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4【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收藏

编号:33660663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2M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2-09-22
  
8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本科专业申报材料:
资源描述:
1.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校代码10640主管部门四川省学校网址http:/210.41.176.8/学校所在省市区四川内江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1124号邮政编码641100教育部直属院校 其他部委所属院校 地方院校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公办 民办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已有专业学科门类综合理工农业林业医药师范语言财经政法体育艺术民族学校性质曾用名建校时间2000首次举办本科教育年份200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类型审核评估通过时间2018年11月专任教师总数1132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数500现有本科专业数69上一年度全校本科招生人数5004上一年度全校本科毕业人数5491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87.63%学校简要历史沿革学校于1956年举办高等教育,2000年升本建院。目前已发展成为省属同类院校中办学条件优、学科门类齐、综合实力强,普通本专科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的本科院校。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近五年专业增设、停招、撤并情况学校近五年增设经济与金融、网络与新媒体、机械电子工程、泰语、新闻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书法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国画9个专业,停招教育学(2022年开始停招)、教育技术学、秘书学、泰语(仅2020年停招)、商务英语、广播电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机械电子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物流工程、表演、动画(2022年开始停招)、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21个专业。2.申报专业基本情况申报类型新增国控专业专业代码040204K专业名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位授予门类教育学修业年限四年专业类体育学类专业类代码0402门类教育学门类代码04所在院系名称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学校现有相近专业情况相近专业1专业名称体育教育开设年份2000年相近专业2专业名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开设年份2008年相近专业3专业名称-开设年份-3.申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申报专业主要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类学校、业余体校、武术馆、各级体育部门及武术运动队、公安、部队、健身机构、安保系统、武术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训练、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等。人才需求情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国武术项目的支持,群众对武术项目的热爱,武术作为国粹在国内外的平台进行展示,当前各类武术赛事的蓬勃发展,凸显了武术运动在当今世界的魅力,这对于武术的国内化发展、国际化传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武术的未来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本专业的地域前景来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四川省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四川省面积48.6万平方公里,人口8300多万,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有“天府之国”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四川历史悠久,崇文尚武之风自古以来一直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人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量很大。经过与用人单位电话沟通、现场咨询得知,2022-2025年间需求(计划)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员情况约为120人。用人单位包含公安系统、中小学校、安保系统、社会培训机构等等。年度招生人数25预计升学人数4预计就业人数21申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其中:内江市青少年儿童武术训练基地4我形我塑培训中心2内江市体育局2川南幼儿高等专业院校2内江市公安局5内江六中1内江市梅家山武术馆2内江三中1内江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2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等内容)(如需要可加页)一、专业基本信息一、专业基本信息专业代码:040204K专业名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修业年限: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授予学位:教育学二、培养目标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产出为导向”扎根内江、立足川南、服务四川。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扎根地方,追求卓越”学校办学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与科学素养,明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核心理念,系统掌握武术、传统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能够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训练竞赛及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遵守教育政策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坚定的职业理想、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深厚的基层中学教育情怀。目标2:扎实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技艺娴熟、教学能力强,能够及时了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前沿,并具备武术的传播推广能力。目标3: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培养高水平、懂训练,善运营、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及应变能力,能够通过有效手段,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目标4:具备在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领域进行教学与训练、指导与管理的能力,能够从事社会体育及相关工作。目标5: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有效开展交流合作,并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目标6: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及时关注国内外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运用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方法进行客观性的学术研究。三、培养规格要求三、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基本理论,接受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相关运动技术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够利用原理性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自身发展中的专业性问题。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遵守教育政策法规、坚定文化自信,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较强的民族文化认同。2.了解武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及发展动态;初步具备整理、传播、推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3.扎实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此外,掌握地域传统武术峨眉武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教学与实践、运营与推广等能力。4.具备在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领域进行教学与训练、指导与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5.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能根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需要,有效开展交流合作,并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够关注国内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运用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方法开展峨眉武术文化创新性推广研究。6.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初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并获取信息的方法,能够撰写本专业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四四、基本学分学时、基本学分学时总学分为160,其中,理论教学学分131,实践教学学分29。总学时为209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1068,实践教学学时1026。五、本专业培养特色五、本专业培养特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有能力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业性人才。本专业培养特色:本专业培养特色:“学学竞竞用用传传”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有校利用互联网,建立多方沟通渠道,开展线上指导,线下实践,线上线下混合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善于思考、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课前,根据教师制定的知识题纲进行预习,通过自行学习记录存疑知识点,用于课堂提问;课中,围绕知识题纲进行自主合作,完善知识结构;课后,自主实践,练习巩固、拓展、实践。“竞”:指围绕课程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训练及检测,注重竞技水平的训练、提高。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武术动作的基本路线及要领,并在技术层面发挥个人最大潜力,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用”: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训练能力有效发挥出来。体育项目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这一点的要求尤为严格。武术的本质是“技击”,“能讲会打”才是本专业的培养特色,在掌握了“学”、“练”以后,准确的将书本知识转换到实践应用中。“传”:是指遵守国家方针政策,秉承国家发展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举步维艰,因此,高校学子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纽带作用,发挥好传帮接代的责任,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 12 23 34 45 51.1.思想品德思想品德HM2.2.文化情怀文化情怀MH3.3.学科素养学科素养HHM4.4.专业能力专业能力HHH5.5.科研能力科研能力HM6.6.公共课程公共课程HMM7.7.沟通合作沟通合作MM8.8.终身学习终身学习MH注:H表示强支撑,M表示中度支撑,L表示弱支撑六六、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专业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按四学年安排,共计157周。具体分配如下: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含军事训练、理论课)3周;理论教学94周;专业实践10周;考试8周;毕业实习18周;毕业设计(论文)16周;机动8周。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学年、学期学年、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第四学年合计合计第一第一学期学期第二第二学期学期第三第三学期学期第四第四学期学期第五第五学期学期第六第六学期学期第七第七学期学期第八第八学期学期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3课堂教学14161616161694专业实践2222210毕业实习1818毕业设计(论文)1616机动22228考试111111118社会实践暑假进行合计(周)39404038157七七、课程体系及主要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及主要核心课程1.1.课程体系:课程体系:2.2.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类别课程类别性质性质最低毕业要求最低毕业要求学分学分比例比例学时学时比例比例通识教育课程必修4628.7569833.33专业基础课程必修1710.6326012.42专业核心课程必修2616.2540019.10专业拓展课程选修4628.7573635.15专业实践与教育实践课程必修2113.13创新创业实践选修42.50合计1601002094100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导论、体能训练、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综合、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体育统计学、教育基本理论综合、运动营养学、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训练学。八八、实践学分学时统计表、实践学分学时统计表九九、各学期周学时分配一览表、各学期周学时分配一览表学学期期1 12 23 34 45 56 67 78 8课课程程类类别别通识教育课程61277专业基础课程632222专业核心课程853244专业拓展课程8101414专业实践与教育实践课程3周2周2周2周2周2周18周16周总周学时20+3周20+2周20+2周21+2周20+2周20+2周18周16周十十、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的矩阵、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的矩阵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学分比例比例学时学时比比非独立课内实践26.9024100通识教育实践26.90专业认知实践827.59专业见习26.90毕业实习620.69毕业设计(论文)517.23创新创业实践413.79合计2910024100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课程名称课程名称1 12 23 34 45 56 67 7通识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H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H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H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H形势与政策LH计算机基础H大学英语H写作H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H安全教育MH社会实践H劳动体验与锻炼M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MM专业基础课程体育概论HL体育社会学HM体育心理学HM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4【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6606634.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