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2021.2.5全真模拟—高中(长城)

收藏

编号:33661307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46.16K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2-09-22
  
10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2021.2
资源描述:
全真模拟练习(高中)主讲:长城一、单选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科学与文化论著研”的教学要求,准备在高二开设专题阅读课程。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A.林庚说“木叶”B.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C.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D.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单选题2.在讲解庖丁解牛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总结出自庄子的成语,以下选项不合适的是()。A.望洋兴叹 B.郑人买履C.邯郸学步 D.东施效颦一、单选题3.教师围绕“多余人”这一人物形象,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A.契诃夫变色龙 B.卡夫卡城堡C.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D.司汤达红与黑一、单选题4.学习谏逐客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书”这一文本形式,并推荐同类型作品让学生阅读。下列作品合适的是()。A.吴均与朱元思书 B.陶弘景答谢中书书C.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D.林觉民与妻书一、单选题5.研读传统文化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通假字,并把自己学过的通假字进行总结。下列词句不合适的是()。A.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B.为长者折枝。(齐桓晋文之事)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D.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一、单选题6.文言文中有许多倒装句,教师建议学生认真梳理教材中宾语前置的现象,下列句子不合适的是()。A.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B.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C.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一、单选题7.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时,教师安排学生总结梳理语言文字运用规律,避免书写病句。下列学生书写的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举办微山湖放鱼节,有助于进一步加大微山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群众关心水域生态环境、呵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意识。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 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的6.6%,近五年来戒毒三年以上人员已逾120万。C.随着打车软件“滴滴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D.西班牙文坛巨匠德利韦斯的作品忠实描述了他所生活的卡斯蒂利亚地区,并对大自然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给予了特别关注。一、单选题8.讲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举酒欲饮无管弦”的句意时,教师引用同样包含借代手法的诗句,阐释古代诗词使用借代手法的普遍性。下列诗句不适合的是()。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并序)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单选题9.语文教研组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点研讨如何落实高中学段学习任务群。下列都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任务群的一项是()。A.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当代文化参与B.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C.当代文化参与文学阅读与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D.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当代文化参与一、单选题10.语文教研组针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展开了课题研讨,大家各抒己见,交流分享。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选择红岩红旗谱红日创业史为代表的作品引入课堂,帮助学生理解“革命传统作品”B.学习此任务群旨在进一步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C.学习此任务群应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D.学习此任务群应把重点放在参观革命英雄纪念碑和革命遗址上一、单选题11.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同时,由于过分强调背诵的当堂落实,把对课文严密结构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密度降低。即便有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讲述,也仅仅是为背诵服务,并没有提到文学欣赏的高度,在提升学生的品位方面有所欠缺。而且,讲课时过分依赖事先的设计和讲究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没有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他们没有机会对课文内容和观点质疑求异,后来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习,大人反倒不学习。”我当时只是做了简单的引导,并没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非常可惜。一、单选题对以上教学反思片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授方式,全面改变教授体系B.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同时要做引导和点拨,提供资料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语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C.文言文的教学不应强调当堂背诵,背诵都是课后来进行的D.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任意发挥,不能过于依赖之前的教学设计一、单选题12.某教师在讲授鸿门宴时为学生做了以下补充,阅读下列补充,按要求答题。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古代人的饮食习惯和现代人不同,古人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顿饭叫作朝食。在鸿门宴中,项羽听说刘邦欲占关中,于是大怒,抛出“旦日飨士卒”的号令,“旦日”是大清早,这个时间本来是不吃早饭的。项羽的意思是提前开饭,早早进军,表现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玉是古人重要的配饰之一,这不仅因为玉很贵重,为统治者专有,而且还被赋予了某些神秘的色彩。玦,属于环形玉,即缺了一块的环形玉。又因为玦的名称来源于“决”,形状又是环形断开,所以古人用玦寓意决断。范增已经看出项羽的优柔寡断,并无心伤刘邦,又由于在席间,只能用玦暗示。一、单选题以下对课堂补充的理解,正确的是()。A.古人和现代人的一些习惯相去甚远,充分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帮助教师把抽象的文言文变得生动活泼B.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不应过多提供课堂补充资料C.教师补充的内容与课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可以不提供D.学生理解文言文,教师必须提供课上补充资料一、单选题13.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对于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有两个问题常常引起中学生的争论:第一,有人说,这首诗宣传了阶级斗争的思想,已经不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了。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第二,有同学说,这首诗不押韵,不讲平仄,每一节句子多少不一,每一句字数多少不等。诗歌讲究节奏,这首诗节奏也不整齐划一,这是“诗”吗?对于这两个问题,你的看法是什么?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无论是对本诗的理解,还是对诗歌的认识,都会很有帮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大讨论,学生观点明确,研讨激烈。最终得出结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思想感情、语言的表现手法以及诗歌的篇段句结构形式结合得非常完美,诗人充分运用了诗歌这一艺术手段抒发了爱与憎。正因为如此,它在我国诗坛乃至世界诗坛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一、单选题对上述教学叙事的“大讨论”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讨论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练习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B.针对稍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以明确观点是最好的解决方法C.融入了“读说结合”的学习策略D.在讨论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一、单选题14.某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围绕“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发挥语文的独特功能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B.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形成,鉴赏能力的提高和文化传承能力的加强C.引导学生先吃透课本知识,再去拓展课外知识D.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一、单选题15.阅读下面关于选修课的设计思维,按照要求答题。文章写作与修改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是为高中生提供的语文选修课中的一种。本书内容共分为4章,每章3节,总共12节,涉及个性化写作、材料的使用、认识的深化以及文章修改四个方面的问题。本书既注意了与必修课的衔接,又避免了与必修课内容的重复,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提升,为具有写作兴趣和特长的高中生开辟了写作新天地,同时也为高中生参加高考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一、单选题对上述选修课设计思维分析不正确的是()。A.“个性化写作”的提出,是写作教学理念上的突破B.“个性化写作”的提出,是写作教学实践上的发展C.将许多抽象的写作理论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知识D.本课的考试应考写作知识,不考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二、案例分析题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2分,共40分)阅读某教师赤壁赋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 16 小题。案例:师:讲赤壁赋不能不讲“乌台诗案”。(板书)苏轼与王安石属于同一时代,两人私交甚厚,但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尤其“不敢默视”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王安石罢相后,几个监察御史从苏轼诗文中深文周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二、案例分析题生1(脱口而出):为什么会叫“乌台诗案”?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政治低谷转而登上文学创作的巅峰。今天我们要学的前赤壁赋正记录了苏轼从失意矛盾中超脱的心路历程。二、案例分析题师:现在同学们一起来看课文标题“赤壁赋”,同学们对“赋”了解多少?生 2:刚学的诗经“六义”有赋、比、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是铺陈排比。师:说得非常好。“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赤壁赋”的“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汉有大赋,铺陈扬厉;六朝骈赋,铺陈对仗;唐朝律赋,铺陈对仗,平仄用韵。至此“赋”被层层束缚,已无法写了。于是宋朝文人对“赋”进行改革,产生了文赋,突破声律对仗,自由挥洒,杂入大量散句,故称文赋。但文赋仍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客多是虚拟的,用于展现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主则用于表现作者的主导思想,他们共同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困惑。二、案例分析题师:标题“赤壁赋”其实可以理解为“赋赤壁”,用“赋”的形式写赤壁。假设同学们游览了赤壁,让你们来写,你们觉得可以写哪些内容?生(杂然答道):自然风景、历史人物。师:那么,赤壁赋有没有写自然风物和历史人文?如果有,请找出相关段落。生(杂然答道):第一段写自然景观。师: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生齐读)那么有没有写历史人文的?生(杂然答道):第三段前半部分写历史人文。师:同学们齐读第三段。(生齐读)师:文学中,写景的目的是什么?生3:抒情。师:还有什么?二、案例分析题师:同学们请翻看课本第28页的单元提示。生(齐声):抒情、说理。师:抒情多是贯穿全文。说理主要在哪些段落?生(齐声):第三段后半部分和第四段。师:可见本文是以“景情理”(板书)来谋篇布局,因景生情,缘情悟理。师:抒什么情?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字,厘清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生(杂然答道):乐悲喜。师:对。“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师:说什么理?古人说这里有“客三悲”“苏子二论”。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三悲”。换言之,第三段有哪三层意思?可以先找出三个关键句。生(杂然答道):“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二、案例分析题师:“而今安在哉”是古今对比生悲;“哀吾生之须臾”是人生苦短生悲;“知不可乎骤得”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生悲。(板书)师:“客三悲”体现了苏轼在失意时怎样的思想?生4:消极的人生观。师:对。面对短暂的生命,面对无常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2.5全真模拟—高中(长城)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6613073.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