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体积的教学设计

收藏

编号:34289354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8.69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1-17
  
1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体积 教学 设计
资源描述:
体积的教学设计 体积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重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难点: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方法:   一、教学体积。   1、师生互动。   感受教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   2、小实验。   感受大石头占的空间大,小石头占的空间小。   3、观察比较。   鞋盒占的空间大,火柴盒占的空间小。   4、举例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5、总结体积的意义。   二、教学体积单位。   通过教师描绘两个物体组合的样子,猜一猜它们体积的大小,从而引出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积单位)。   课件展示三种体积单位的规定方法: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通过观察学具、举例子、测量实物创造以一体积单位为单位的组合体。   分别教学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让学生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点、线、面、体构成了我们千变万化的数学图形,我们知道线有长短、面有大小,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叫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首先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两个生活现象,考考你的眼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1)师: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来一个换座游戏,用数学眼光从我们身上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师:老师坐在同学的座位上,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地方小、挤   师:为什么感觉挤呢?   生:老师占的空间大,同学占的空间小(板书空间)   (2)师:这是什么   生:石头   师: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和液面相等大小一样的两个水杯,现在老师要把石头分别放入水杯中,猜想液面会怎样?注意观察。   师:怎样   生:液面都上升了   师:为什么会上升   生:因为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上升的高度一样吗   生:大石头占得空间大,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大,小石头占得空间小,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小   (3)师:认真观察比较火柴盒、文具盒、鞋盒哪个占得空间大   生:鞋盒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比鞋盒所占空间更大的物体吗?   生:书包、音响、凳子、课桌、讲台桌、教室、一排教室、教学楼、地球、宇宙…….   (4)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小之分,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那它的体积就大,物体所占的空间小,那它的体积就小。   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用上“体积”这个词描述一下它的大小。(同桌pk)   生:鞋盒的体积大,文具盒的体积小   讲台桌的体积大,课桌的体积小   教学楼的体积大,教室的体积小   师:说的真好   老师这也有两个物体组合,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两个物体的样子,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   师:第一个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第二个物体是由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生1:6个的大,因为用的个数多   生2:不确定,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确定。   师:到底哪个大呢?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师:6个的一定大吗?为什么用的个数多,体积却不大呢?   生1:因为它用的小正方体小,而它用的小正方体大   生2: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   师:如果用数个数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体积,需要有什么前提条件?   生1:所用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   生2: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去搭   师: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计量长度的标准是长度单位   计量面积的标准是面积单位   计量体积的标准就是体积单位   看课件演示,像这样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作为统一的体积单位,就可以更准确的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每种体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我们先一起回顾面积单位的由来。   课件演示   师:面积单位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正方形),体积单位会用什么来得到呢?(正方体)   一、师:拿出最小的那个小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1厘米)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课件)   B、用手捏一捏,感觉它的大小,生活中见过这么小的物体吗?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生:骰子、电视按钮、电脑键盘、花生米、一节小手指……   C、师: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几立方厘米?估计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找一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   生:粉笔、钢笔、火柴盒、文具盒……   D、用你手中的教具创作一个以立方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并说出它的体积,小组内互相比一比,看谁的体积大   E、请同学用12个小正方体任摆一个物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大呢?(举起来)   师:为什么同学拼的形状不同,体积却一样大呢?   生:因为它们都用了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2个   二、现在老师想用这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鞋盒的体积,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小了   师:拿出那个较大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B、用手捧住它,感受它的大小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粉笔盒、小音箱、茶叶筒、双拳握在一起……   C、鞋盒的体积大约有几立方分米?   师:你是怎么测量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分米作单位来测量?   生:电视机、微波炉、投影仪、电闸盒、我家的整理箱   D: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以立方分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   生: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   D、师:我想摆一个大正方体,至少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试试看   三、用刚才认识的两个体积单位去测量教室的体积,行吗?   师:比立方分米更大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谁能仿照前面的规定说出1立方米有多大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师:双臂微微打开长约1米   A、4人合作,围一围,创作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B、好,刚才同学们亲身体验了1立方米   师:老师这还有3根一米长的木条,在墙角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多少人,谁想来试试   师: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9个人   C、1立方米的空间可真大,生活中见过这么大体积的物体吗?教室中有没有?除了讲台桌,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米(生答完展示课件)   D、不要小看这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倒满500个暖水瓶   1立方米的木材可以做50张课桌的桌面或300个桌腿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米作单位来测量   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3种体积单位,为了方便,每种体积单位可以用字母这样表示(板书)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对每种体积单位的理解呢?   生:边演示边叙述,立方厘米很小(只能用手指捏住)、立方分米较大(要用手捧住捧)、立方米最大(要用手臂抱住)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能告诉老师对体的大小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体的大小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而且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即体积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题(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以后再去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首先根据这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再看这个物体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得到它体积的大小。体积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 例5、例6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3、情感目标:感受圆柱的体积的计算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前面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你还记得是怎么计算的吗?(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生答:长方体的体积用长_宽_高,正方体的体积是用棱长_棱长_棱长,或者用一个公用的底面积_高来计算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板书:圆柱的体积(课件)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想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三条棱的长度,或者说取决于底面积和高,那么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取决于什么呢?   (生自由猜想,并讨论交流)师适当板书记录   刚才那几个同学都很有想法,觉得圆柱的体积的大小可能和____有关系,有人这样说过,伟大的猜想必须要经过验证才能得到证明,否则的话只能是空想,接下来通过两组图片大家进行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两组图片,第一组两个圆柱等底不等高,第二组两个圆柱等高不等底)   师:第一组图片中的两个圆柱有什么特征?   生:底面一样,但是高度却不一样,体积也不一样   师:第二组图片中的两个圆柱有什么特征?   生:这组图片中的两个圆柱高度一样,但是底面却不一样,体积也不一样   师:那么通过刚才两个同学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圆柱的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圆柱底面的大小和高度的大小   师:那么你能大胆的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是如何计算的吗?   生猜想......   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还是要用实验去证明   2、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师:怎么样进行实验呢?结合我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们是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偶数分,然后用刀割开,在进行拼组,变成一个长方体,这样通过转化,圆柱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一个长方体,然后通过求长方体的体积去求圆柱的体积   师:用心思考的同学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就利用手里的学习用具完成这个验证实验并完成老师给你们的实践作业纸   (课件出示作业纸)对应和公式推导   选取小组的作业纸进行展示,有其他同学进行评定   课件演示结果   小结: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我们将圆柱的体积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底面积乘高。   另外,圆柱的底面积、直径、半径和周长四个数据中的任意一个和圆柱的高两个数据就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2、   3、下面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杯子的数据是从里面测量得到的)   8cm   8cm   498ml   498ml   10cm   10cm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体积的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中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体积的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2893545.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