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绿色金融大有可为-88页

收藏

编号:34155931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87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2-12-19
  
19.9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助力 实现 双碳 目标 绿色 金融 大有可为 88
资源描述: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绿色金融 大有可为 毕马威中国 2021年9月 致辞 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愿景被正式纳入 “十四五”规划。目前针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已经有 不少测算 ,规模级别都是 百万亿人民币。面 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 政府资金只能覆 盖 很小一部分,绝大部分需要 通过金融体系利用市 场资金加以弥补。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自 主创新下取得蓬勃发展,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的一大亮点。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绿 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作为绿色金融的主要 参与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实行 绿色标准不仅是 承担社会责任的要 求,同 时也有利于自身业务模式 的转变、提升机构声誉和国际竞争力。为抓住绿色发展这一 重 大机 遇,金融机构应尽早建立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的绿色金融发展战 略并重 点从几个方面 入手:一是 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制定减排计 划和时间 表,加强碳足迹和ESG相关信息披露;二是 加强对气候及 环境风险的管理,并 重 点关注高碳企业在低碳转型进程中可能涉及 的金融风险;三是 建立ESG投 资策略体系,将ESG纳入投 资决策考 量中,筛 选可创造长期价值 的企业。金融机构作为 重 要 的机构投 资 者,可以通过其自身的ESG理念对关联公司产生影响,积极推动各 行业的绿色化转型。 当前,相对于巨大的需求,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 存在着 诸如普 惠型绿色金融产品 较少、项目分类标准不统一、信息 披露强制性不足等问题。为帮助各界更好地了解绿色金融这一 重 要 领域,本报告从国际经验、政策体系梳理、国内市场发展等方面 深 入研究了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 ESG投 资、碳交易市场和绿色 保险在内的主要 绿色金融领域,并在此基 础上,对绿色金融未来发 展方向及金融机构如何成功实现绿色转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我们相信未来 绿色金融一定会加速发展,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点绿成金”! 张楚东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及 金融业主管合伙人 © 2021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是 全人类所面 临的共同 挑战。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各界必须大力 加强对环境、社会、治理(ESG)的关注,积极促进全球的可持续 发展。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已 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规划不仅将绿色列为五 大新发展理念中的重 要 一环,文中还共有50次提到“绿色”,足可 见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高度重 视。 绿色发展金融先行,绿色金融是 助力绿色发展的有力推手已成为各 界的共识。随着 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 愿景被正式纳入“十四五”规划,各界亟需大量的投 资来推动产业 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行业,绿色金融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如此巨 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 盖 其中一部分,绝大部分需要 通过 金融体系利用市场资金来弥补。这就需要 建立和完善 绿色金融体系, 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 融资活动。本报告 希望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界加强对绿色金融的了解,进一步 发挥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引导企业与投 资者更多地参与 到绿色发展中来。 报告共分四大章 节,从绿色金融的发展背 景、主要 领域、未来发展 方向和金融机构的绿色转型之路等方面 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在绿色 金融体系中,报告 重 点对目前发展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五个领域: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ESG投 资和绿色保险分 别进行了深入分析,核心发现包括: © 2021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 绿色信贷 作为绿色金融的支柱性产品 ,绿色信贷对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发挥 着 重 要 作用,也可以帮助商 业银行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 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和引导性的绿色信贷准则并已得到 较为广泛的应用,各国金融机构也在产品 创新、风险防 范等方面 不 断发力,推动了国际绿色信贷的发展。我国从政策入手,通过构建 监管体系、规范统计分类制度、完善 考评框架,以及通过央行绿色 再贷款、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 慎 评估体系(MPA)等,鼓励商 业 银行参与绿色信贷发行并创新绿色信贷产品 ,使绿色信贷成为我国 绿色金融发展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政策体系最为成熟的产品 。 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 其中大中型商 业银行是 核心发行主体,投 放行业重 点集中在交通、 能源 等领域,绿色建筑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等创新型绿色信贷产 品 也日益丰富。另外,气候与环境风险也日渐成为金融机构与金融 监管者关注的重 要 风险来源 之一,国际上许多监管机构都在敦促银 行开展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我国银行业 在这一领域也在积极探索,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 不断 完善 评估模型和方法论,提高对绿色转型过程中信贷风险的监控和 管理。 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是 指专门用来为气候或环境项目筹集资金的债务证券。自 2007年欧洲投 资银行发行全球首只绿色类债券以来,国际绿色债券 在债券种类、发行主体、发行规模、发行范围 以及相关标准等多方 面 不断完善 。2020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 2901亿美元,其中 80%被用于能源 、建筑和交通运输三大领域。我国在2015年发行了 第一支绿色债,随后绿色债券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特别 是2021年4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年版)》在统 一国内绿色债券项目标准、提升可操作性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等方 面 都有着 重 要 意义。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债券存量为8132亿元 人民币,居世界第二。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人主要 集中在工业与公 用事业部门,上市地点以境内市场为主,发行年限集中在 10年以下, 发行的债券中有超半数被评为AAA级。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较快, 体系已相对成熟,未来将在引导并调动社会资本投 向绿色领域、为 我国“双碳”目标注入市场活力等方面 发挥更加重 要 的作用。 © 2021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7年12月签订的《京都议定书》, 其中所确定的六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可折算 为二氧 化碳当量进行计 量,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被称为“碳排放权交易”,进行此类 交易的市场被称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简 称“碳交易市场”。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是 目前世界上参与国最多、交易 金额最大、发展最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EU ETS起源 于2005 年,通过持续扩大覆 盖 的行业和温室气体的范围 ,不断减少免费配 额和加强市场化水平,以及逐渐缩减碳排放许可量等措施,对推动 欧盟降低碳排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了解其发展和特点对我国仍处于 发展初期的碳交易市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建 设起始于区域碳市场的先行试点。自2011年起,北京、上海、天津、 重 庆、湖北、广东、深圳和福建等八省市相继启动试点碳市场,为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与运行累积了宝贵经验。 2021年7月16日,备受 瞩目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首批纳入碳市场 覆盖 的2000多家重 点排放企业均集中于发电行业,碳排放量总量超 过40亿吨二氧 化碳,意味着 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全球 覆盖 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欧盟相比,我国碳排放 市场覆盖 行业依然有限、碳价较低,未来发展空间 巨大。 ESG投资 随着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球范围 内对企 业环境、社会、治理(ESG)的关注也在日益加强,ESG投 资迅速 崛起。例如,截至2020年底,美国有82只ESG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 金(ETF),总规模达到530亿美元,同 比增长236%。在ESG产品 设计上,国际资管公司普 遍采取的方式是 考虑ESG相关风险并进行 ESG整合,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ESG产品 。我国目前发行的 相关产品 大多数属于“泛ESG基 金”范畴,即仅关注其中的某一方 面 。自2005年首次推出以来,我国的泛 ESG基 金增长迅速,截至 2021年7月6日共有61家基 金公司发布了167只泛ESG基 金,其中明 确为ESG主题的有19只;从基 金持仓行业配置情况来看 ,基 金选择 的重 仓行业涵盖 了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食品 饮料、医药、电子、计 算 机等多个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共识、 ESG风险影响不断 增强的全球趋势下,未来ESG投 资的价值 将进一步提升,ESG投 资 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广泛实践,进一步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 中坚力量。 © 2021 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 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是 绿色金融的重 要 组成部分,也是 实现“双碳”目标过程 中提高风险管理的一个 重 要 工具。国际上绿色保险主要 以环境污染 责任保险为代表,同 时不断扩大服务范围 并发展出丰富的产品 体系, 如巨灾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碳保险等。我国在2007年起试点环境 责任保险,随后不断加快构建绿色保险体系,鼓励和支持绿色保险 产品 的创新发展。截止2020年末,我国保险行业提供的绿色保险保 额达到18.3万亿元,绿色保险投 资余额达5615亿元,涉及城市轨道 交通建设、高铁建设、清 洁能源 、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在绿色保 险产品 方面 ,我国形成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代表、种类多样化的 绿色保险产品 体系,如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 、气候治理 等,为多个行业提供风险保障。我国在绿色保险产品 的创新上仍处 于探索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保险机构也在大力推动数 字化转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 、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 于绿色保险业务的开发和优化,绿色保险科技前景广阔 。 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几个主要 方向:进一步统一绿色金融标 准、强化ESG信息披露、完善 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绿色金融产品 的创新和多样性。同 时,金融机构也亟需加快绿色化转型,推动自 身的低碳转型、调整信贷政策、优化投 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绿色金融大有可为-88页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1559313.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