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基于核心素养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

收藏

编号:34111055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5.65K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2-11-29
  
14.8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基于 核心 素养 校本 教研 增效 基本 策略
资源描述:
基于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2014 年 3 月 30 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这份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完整地构建了学生在各学段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文件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求教育者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学生发展总体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目前,核心素养是通过顶端设计,贯通各学科来进行研究的。在实现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转化、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它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将意味着我们能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怎样的平台。近年来,随着教育标准的形式逐步发展变化,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已经逐渐被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所代替,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不断研究,逐步构建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2首先,在培养对象上,教育领域的趋势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心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从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教育问题,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实现教育过程应该满足的标准。其次,在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塑造青少年能力与品行,保持身心健康,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每个人是社会一分子,都肩负对社会群体的义务和责任。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和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生命的意义。再次,在内容结构上,系统性、特色性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特征。尽管世界各国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不全相同,但是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建立健全的社会。由于选取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建立核心素养模型要有完整的结构和较为严密的体系。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在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大班教学中,淡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教师则是参照考纲要.3求,考什么就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会考试的“人才”。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是:德育为先、素养为重、以生为本、多学少教、能力素养并重。比如:在物理学科中,从“双基”教学目标到“四维”的核心素养,强调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的态度与责任。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下新常态校本教研必需要回答的问题:为何学、学什么知识、怎么学、如何学得更好。教师要研究学科的本质,提炼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把校本教研的过程流程化,高效的实施课堂的教学,对课堂做出有效的评价,并且把实践的结果成果化。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众多策略中,每日一课、同课异构、学科建模、录像研究、课题引领、读书报告会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重要的基本策略。立足学校、立足课堂的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每日一课:实现校本教研的常态化学校周五公布下周每日一课安排并明示全体教师。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讲课教师必须按教学进度授课,时间安排尽量做到讲课教师调课,听课教师不调或少调课,要求本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其他教师自愿参加,.4领导全程参与。研讨要求人人发言,主持人作好记录,连同教师教案一并装订存档。每日一课是平常课,为教师研究提供鲜活的课堂案例,创造真实情景。每周每科只安排 2 节课时间活动,教师不烦。天天有教师讲课,为教师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使听课研讨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搞专题活动,有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每日一课是研讨课,评议结合,以议为主,注重人性化,对课不对人,目的是探讨得失,探寻规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学,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合作、互助、协调、信任的良好教研氛围。每日一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立足课堂研究,以案例为平台,由评判走向沟通,为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了载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教师们由原来被学校点将上课、说课到现在主动要求上课、积极发言,由强制到自愿,教师们不再把这项活动当成负担,而是看作展示自我、互相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机会而主动参与,从而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二、同课异构:提升校本教研的效度按照参与教师的多少,同课异构分为一人的同课异构和多人的同课异构两种。一人的同课异构是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进行不同的构思、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虽.5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多人的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构思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不同的社会背景、教育理念、课堂文化、教材要求,不同的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不同的教学点切入、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展现各自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演绎不同的精彩和效果,使教师在研究时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拓宽了研究思路。教师们在比较中扬弃,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品质;互相学习,扬长避短,提升了自身的业务素养;形成个性化意见,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课异构是一种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教学研究活动,有助于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它基于课例研究,充分利用了教师的各种差异这个“天然性”资源,用案例解读理论,用理论诠释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参与者;借鉴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创造性地生成自己的案例,通过传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完善了参与者;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通过教学和研究的有机结合,切实解决了教学中一些问题和困惑,锤炼了参与者。三、学科建模:提升校本教研的厚度借鉴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查有梁教授的学科教学建模理论,创建课堂教学模式不失为另一种校本教研形式。查有梁.6教授的学科教学建模理论认为: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材,需要建构新的教学模式。要打破教学建模的神秘感,树立人人可以建模的观念,每一节课都可以自主建构一个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自主建构是老师在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撇开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概括出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每节课的环节约 6 个左右),给每个环节取一个简明、概括、有变化的恰当名称,再给整个教学过程取个高度概括的名称,就建构了一个教学模式。这样,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实践中也便于操作,简单易行,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改革开始的阶段,依靠模式的建构促进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是一个有效地推进改革的途径,经历由“入模”到“出模”的过程是老教师正确地转变观念减少教学失误的捷径。教学模式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养成有效教学的意识和习惯,也是年轻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的一种有效策略。四、录像研究:拓展校本教研的宽度录像为教学研究留下参考依据。现场观摩的人数往往受到限制,且复杂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学过程稍纵即逝,课堂上的众多情景难以定格,优秀课例难以再现,优质的教学资源难以重复利用,因而常常留下诸多遗憾。录像则让精彩永久保存.7下来,只需镜头回放即可以对精彩细节反复品味或对不足之处深入挖掘,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多次的解读与讨论。录像研究突破了时空限制,为教师的自我反思留下印迹。教师可以随时回放观察课堂实录进行个人研修。录像可以放在网上全校共享,不定时、不定人地进行观察、分析和研讨。不同教师通过对录像的观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撰写课堂教学反思、观察报告、教学论文,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因而录像研究也是教师集体教研的有效形式。录像研究丰富了校本教研路径,开辟了教科研新天地。微格技术的运用,使对课堂及活动的观察分析成为更精细化的研究,可以随时调取某个片断,精准地呈现课堂场景。如果再辅以一定的观察量表,就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微格技术来观察、分析课堂,使研究达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而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五、课题引领:提升校本教研的高度教学与科研从来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要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把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再转化为课题,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并解决这些困惑,促进教师向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转变,从而实现教师专业水准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个思路,建立集体教研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以课例为载体,以说课为形式,以评课为手段,开展参与式、讨.8论式的集体教研活动。集体攻关,成果共享,使得“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成为教师们的工作方式。要将教研和科研结合起来,将课题研究内容分解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活动中研究解决,教师带着科研意识来研究学生、研讨教学、反思自我,既可提高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又可使教师在教科研实践中迅速成长。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载体,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把日常教学工作融于课题研究之中,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状态的改善,在实践中提升理念,体会教育科研的价值,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六、读书报告会:延伸校本教研的长度读书报告会是中小学教师针对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问题或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通过读书报告会相互交流、分享、反思,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校本教研形式。学会理解和概括,善于思考和表达。教师要带着问题读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梳理,把书读薄,形成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书面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是一种吸收、转化、外显的过程。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表达书中的内容和思想,需要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9学会交流和分享,善于批判和反思。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当两个人交换苹果之后,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而当两个人交换思想之后,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在读书报告会中,教师要把读书的收获和启迪,通过做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其他教师要对发言者的内容进行补充或是质疑让发言者解答,或是提出好的建议供参考,使教师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同时,对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着什么问题进行反思,并做好记录。每次报告会后都要评选“读书报告会之星”、“行为跟进之星”,并给以表彰奖励。通过制度的约束,使读书成为教师的内心需求和自觉习惯,使教师逐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核心素养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1110551.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