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习题解答.doc
9页1第 9 章自测题、习题解答自测题 9一、功率放大器和电压放大器没有本质区别,但也有其特殊问题,试简述功率放大器的特点解: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本质上没有区别,功率放大电路既不是单纯追求输出高电压,也不是单纯追求输出大电流,而是追求在电源电压确定的情况下,输出尽可能大的不失真的信号功率,功率放大器特点:1.输出功率要大 2.转换效率要高 3.非线性失真要小二、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者在括号内打“√” ,凡错者在括号内打“×” 1)在功率放大电路中,输出功率愈大,功放管的功耗愈大 ( )(2)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是指在基本不失真情况下,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 ( )(3)功率放大器为了正常工作需要在功率管上装置散热片,功率管的散热片接触面是粗糙些好 ( )(4)当 OCL 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1W 时,功放管的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应大于1W ( )(5)乙类推挽电路只可能存在交越失真,而不可能产生饱和或截止失真 ( )(6)功率放大电路,除要求其输出功率要大外,还要求功率损耗小,电源利用率高 )(7)乙类功放和甲类功放电路一样,输入信号愈大,失真愈严重,输入信号小时,不产生失真。
( )(8)在功率放大电路中,电路的输出功率要大和非线性失真要小是对矛盾 ( )(9)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电流放大电路的共同点是1)都使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2)都使输出电流大于输入电流;( )3)都使输出功率大于信号源提供的输入功率 ( )(10)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的区别是1)前者比后者电源电压高;( )2)前者比后者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 )3)前者比后者效率高;( )4)在电源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比后者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 )(11)功率放大电路与电流放大电路的区别是21)前者比后者电流放大倍数大;( )2)前者比后者效率高;( )解:⑴×,当输出电压峰值为 0.6Vcc 时,功放管的管耗最大约为最大输出功率的五分之一⑵√,⑶×,功率管的散热片接触面是平面,有利于钝化涂黑,侧边粗糙些好⑷×,最大输出功率与管耗不是 1:1 的关系,而是 5:1 的关系⑸×,功率管也有三种工作状态:放大,饱和,截止,取决于直流电路的情况⑹√,⑺×,甲类功率放大,不论信号多小,都存在失真⑻√,⑼①×、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不一定大于输入电压②×、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不一定大于输入电流。
③√,⑽①×、电源电压没有可比性,可以大,相等,也可以小②×、功率放大电路重点在输出功率,电压放大倍数不一定比电压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高③√、④√,⑾①×、功率放大电路重点在输出功率,电流放大倍数不一定比电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高②√三、功率放大器如图 T9-3 所示,已知各晶体管的 β =50 , |U BE |=0.6V, UCES =0.5V ( 1 )说明 R4 和 C2 的作用; ( 2 )设静态时 |UBE3 |=|UBE2|,试计算各电阻中的静态电流,并确定 R3 的阻值; ( 3 )在输出基本不失真的情况下,估算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图 T9-3解:(1)R 4提供静态偏压,C 2通交流,习题 99.1 已知电路如图 P9-1 所示,T 1 和 T2 管的饱和管压降│U CES│=3V,U CC=15V, RL=8Ω, 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1)电路中 D1 和 D2 管的作用是消除_________ 3A.饱和失真 B.截止失真 C.交越失真(2)静态时,晶体管发射极电位 UEQ A.大于 0V B.等于 0V C.小于 0V (3)最大输出功率 POM 。
A.约等于 28W B.等于 18W C.等于 9W图 P9-1解:(1)C 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存在交越失真,通过 D1,D2 克服交越失真2)B 静态时,由于电路对称, 0EQU(3)C WRPLCScOM98*2)315(2)(9.2 在图 P9-1 所示电路中,已知 VCC=16V ,R L=4Ω,T 1 和 T2 管的饱和管压降│U CES│=2V,输入电压足够大试问:(1)最大输出功率 Pom 和效率 η 各为多少?(2)晶体管的最大功耗 PTmax 为多少?(3)为了使输出功率达到 Pom,输入电压的有效值约为多少?解:( 1)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8.694πW5.24)(CESLomUR( 2) 晶 体 管 的 最 大 功 耗 9.42|)|(.02.L2oMTmax RUPCES( 3) 输 出 功 率 为 Pom 时 的 输 入 电 压 有 效 值V9.2CESi U9.3 在甲类、乙类、甲乙类功放电路中,功放管的导通角分别是多少?解: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功放管的导通角度为 360°, 在一个周期内一直大于 0;乙类共Ci放的导通角度为 180°,只有半个周期大于 0,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导通角大于 180°而小于 360°。
9.4 试证明,在理想情况下甲类功放的效率不会超过 50%证明:在理想情况下,忽略晶体管基极回路的损耗,则电源提供的功率为 CQVUIP4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在理想情况下的最大输出功率 CQCQomUIIP21在理想情况下,甲类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效率%50VomP即甲类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不会超过 50%9.5 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如图 P9-5 所示,已知电源电压 12 伏,负载电阻 10 欧,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求(1)在晶体管 UCES 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负载上可以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2)每个功放管上允许的管耗是多少?(3)功放管的耐压又是多少?图 P9-5解:(1) WRUPLCOM2.710*2(2)每个管耗的允许值即为管耗的最大值,即为最大输出功率的五分之一,为 7.2/5=1.44W.(3)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管子导通,所以功放管的耐压为管子的最大管压降 VUCCE24max9.6 在图 P9-6 所示电路中,已知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UD=0.7V,晶体管导通时的│U BE│=0.7V,T 2 和 T4 管发射极静态电位 UEQ=0V 试问:(1)T 1、T 3 和 T5 管基极的静态电位各为多少?(2)设 R2=10kΩ,R 3=100Ω 。
若 T1 和 T3 管基极的静态电流可忽略不计,则 T5 管集电极静态电流为多少?静态时 UI=?(3)若静态时 iB1>i B3,则应调节哪个参数可使 iB1=i B2?如何调节?(4)电路中二极管的个数可以是1、2、3、4 吗?你认为哪个最合适?为什么?解:( 1) T1、 T3 和 T5 管 基 极 的 静 态 电 位 分 别5为V, V V 4.1||21BEU7.0||3BEBU3.17)8(5BEU图 P9-6( 2) 静 态 时 T5 管 集 电 极 电 流 和 输 入 电 压 分 别 为V3.17mA6B5I2CQuR( 3) 若 静 态 时 iB1> iB3, 则 应 增 大 R3 4) 采 用 如 图 所 示 两 只 二 极 管 加 一 个 小 阻 值 电 阻 合 适 , 也 可 只 用 三 只 二 极管 这 样 一 方 面 可 使 输 出 级 晶 体 管 工 作 在 临 界 导 通 状 态 , 可 以 消 除 交 越 失 真 ; 另 一方 面 在 交 流 通 路 中 , D1 和 D2 管 之 间 的 动 态 电 阻 又 比 较 小 , 可 忽 略 不 计 , 从 而 减小 交 流 信 号 的 损 失 。
9.7 在图 P9-6 所示电路中,已知 T2 和 T4 管的饱和管压降│U CES│=2V ,静态时电源电流可忽略不计试问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输出功率 Pom 和效率 η 各为多少?解: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8.694πW42)(CESL2ComURP9.8 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减小非线性失真,请通过电阻 Rf 在图 T9-6 所示电路中引入合适的负反馈;并估算在电压放大倍数数值约为 10 的情况下,R F 的取值解 : 应 引 入 电 压 并 联 负 反 馈 , 由 输 出 端 经 反 馈 电 阻 Rf 接 T5 管 基 极 , 如 解 图P9.8 所 示 在 深 度 负 反 馈 情 况 下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10f1ffuuARR1= 1 kΩ , 所 以 Rf ≈ 10 kΩ 9.9 估算图 P9-6 所示电路 T2 和 T4 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最大管压降和集电极最大功耗解 : 功 放 管 的 最 大 集 电 极 电 流 、 最 大 管 压 降 、最 大 功 耗 分 别 为6W12.0V3.5A40LCTmaxESCELCaxRUPI9.10 在图 P9-10 所示电路中,已知 UCC=15V,T 1 和 T2 管的饱和管压降│U CES│=2V,输入电压足够大。
求解:(1)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有效值; (2)负载电阻 RL 上电流的最大值;(3)最大输出功率 Pom 和效率 η 解:(1)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V65.82)(CESL4omUU( 2) 负 载 电 流 最 大 值A3.1L4CESLmaxRi图 P9-10( 3)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644πW35.92CESLomUPR9.11 在图 P9-10 所示电路中,R 4 和 R5 可起短路保护作用试问:当输出因故障而短路时,晶体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和功耗各为多少?解:当 输 出 短 路 时 , 功 放 管 的 最 大 集 电 极 电 流 和 功 耗 分 别 为W46πA22CTmaxESaRUPi9.12 在图 P9-12 所示电路中,已知 UCC=15V,T 1 和 T2 管的饱和管压降│U CES│=1V,集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2V ,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为 0.7V7图 P9-10(1)若输入电压幅值足够大,则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多少?(2)为了提高输入电阻,稳定输出电压,且减小非线性失真,应引入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画出图来。
3)若 Ui=0.1V 时,输出电压为 5V,则反馈网络中电阻的取值约为多少?解 : ( 1)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和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分 别 为W6.10)2(V13LOmaxoRuP( 2) 应 引 入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 电 路 如 解 图 P9.10 所 示 3) 在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件 下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为50 1ofoiuiu UARUAR1= 1 kΩ , 所 以 Rf ≈ 49 kΩ 9.13 OTL 电路如图 P9-13 所示 (1)为了使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最大,静态时 T2和 T4 管的发射极电位应为多少?若不合适,则一般应调节哪个元件参数?(2)若 T2 和T4 管的饱和管压降│U CES│= 2.5V,输入电压足够大,则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Pom 和效率η 各为多少?(3)T 2 和 T4 管的 ICM、U (BR )CEO 和 PCM 应如何选择?8图 P9-13解 : ( 1) 射 极 电 位 UE= VCC /2= 12V; 若 不 合 适 , 则 应 调 节 R2 2)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9.58214W06.2)(CESL2CESomURP( 3) T2 和 T4 管 ICM、 U( BR) CEO 和 PCM 的 选 择 原 则 分 别 为W82.1π)(V4A5.L2CMBR)EOL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