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7篇

收藏

编号:3397166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8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2-10-25
  
1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邹忌讽齐王 纳谏 教案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和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身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布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绩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导读   1、《战国策》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三、引导同学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2、再读课文,理解词句:   ⑴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后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⑵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⑶ 一词多义:   修:   ①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②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③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朝:   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② 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③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孰:   ①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②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诚:   ①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   ⑷ 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今义,方位名词。)   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四、安排作业   1、掌握本节课的要点。   2、参照课后练习整体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眼是什么?它有什么内涵?   “讽”,即婉言规劝之意。   2、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之蔽甚矣!”   3、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   邹忌善“讽”,表示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身的切身体会,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从自身的生活小事推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从自身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公开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而且以自身的亲受经历为依据,推己和人,具有强烈的说服效果。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干使国家强盛起来。   四、安排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愚公移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作者、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举一反三,学会汲取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设计提要]   这篇教学设计为提要式,由三方面组成:1。》(以下简称《邹》文)的整齐美;2。《邹》文的参差美;3。《邹》文的哲理美。   [说明] [所据版本: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   《邹》文字浅显,高中学生自己能够读懂,所以在指导学生自读了前面的“提示”及注释之后,即可进入下面的导读。   [设计实施]   一、《邹》文的整齐美   [引导]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文章写他以比美设喻,巧妙讽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写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齐美,即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讨论明确] 1 。邹忌有三问: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2。 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3。 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 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比“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然后得出推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之后,达到了内政修明、国家强盛的目的,从而出现了“四国朝齐”的“国际”局面。   [点拨]也许是无意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个故事组成了“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看来有一种整齐的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这样写,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斟酌,却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二、《邹》文的参差美   [引导]》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比较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若有,说出原因。   [明确]1、“三问”: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自称“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漂亮得很(先是正面肯定邹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与徐公比较)?”从文章开头描写看,邹忌称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再穿上华贵的官服,更显得风度潇洒、气度非凡。他的妻子也肯定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再加上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从“妾”字构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虽只比其妻少了三个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接下来,面对在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其客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讨好主人的话,语气也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个人心理、神态,但每一处问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我们再来看“三比”。从第二节开始,邹忌以他策士善辩的风格,首先向齐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个层次的意思,这一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内容。这样写,既避免了重复,又使行文显得参差变化而且简洁明快。正当齐王充满兴趣地听他讲“比美”故事的时候,邹忌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一一比照对应,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于臣”,比喻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指出齐王身边种种易受弊的情况,并得出推论:“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严重啦!”邹忌雄辩的口才和巧妙委婉的讽喻,使齐王如梦初醒,立时了解到了政治积弊之所在,从而痛下决心,悬赏纳谏,广开言路,进行改革,这才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齐国逐渐跨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点拨]《邹》文既有相对整齐的结构美,又有错综变化的参差美;在这变化错综之中,又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十分恰当地折射出了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情态,确实起到了言简意赅、出神入化的效果。我国古代文学简练典雅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三、《邹》文的哲理美   [引导]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进行思考,试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普通人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也来个“三”)。   [讨论明确]1、作为下级,既要勇于进谏,又要善于进谏。忠言不一定都要逆耳,像邹忌这样,幽默风趣、娓娓到来、顺理成章地使国君纳谏除蔽,从而达到使国家政治清明、繁荣昌盛的目的,岂不美哉!2、作为领导者,也应乐于纳谏。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古往今来那些胸怀宽阔、雄才大略的领导者的优秀品质,齐威王也算其中的一位。相反,如果没有虚怀若谷的气度,没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百姓的安危祸福着想的胸怀,不但逆耳的忠言听不进,就连顺耳的劝谏也难说听得进的,那就只剩下一意孤行、孤家寡人了。3、作为普通人,也应有自知之明。邹忌之所以“三问”,徐公来了之后又“窥镜而自视”,终于发现自己“弗如远甚”,可见邹忌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比人家徐公美;大家不约而同地捧他,也没把他捧晕乎。所以,才能“暮寝而思之”,悟出背后的根由:他们之所以“美我”,是由于 “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呀!这叫什么精神!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概括得很精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千古名言,就是从本文中归纳出的)   [点拨]》通篇都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如果,我们所有的被领导者都能勇于并且善于进言,各级领导都能乐于纳谏,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则我们的国家幸甚,我们的民族幸甚!   附:板书   问、答、思 整齐 善于进谏   三 参差 乐于纳谏 “三”   比、赏、变 哲理 自知之明   四、训练设计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组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项:   1、邹忌修八尺有余   A。外结好孙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7篇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9716683.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