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训练题1.doc
28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训练题文学常识[训练一] 1.文学常识填空 (1)《芦花荡》是著名作家 的“白洋淀纪事之二”,“白洋淀纪事之一”是《 》 (2)第一单元我们学过 (国藉)西蒙诺夫的一篇战地通讯,标题是《 》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是美籍华裔女作家 ,文章呼唤世界需要 (4)雨果是 (国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 》《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你看过哪些有关战争的名著?请写出一部 著作:《 》;作者: ;主人公: ;描写了 战争 (6)《背影》选自 的《 》,作者字 , 人, 家、 、 (7)《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部书是 家经典之一, (朝代) (姓名)对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8)一篇新闻可分为 、 、 、 、 五个部分,其中 是新闻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9)《阿长与<山海经》》选白鲁迅的《 》请再列举出这部散文集的其他两部作品:《 》《 》 2.下列对新闻(消息)体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是新闻(消息)的特性 B.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新闻(消息)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它与记叙:记叙要素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说新闻(消息)是记叙文的一种 D.对于新闻(消息)要素,西方有五w之说,即WHAT(何事)、WHO(何人)、WHEN (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B.《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C.《爱莲说》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周敦颐。
D.《石壕吏》作者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干校六记》 B.杨绛女士翻译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个骑士 C.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围城》 D.《谈艺录》《管锥编》代表了钱钟书先生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它们都是新中国成立版发行的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岳》——杜甫——唐代——《杜少陵集》 B.《大道之行也》——《礼记》——春秋—— 孔子 C.《核舟记》——张潮——明代——《虞初新志》 D.《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周元公集》 6.关于“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来警戒自己的文字叫“铭” B.“铭”原来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比较自由,一般不用韵 C.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7.下列作家按国别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狄更斯 莎士比亚 安徒生 B.契诃夫 列夫·托尔斯泰 普希金 C.高尔基 西蒙诺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 D.雨果 巴尔扎克 莫泊桑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9.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 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10.阅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歌,对其分析鉴赏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A首句描写晴日照耀下的湖波,次句描写雨幕笼罩下的山影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湖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B.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语,不仅可以想像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以想像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以及其洒脱的性格、开朗的胸怀 C.下半首诗,诗人遗貌取神,只用了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这是“以晴天的西湖状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 D.这首诗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别强它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因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也使湖山因之生色 文学常识[训练二] 1.文学知识填空 (1)《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是 ,他是 (朝代)人 (2)历代描绘三峡风光的名文佳作极多,请默写出其中的一篇 (3)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可都是光耀千古的文学巨匠,把他们的名字和朝代及代表作写下来 ①诗仙 ②诗圣 ③诗佛 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硬脖子县令 ⑤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 (4)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吟咏桥的诗句。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桥名和地名 ① 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此桥在今天的 市 ②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桥在今天的 市 ③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 此桥在今天的 市 (5)《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文中的“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指南朝著名诗, (6)《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 , 是他的号 (7)写出你喜欢的一部课外文学名著的作品名和主人公名,并简要写出这部作品给你的启迪不超过50字) ①作品: 主人公: ②启迪: 2.下列文学常识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周密一一北魏 B.《渡荆门送别》—一杜甫——唐朝 C.《苏州园林》——叶圣陶——现代 D.《归园田居》——陶渊明——西晋 3.下列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游山西村》——陆游——北宋——放翁 B.《渡荆门送别》——-李白——香山居士——诗仙 C.《湖心亭看雪》——张岱——宗子——明末清初 D.《三峡》——郦道元——北宋——《水经注》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梁代的陶弘景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D.《使至塞上》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5.下列对季节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春)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下列关于作家作品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 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私谥靖节先生,著有《陶隐居集》 B.《湖心亭看雪》描写了作者和朋友在西湖上游玩赏雪的情景 C.《渡荆门送别》中“怜”字是“留恋”之意,是全诗的题眼,真切表达出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D.《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诗人眼中大漠秀美的景象。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项) ( ) A.《核舟记》是一则说明文,说明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B.魏学咿是明末文学家《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口技》也收在该作品集中 C.“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暗示泛舟赤壁的时间在秋季 D.《观潮》选自《武林旧事》,其作者是唐代的周密 9.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守“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之中也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10.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从古到今文人总要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