要多,是有脸面的人。张老爷来拜新贵范老爷,众乡邻都散去了,膀大腰圆的胡屠户也躲起来不敢出来。这说明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一旦中举,便成为人上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迅速攀升。 (2)张乡绅之自我表演:范进中举前,他“一向有失亲近”。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他当天就来拉拢,开口“世先生”,闭口“世弟兄”,竟然将八竿子打不着的范进称为“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目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作者轻轻的几笔勾勒,张静斋丑陋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便可见一斑。 4.中举前后众乡邻。 (1)总体形象:趋炎附势。 (2)作者态度:批判。 (3)具体形象: 麻木冷漠。在范进疯了,众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位报录人说他有一个建议,不知可否行得。此人说话不经过大脑,便立即说出自己的意见,让胡屠户给范进一巴掌,看出他对人的冷漠。而对范进这种因为中举从狂喜到发疯的人早已司空见惯,发生这事已不足为奇,他们已经麻木了。 尖酸刻薄。胡屠户不敢打疯了的范进,说他是天上的神仙,打不得。而此时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他平时杀猪,不知道要被打几千条铁棍,而今一百铁棍又算得了什么,看似劝说胡屠户挽救范进,实际上是对范进一家的极端讽刺。在别人有难时,他们还站出来嘲笑。所以说他们尖酸刻薄。 趋炎附势。在范进外出参加科举考试家中断粮之时,众邻居都没有帮忙,范进中举后,众邻居却出人出力,从中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世态炎凉和众邻居的趋炎附势。 5.老丈人胡屠户。 (1)语言方面 庸俗势利: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胡屠户辱骂他为“现世宝”,说他“尖嘴猴腮”,觉得他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提到“万贯家私”的张老爷时,便说是“文曲星”下凡,“一个个方面大耳”。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姑老爷”等,夸赞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由此可见,他庸俗势利,嫌贫爱富。 凶暴粗鄙:他知道范进想借盘费去考乡试,便辱骂范进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语气凶暴;又叫范进“撒抛尿”照照自己的样子,骂他“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提到范进的母亲时,又骂她为“老不死的老娘”,用语粗鄙,不堪入耳。 尖酸刻薄:他埋怨自己倒运,把女儿嫁给范进这“现世宝”;诋毁范进的文才,认为能中秀才,全是因为主考官怜悯他而施舍给他的;说范进的相貌是“尖嘴猴腮”,可见他尖酸刻薄。 自高自大:他认为范进得中秀才,是因为他积了德,“带挈”了范进;他摆出长辈的架子,教导范进做人的道理,免得“惹人笑话”;范进中举后,他又称赞自己够眼光,“认得人”。 迷信无知:他认为中举的都是“文曲星”下凡,又说打了天上的星宿,会被发落十八层地狱;别人嘲讽他,说他医好了女婿,便可提上第十七层来,又说他的手打过举人,杀不得猪了,他听后沾沾自喜,信以为真。 (2)动作方面 粗鲁无礼: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大摇大摆地进他家里“道贺”,却又唠唠叨叨地教训范进一顿,然后“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举止粗鲁。 蛮横粗暴:范进向他借盘费,被他“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范进中举后发了疯,他“一个嘴巴”打晕范进,虽说是出于救人心切,但也显露出他平日蛮横粗暴的本色。 趋炎附势:范进中了秀才,他只拿一副大肠和一瓶酒“道贺”,自己吃得醉醺醺地走了;而范进中举后,他却备了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道贺;范进清醒后回家,他一路低头替范进把滚皱了的衣裳后襟扯了几十回,再度显出他的势利。 (3)神态方面 胡屠户知道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显出诧异的神色,感到十分可惜,慨叹范进没有福气,可见他只关心名利;别人叫他打醒范进,他面有难色,说不敢打天上的星宿,反映出他的迷信;后来他摆出原本凶恶的模样,打了范进一巴掌,又表现出他的粗鲁。 (4)胡屠户形象的意义 胡屠户是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范进中举前,他视范进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范进向他借钱赴考,又极尽讽刺和嘲弄,比如说“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还有“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等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等到范进中了举,他立刻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说穿了,就是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由此看来,此人身上充满了金钱欲。同时反映出在科举制度下人们的丑恶嘴脸,显现出世态炎凉的风气。 二 技法总结 《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作者运用的讽刺手法有: 1.夸张手法。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这个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看似离奇得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理由是,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自二十岁开始应试已有三十多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得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挨巴掌却是受辱,先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2.对比手法。 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3.细节揭露。 如写范进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夙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市上;但在外形上他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三 主题概括 《范进中举》通过对比描写主人公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的变化,着重刻画他乐极生悲的癫狂丑态,以及众人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人民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们的丑陋嘴脸,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现实。 资料库 1.作家作品。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以当时的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没有一个主干,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题,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形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教案一打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3056272.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