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课堂上如何面对意料之外的“声音”.docx
6页数学课堂上如何面对意料之外的“声音”摘要: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 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摧残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 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充分 尊重每个同学的自尊,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营造民主 的氛围在课堂中,我提倡争论,生与生、生与师都可以 进行讨论、辩论学生会的就让他们自己讲,我们要倾听 孩子们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热情的 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使课堂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主体不同声音在进行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的教学中,我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练习,本以为可 以好好训练一下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结果却出乎 意外,此情景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题目是这样的:某商店有A种练习本出售,每本零售 价为元,一打(12本)售价为6元,买十打以上的,每打 还可以按元付款①七年级(1)班共57人,每人需要1 本A种练习本,则该班集体去买时,最少需付多少元?② 七年级共227人,每人需要1本A种练习本,则该年级集 体去买时,最少需付多少元?学生们兴致勃勃,积极举手要求到黑板上板演。
我点 了甲同学上黑板板演,过程如下:解:574-12=4 94X6+9X=24+=(元)答:七年级(1)班集体去买时最少需付元我随即表扬了这位同学思路清晰,理解能力强,小学 的基础打得非常扎实接下来做第二小题,举起的手更多了这次我点了思 维稍慢的乙同学,其他同学显得有点失望乙同学稍作思 考也写出了他的过程解:2274-12 =18 1118X+llX= + =(元)答:七年级全体去买时最少需付元师:同学们,XX同学做对了吗?生:对!这时班里的“淘气大王”大声叫起来了:不对!同学们纷纷投以嗤笑,有的甚至笑得有点前仰后合了 淘气大王的脸霎地一下子就红了这时,班里的“智多星”发言了: “可能……有点问 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在班里引起了一阵骚动我示意大家安静,并对自己默默地说千万别先摆明自 己的观点而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于是我就让淘气 大王说说他的道理他是这样叙述他的意思的:19X=元,小于元,花的 钱少,买的练习本还多1本,这不是挺划算的吗?马上就 有同学反驳:“题目里要求每人需要一本练习本,而现在不 是有一个人有2本练习本了吗?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 可以把这本练习本再卖给别人。
"谁买你的呢? !” “那我 就送给别人,或是就送给老师,总可以了吧? ”说到这里 全班同学都笑了,我也忍不住笑了这时已经有一些同学 改变了先前的看法,对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由此,我产 生了好多的感触一、我们的课堂需要激发这种“声音”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 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 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 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 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 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 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 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 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 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着人的学习 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 展的阻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数学现实基础 之上的所谓数学现实,即指学生学习相关新知所具备的 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本节设置了一个学生最熟悉的买本 子问题,前后两个小题看似联系紧密,其实不然,里面深 藏着玄机。
这样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 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 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进而提高问题探究的有效性,增强 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活动二、我们的课堂需要鼓励这种“声音”以前,老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学生是 聆听者,是教师的配合者,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者和实 践者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学生稍有背离老师的思 路和想法,老师就想方设法拉过来,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 的培养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 者与引导者,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居高临下 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 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句话 实在地道出了教学的真谛师生间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 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统一,教育才 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 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真正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三、需要正确指导学生发表不同的“声音”怀疑精神是一种极可贵的极有价值的思维素质美国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不要安于书本上 给你的答案,而要尝试发现什么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 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
温伯格说的这句话,实际上 是鼓励学生质疑,有疑就有问,有疑就敢问,勇于怀疑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 多方位地审视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精神我们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 加分析地进行简单否认,而是提倡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在认 真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合乎逻辑、富有创新的表达 我们要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的“反叛”精 神,同时在提出异议时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方 法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耐心地让学生把话说完,哪怕有 不一样的观点只有不一样的“声音”,才会给我们带来不 一样的收获总之,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如何解 几个题目,而是让我们的学生在自然社会中能够进行数学 的思考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课堂也应该是由不同声音汇成的交响曲,如是,我们的课 堂才会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参考文献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2•陈洪庆《课堂问题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初中卷 (上).中国文史出版社,XX o3. 叶澜等编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 出版社,XX版4. 余红建《对课改中课堂活起来的冷思考》•小学数学 专业网,XX, 3O5•马明《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不同的声音》.中国教师 研修网,XX, 10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