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_伤寒捷诀

45页
  • 卖家[上传人]:中****
  • 文档编号:274199603
  • 上传时间:2022-04-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4.94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伤寒捷诀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伤寒捷诀以供大家参阅。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由于部分古籍有损,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字数:20944伤寒捷诀 清 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序伤寒捷诀者。予祖宫方则 公之所着也。自古以来。伤寒之书。何啻充栋。而或失。或失则杂矣。且其间各执所见。建词立论。往往不同。问津者恒苦之。予祖上自黄帝素问。下及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书。无不研究。沉潜之久。恍然自得。盖素问以足六经分经论治。然未尝不通乎义也。仲景立三百九十六法。垂一百一十三方。可询而诀也。河间以伤寒为热病。经曰。热病者。皆伤寒之类是也。东垣以内伤寒悉类伤寒。而丹溪之书。则云伤寒属内伤寒者。十居八九。是皆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者也。于是酿花为蜜。集腋成裘。不漏不支。作歌成诀。斯诚后学之津梁矣。独惜注释未详。而粗浅者流。或第奉行故事。未审证之源委。立方之分寸。是犹吾祖之深忧也。予不自揣。因其耳熟。更参前贤章疏节解。务使分证立方之妙。 如指掌。非敢祖作而孙述。亦冀不负吾祖之苦心焉尔。按仲景诀。未免汗漫。初学读之。如涉海问津。以三阳三阴编诀捷简。一诵了

      2、然矣各加注释。庶各经不混。脉络分明。不毋小补于万一云尔。读注全集。更有深心。知者鉴之总论欲治伤寒。先须识症。诊脉定名。处方必应。且如太阳有伤荣伤卫之分。阳明有在腑之病。少阳但主乎中。故曰胆为清净。至三阴有传经直中之不常。须究脉理而推详。传经者。脉沉数而烦热。直中者。脉沉细而清凉。当汗而下。为结胸痞气。当下而汗,为厥竭亡阳。肠垢 溏。须辨协寒协热。瘀热蓄血。可知发黄发狂。癃疹斑烂。起于湿热二毒。筋惕肉。由于汗下两伤。若夫风温湿温。风湿中湿。风温则喘息多眠。湿温则妄言不食。风湿肢体重而额汗流。中湿肌肤黄而小便赤。温病发于春时。热病生于夏月。阳毒则面赤而狂斑。阴毒则唇青而冷厥。发汗战汗。身凉者喜水火既济之功。合病并病。下利者俱土木互相为克。又闻实为谵语。虚作郑声。水气停蓄者。或呕或哕。火邪劫夺者。或狂或惊。蛔厥狐惑。总是虫症之号。刚痉柔痉。并为风病之名。霍乱乃暑湿相搏。寒热是邪正交争。喘咳者。水搏寒而所致。吐衄者热迫血而妄行。单伏双伏。此非怪脉。乃否极泰来之兆。阳易阴易。皆为危症。犯男交女接之情。恶寒喘嗽者。发表自愈。恶热喘满者。攻里必宁。咳逆又名呃忒。动悸更曰怔忡。双传者双经同病。百合者。

      3、百脉一宗。懊恼因心中之郁闷。烦躁是内热之薰蒸。脐痛引阴。名为脏结。厥利能食。号曰除中。螈 者。手足抽搐。怫郁者。头面蒸红。劳食再复。缘新瘥之狂禁。过经不解。与温疟之相同。盖伤寒传变之不一。非杂病径直而可攻。予兹略陈其要。学人自宜变通。伤寒总诀治法一二日可发表而散。三四日宜和解而痊。五六日便实。方可议下。七八日不愈。又复。日传二经。病名两感。经传六日。应无不痊。太阳无汗。麻黄为最。太阳有汗。桂枝为先。小柴胡为少阳之要领。大柴胡行阳明之秘坚。至三阴则难拘定法。或可温而可下。宜数变以曲全生意。或可方而可员。太阳经伤寒恶寒发热身无汗。头痛腰痛属太阳。此是伤寒邪在表。急宜发散最为良。按伤寒初起一二日内。乃足太阳膀胱经受之。其脉起于目内 睛明穴。上脑下项。挟脊。抵腰。行身之后。终于足小指。至阴穴也。其症则头项痛。腰脊强。以及周身病是也。然太阳为表之表。其脉尺寸俱浮而紧者。寒伤荣。故无汗也。急宜发散。则汗出而诸症愈矣。宜羌活汤及麻黄汤主之。若浮而缓者。风伤卫。故有汗也。宜桂枝汤主之。若伤寒见风。伤风见寒。此为风寒兼受。荣卫两伤也。宜大青龙汤主之。他如发热烦渴。小便不利。此为热入膀胱之本。宜五苓散主之

      4、。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见发热畏寒身体痛。须知一服汗淋漓。伤寒发表用羌防。苏叶川芎白芷苍。甘草生姜葱共引。冬时无汗用麻黄。按羌活防风。为足太阳发表药也。佐以苏叶川芎白芷苍术诸味之辛温。则能助阳气而发表矣。和以甘草。使以姜葱。俾腠理通而寒邪散。至冬月伤寒。必须麻黄之辛热以汗之。断不可少也。他如春夏秋。谓非时感冒。未可轻用。太阳经伤风伤风约略似伤寒。有汗须知救表先。此是风邪伤在卫。桂枝斟酌自安全。桂枝汤内药三般。芍药甘草一处攒。若是麻黄相合用。方名各半治伤寒。大青龙汤桂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藏。枣子生姜乘热服。风寒两解此为良。五苓散内用猪苓。白术云苓泽泻群。肉桂少加为引导。功能利水更生津。阳明经分在经在腑太阳不解入阳明。邪入阳明势渐深。目痛鼻干人少睡。在经在腑却宜分。阳明者,阳气正盛。故曰阳明。其脉尺寸俱长。长而微洪。经病也。长而沉数。腑病也。脉有寸关尺三部。此止言尺寸者。关在其中矣。阳明经经病在经发热尚憎寒。目痛难眠鼻孔干。症属太阳犹未罢。葛根白虎应居先。按伤寒二三日内。乃足阳明胃经受之。其脉起于鼻承泣穴。络于目。循于面。行身之前于足次指。属兑穴也。其症则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然阳明为表

      5、之里。其脉尺寸俱长。长而微洪。经病也。乃太阳症未罢。犹有恶寒在也。宜解肌汤葛根汤及白虎汤主之。长而沉数。腑病也。乃太阳经症已罢。不恶寒。专发热也。宜大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主之。若表症未除。里症又急者。宜大柴胡汤合表里而兼治之。他如病在膈上者可吐。宜瓜蒂散主之。此重剂也。汗下后虚烦懊恼者可吐。宜栀子豉汤主之。此轻剂也。解肌汤内芍甘羌。干葛陈皮桔梗良。白芷黄芩姜共枣。阳明经病可煎尝。葛根汤内用麻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去麻黄。白虎汤中用石膏。甘草知母本乃抄。人参加上生津液。热渴虚烦入米熬。阳明经腑病在腑不寒专发热。咽干作呕心烦渴。发狂谵语大肠坚。大小三承汤可啜。按不恶寒者,邪不在表也。咽干烦渴,并作呕者。皆胃热甚也。胃火上冲。故心神失守。谵语狂言。大便坚燥。皆里症也。急宜下之。陶节 曰。伤寒邪热传里。须看气势浅深用药。若三焦俱伤。则痞满燥实坚全见。宜大承气汤。邪在中焦。只有燥实坚三症。宜调胃承气汤加甘草和中。去枳实者。恐伤上焦氤氲之气也。邪在上焦。则痞而满。宜小承气汤去芒硝者。恐伤下焦真阴也。若表症未除。里症又急。不得不下者。则用大柴胡汤通表里而缓治之。大承气最紧。小承气

      6、次之。调胃又次之。大柴胡又次之。盖恐硝性急燥。不可轻用也。大承气汤用朴硝。大黄等分不须饶。浓朴倍加并枳实。通肠利便有功劳。小承气汤三件药。枳实大黄并浓朴。结胸谵语大肠坚。每服五钱功易觉。大黄 浓朴 枳实 名浓朴三物汤 又浓朴大黄两味治太阳病腹痛而闭。调胃承气有硝黄。甘草同加用最良。腹满便坚兼口渴。心烦谵语总相当。大柴胡汤用大半夏枳实共为良。更有黄芩与芍药。姜枣同煎利大肠。瓜蒂散中赤小豆。二味匀平有传授。豆豉一合水同煎。膈上停痰须此吐。栀子豉汤栀子先。更加豆豉水同煎。病后虚烦眠不得。心中懊恼吐之痊。少阳经主中宜和解少阳寒热往来频。口苦咽干胁下疼。目眩耳聋头角痛。小柴汤是顶门针。按伤寒三四日内。及足少阳胆经受之。其脉起于目锐 。瞳子 骨、上头角、络耳、循胸、胁、行身之侧。终于足四指之窍阴穴也。其症则胸胁满而耳聋。往来寒热。然少阳为半表半里。其脉尺寸俱弦。弦而数者。病在中也。宜小柴胡汤和之。凡治有三禁。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只宜和之。以柴胡汤。至病患呕而不渴。加半夏。渴而作呕。加姜汁竹茹。或渴或不渴。或呕或不呕。在随症而加减之。小柴胡汤 五般。半夏人参共交攒。更有黄芩

      7、与甘草。生姜枣子水同煎。三阴经分传经直中三阳传罢入三阴。转入阴经势转深。若是阴经名直中。沉寒锢冷却宜温。所以三阴有传经直中之不常。须究脉理而推详。传经者。脉沉数而烦热。直中者。脉沉太阴经传经热症阳邪传入太阴经。腹满咽干手足温。尺寸俱沉时常数。桂枝加入大黄平。按伤寒四五日内。乃足太阴脾经受之。其脉起于手足大指之隐白穴。上行至腹。络于嗌。连舌本。行身之前。终于大包穴也。其症则腹满或痛。咽干自利。然三阳为表。三阴为里。其脉尺寸俱沉。沉而有力。传经热症也。宜桂枝加大黄汤下之。沉而无力。直中寒症也。宜理中四逆汤温之。若本是阳症。或重受风寒。或过食生冷。或误服凉药。遂变成阴症。此为害热未已。寒病复起。始病热症。末传寒中也。亦宜理中四逆汤温之。他如伤寒入三阴。尚有在经表邪。如太阴有桂枝加芍药汤。少阴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有当归四逆汤之类。皆阴经表药也。当归四逆汤当归 白芍 桂枝 细辛 通草 甘草 大枣桂枝大黄甘草芍。枳实柴胡姜枣着。槟榔大腹用水煎。太阴实热须臾却。桂枝加芍减甘草。更用生姜及大枣。表症未除因误下。太阴腹痛斯安好。太阴经直中寒症直中阴经不发热。腹痛恶寒四肢厥。唇青面黑是真阴。四逆理中真妙

      8、诀。(此太阴直中寒症其脉沉细无力宜温之)四逆汤中姜一两。生附减半去皮尖。一两甘草水煎服。厥而下利用之痊。理中甘草用干姜。白术人参是的当。若是内中加附子。更名附子理中汤。少阴经传热症阳邪传入少阴中。口燥咽干谵语同。便实绕脐时硬痛。腑中燥屎却宜攻。按伤寒五六日内。及足少阴肾经受之。其脉起于足之涌泉穴。上行贯脊。循喉咙。络舌注心中。行身之前。终于 府穴也。其症则口燥咽干。便实谵语。或绕脐腹痛。是腑中燥屎使然。与直中全无干涉。宜下之。如大承气及调胃承气汤是也。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少阴经直中寒症恶寒无热厥如冰。吐泻交加腹内疼。六脉沉迟阴毒盛。身如被杖爪唇青。此少阴直中寒症也。其脉沉细无力。宜温之。如四逆汤理中汤之类是也。厥阴经传经热症舌卷囊拳消渴甚。四肢厥冷乍还温。烦满便坚多属热。六一顺气可旋吞。按伤寒六七日内。乃足厥阴肝经受之。其脉起于足大指之大敦穴。循阴器。抵小腹。络于肝。行身前之侧。终于期门穴也。其症则烦满而囊缩。筋急而唇青。在男子则囊拳。在女子廷孔急痛。痛引小腹。廷孔者。阴之深处也。亦宜分传经直中治之。其脉沉实有力当下。如六一顺气汤之类是也。沉迟无力当温。如回阳救急汤之类是也。六一顺

      9、气芍药标。柴胡枳实大黄硝。黄芩浓朴同甘草。可代三黄功更高。厥阴经直中寒症口吐涎沫不作渴。呕逆腹疼四肢厥。爪唇青黑是真寒。回阳救急功尤捷。(此足厥阴直中寒症也。其脉沉迟无力宜温之)回阳救急半甘苓。熟附干姜肉桂参。白术陈皮五味子。治寒直中厥阴经。夫伤寒三阴有传经之热症。有直中之寒邪。自是两途。岂容混治。其可用不可用之理。果何哉。若能辨其因。正其名。察其形。治法焉有不当者乎。结胸结胸五种须分别。大小结胸并水结。热实结胸烦躁多。寒实结胸浑不热。按伤寒太阳经症。表未解而医遽下之。表邪乘虚入里。在五六日便坚口渴。日晡潮热。上至心下。下至小腹硬满而痛不可按者。乃大结胸也。宜大陷胸汤主之。或心下硬满。按之则痛。是必待按。然后作痛。况止在心下。则小腹之不硬痛可知矣。热征于前。故曰小结胸也。宜小陷胸汤主之。或水饮停胸。水结胸也。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或热多烦躁。热实结胸也。如大柴胡六一顺气汤。皆可选用也。或寒多无热。寒实结胸也。枳实理中汤主之。大陷胸汤大黄硝。甘遂同煎力更饶。邪在胸中宜陷下。体虚胃弱漫轻调。小陷胸汤半夏连。栝蒌实共水同煎。苦能泄热辛能散。利下黄涎即便安。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散痞有生姜。加桂去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血结胸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_伤寒捷诀》由会员中****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_伤寒捷诀》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