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厦门市改革开放历程

6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89707921
  • 上传时间:2022-05-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4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厦门市改革开放历程 厦门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与阅历启示 来源:厦门日报 2022年10月07日08:50 我来说两句(null) 【开篇按语】 30年风雨兼程,30年高歌猛进。30年,于厦门600多年的城市年轮,不过是窄窄的一圈,但这段岁月,烙印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8个前所未有的字眼,熠熠生辉,光辉夺目。 三十而立。30年来,厦门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形成了“四个创办”协调进展的厦门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科学进展之路,谱写了一篇波澜壮阔、回肠荡气的史诗。 三十而思。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回眸改革的脚印,凝听开放的潮音,梳理进展的脉络,总结告成的阅历,升华实践的体认,形成了“厦门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理论文章”。 三十求进。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理论,是指引前行的熊熊火炬。本报从今日起不断刊发14篇理论文章,梦想通过这组系列理论文章的宣传,营造全市理论学习、理论斟酌的空气,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进一步形成厦门新一轮跨越式进展的宏大气势、强劲态势和良好趋势。 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

      2、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创办上来的战略决策,指引中国人民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宏伟征程,吹响了 创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角,并为经济特区的诞生和进展奠定了理论根基和政策根基。厦门经济特区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孕育诞生的,30年来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进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走出了一条符合厦门实际的科学进展道路,在创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实践中交出了一份卓越的答卷。回首厦门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其中有大量阅历应当持续坚持,有大量启示可以昭示未来。 一、厦门改革开放30年的光芒历程 改革开放是抉择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定。但改革要找一个试验区,开放要找一个窗口,现代化创办要找一个突破口,才能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创办探索路子。经济特区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抉择批准国务院关于设置经济特区的方案,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厦门经济特区。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81年10月15日,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出口加工区正式破土出工创办。如今,厦门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27年的进展历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厦

      3、门的创办与进展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切与重视。 1984年2月7日9日,邓小平同志亲临厦门经济特区视察,并亲笔题写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光芒题词。邓小平同志回京后,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在他的直接推动 下,厦门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公里,这为厦门经济特区的进展壮大奠定了根基。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包括厦门经济特区在内的中国经济特区事业的总设计师。 1991年12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出席厦门经济特区创办十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厦门经济特区是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往来。1994年6月22日24日,江泽民再次莅临我市视察,对厦门经济特区所取得的劳绩赋予充分断定。同时强调指出“中央对进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根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创办的地位和作用不变,要把进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办的整个过程”,梦想经济特区“增创新

      4、优势,更上一层楼”。他更加指出“厦门优势、特色理应表达在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上,这个作用别的特区不能代替,这个作用随着历史前进会越来越显示出来”。这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为厦门经济特区进展进一步指领略方向。 2022年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厦门经济特区视察,在海沧台商投资区会见台商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只要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只要对促进两岸交流和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确定努力做好”。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写进了党的十七 大报告,成为我们党指导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重要原那么,充分表达了厦门在全国对台工作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 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厦门经济特区的创办和进展,对厦门的工作始终寄予殷切期望,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要求。1995年召开的省第六次党代会把厦门经济特区定位为“全省经济进展的龙头”,2022年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2022年省第八次党代会再次明确提出“要持续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要求厦门在全省进展大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5、,努力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创办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的付出。 厦门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其进展历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其进展成就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厦门改革开放30年的光芒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开头实行改革开放至1984年初。厦门和其他经济特区一道,承受着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历史重任。但当时筹划经济的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还相当深,要抛弃这些旧观念、旧体制,做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好多人在思想上还转不过弯来,在大量问题的熟悉上还很不一致。办特区在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先例可循,没有阅历可以借鉴,路怎么走、钱从哪里来?大家心里都没底。面对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和特区管委会首 先从解放思想入手,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学习议论,加深了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有效统一了对社会主义条件下试办经济特区的熟悉,明确我国的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与过去由不对等条约产生的租界、殖民地在性质上根本不同,从而澄清了宏大干部群众的模糊熟悉,在确定程度上消释了思想顾虑,巩固了试办经济特区的信仰和决心。 当时的特区家底很薄,几乎是白手起家。1980年,厦门的生产总值仅6.40亿元、财政总收入仅1.83亿元、外贸进出口额仅1.41亿美元,根基设施条件很差,电灯不明,道路不平,电话不灵,自来水供给要排队,没有一个万吨级泊位。建特区是先盖大楼,还是先搞根基设施?各种看法都有。市委经过屡屡议论,抉择把完善根基设施作为办好经济特区的前提条件来抓。一是组织编制了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城市性质定位为社会主义的海港风景城市,确定了市区围绕厦门港组成一环六片的组团式布局。二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改革,冲破“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多渠道筹措资金,举行全市性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根基设施创办。为解决特区创办资金缺乏问题,厦门在全国领先由地方利用科威特政府贷款2100万美元修建高崎国际机场,开创了举外债搞根基设施创办的先例;利用银行贷款急速启动湖里出口加工区第一期的开发创办,着力推进“五通一平”和创办一批通用厂房;还先后利用世界银行和日本协力基金会等供给的贷款,创办东渡码头二期,创办万门程控电 6

      《厦门市改革开放历程》由会员学****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改革开放历程》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