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孟子》艺术特征

收藏

编号:34136396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79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2-12-15
  
3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孟子 艺术特征
资源描述:
《孟子》读后感 孟子,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冯友兰评价他“在中国历史地位如柏拉图在西洋史”。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沉淀,他的思想仍像破开滚滚浓云的一束光芒,照耀在中国的大地上,而记载他言行的《孟子》,更是中华浩瀚书库的瑰宝。《孟子》言语论证俱全,长于说理,逻辑上层层递进,内容步步深入,使读者感到语言平易,说理晓畅,同时艺术特点鲜明,现从五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 一、 云涌飙发,不可辩驳。 (一) 孟子擅长把握辩方的心理,因势利导,布下陷阱,一步步诱敌深入。一旦对方踩入陷阱便再难翻身。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梁惠王率先发问,问孟子能为他带来什么“利”。孟子不慌不忙,引其进入圈套,让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孟子的圈套,从而每与孟子讨论一次,对孟子的态度就越尊重。更后面,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反问梁惠王“则何如”这是他谈话技巧高明,不可辩驳的体现。 (二) 文章气势磅礴、苍健是《孟子》艺术特征的集中表现。经过百家争鸣时期社会背景对他的锤炼,孟子的语言,总是咄咄逼人却又凝练着对人民的爱护。就像他批判齐宣王的统治,步步紧逼,一句不让,最后竟逼得齐宣王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并且气势浩瀚不单单体现在文章言语中,孟子分析齐宣王“王之不王”原因时,论据说得一气呵成,云涌飙发,从侧面体现出孟子的“浩然之气”、刚正不阿、信念坚定。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他的文章散发出如此磅礴的气势。 二、 善设机巧,长于辩论。 层层深入。孟子是一个优秀的猎手,他从不直言辩方观点的对错,而是诱敌深入,一层又一层地为他们套上一个又一个的圈套,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如《齐桓晋文之事》中,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引出齐宣王后面的提问。接着,笔锋一转孟子指出齐宣王以羊代牛祭钟的行为,证明齐宣王是“君子”,使齐宣王“心有戚戚”,能更好地听进自己后面的话。孟子立即抓住齐宣王的“悦”,用“一羽之不举”、“车薪之不见”、“挟太山以超北海”等比喻,指出齐宣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进一步又婉言批评齐宣王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后必有灾”,至此,齐宣王完全被说服。这场论辩先从正面入手,引诱齐宣王上钩,然后从反面指出他的行为是自取灭亡,最后又从正面加以鼓动。利害并举,层层推进,让人不得不服。 三、 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一) 寓言。寓言善于用短小的故事给人以生活的启发,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孟子˙离娄下》便有一则寓言,故事短小、情节完整、形象逼真,蕴涵丰富。用“乞”、“施施”、“骄”等词传神地表现了齐人卑鄙无耻的嘴脸,用“讪”、“相泣”等词,将妻妾对丈夫的失望和内心的痛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齐人与其妻妾品性的强烈对比,警醒人们不要为了富贵利益抛弃人格尊严。可以说,《孟子》中的寓言对人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寥寥几笔,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同时寓言又言之有理,对自己的辩证形成有利补充佐证,不泛泛而谈。 (二) 引用。《孟子》中有大量的引用《诗经》、《论语》,可见孟子对儒家经典掌握的程度之好,可以融会贯通。《齐桓晋文之事》中就引用了《诗经·大雅·思齐》中的“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句诗就是说君主应该对待妻子做好示范,推广到自己的兄弟同族,进而治理家邦,以这样的方式治国,国家会因此安定,也就能“天下可运于掌”,从中体现出了一种“推己及人”的思想。为自己的观点引用《诗经》,不仅从多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加强了论据的说服性。而且也能使对方能很好的接受与理解。 四、 修辞多样,感染力强。 (一) 比喻。《孟子》想象丰富,长于譬喻,文章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形象直观,容易让人接受提出的观点。譬如孟子用具体的鱼和熊掌对比,把自己对“生”和“义”的选择直观且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不是讲述大道理,让人感到乏味。像“舍生取义”这般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孟子的讲述不显一丝无趣,而是写得妙趣横生,意味无穷。 (二) 排比。用排比来说理,可以加强句子语气,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如《梁惠王上》: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粮食满仓,鱼鳖满池,木材满山,这一场景不论对百姓还是君王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孟子抓住这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成功地说服了梁惠王。纵观孟子的语言艺术,他惯会使用排比句式来加强文字画面感,使观点具体生动又有无限诱惑力,更好地调动对方的赞同情绪。 五、 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孟子面对君主权贵,辩论和在乎的重点都在人民,这就注定了他的语言不会晦涩难懂,不事雕琢,相反,平实浅显,干净利落才是他文章的特点。面对齐宣王的想法,孟子明知故问,用“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的排比句式,语言通畅,简单易懂,气势十足,吸引齐宣王跳入自己布置好的陷阱。《孟子》的语言富于口语化和通俗化,并且又常常引用谚语、俗语等,使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这样的语言特点可使文章传播更广,更能为人们接受。 《孟子》全文字数不多,却字字在理,无多余赘述,它的艺术特征,使它能得到广泛传播,当代人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论辩的技巧与理论,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孟子》艺术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1363969.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