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试题深度解析】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历史试题深度解析(4)第42题.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乱石****奔波...
  • 文档编号:209335114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试题深度解析】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历史试题深度解析(4)第42题号 gh_5431123b6647功能介绍 研究高考历史试题,突出方法思路,解脱学生于题海战术收录于话题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作为高考历史试题改革“试验田”,今年的试题似乎又在尝试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从映照的时代热点来看,对应的是当前中美贸易战当同学们看了,尤其是大而化之的看了题干即问题设计后,初步的印象是,没有什么新意,这不就是一个“论证别人观点的题”嘛。

      特别是对前几年的论证观点题有过研读的同学,从直观上认为顺利拿下本题不成问题,答题模式上,无外乎就是提炼观点、找史实论据、具体论证、收尾总结一看材料,立刻就感到和刚才看题干有很大的反差为什么?一是对钱穆说的这些话,比如“对其本国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偏激的历史虚无主义”等,感觉不好理解,有点懵懵懂懂的二是材料说的好像有四个观点(实质是六个观点),每一个看似独立,但好像又有密切联系;究竟要评析哪一个观点,举棋不定三是每一个观点感觉都很好,但要具体论证起来,史实论据却不好找怎么办?我认为,还是我以前多次讲过的方法思路:一,分析解读题干,明确具体要求,知道作答步骤;二,认真解读材料,明确题干材料的意思;三,联系基础知识,寻找恰当的史实做论据;四,论证过程言简意赅,表述清晰,符合逻辑;收尾总结,前后呼应下边就按照我讲的方法思路,详细解读、解答本题解读题干】(1)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①评析就是评价分析②评析材料中一个观点亦可,也可就整体来评析③评析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2)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①结论不是对材料中观点得简单重复,必须是理解之后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②持论有据指的是你自己写得结论,必须要有史实论据支撑③用史实论证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充分,一方面史实论据要充分,至少有两到三个史实做论据,另一方面是论证过程要符合逻辑推理,也就说你所选用的史实论据必须支撑你得出的结论,要有充分的说服力④表述清晰指的是论证过程要求语言简练,意思清楚,言简意赅,切忌涛涛不绝,过度解释解读材料】历史研究中强调要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考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惟其如此,才能得出更接近真相的历史,才能对当时的人物、事件有更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本题材料出处特别注明了时间(1940),时值中国的抗战时期,钱穆先生所写的《国史大纲》肯定深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影响我们将题干所给材料置于抗日战争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研究,就能更好地理解钱穆先生所说的意思,解读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强调民众必须了解本国历史,特别强调知识分子要了解本国历解释:1940年的中国,日本帝国主义已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钱先生撰写《国史大纲》,强调民众必须了解本国历史,特别强调知识分子要了解本国历史,其用意何在?通过了解本国历史上的伟大、文明、抗争和奋斗的历史,以达到振奋国人抗争精神、爱国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维护民族权益,维护民族独立的目的。

      尤其是知识分子,更应该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发挥呐喊、引领的作用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对本国历史了解的,必须要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与敬意解释:温情,从字面意思看,就是温柔、温暖的情感,可以说就是一种爱,一种深爱;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就是要发自肺腑的热爱本国历史敬意,比较好理解,就是尊敬之意,对本国历史心怀敬意,就是要尊敬本国历史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本国历史就是一部祖先的艰苦奋斗、英勇抗争的历史,就是一部祖先伟大创造、开疆拓土的历史,唯有热爱和尊敬祖先创造的历史,才能珍惜今天拥有的每一寸山河,才能坚决捍卫民族权益,才能更好的团结国人,努力抗战,保家卫国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热爱和尊敬本国历史的人,绝不会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否定本国的历史上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热爱和尊敬本国历史的人,不会感到今天的我们是站在历史的最高点,即不会认为今天就一定要比昨天更进步;不会把今天社会上出现得种种不是和问题,怪罪于前人。

      解释:全面抗战已进行到第四年,尽管中华民族英勇抗战,但是敌强我弱,中国损失惨重,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此时的中国有两种错误的论调,一是亲英美派宣扬的盲目乐观的“速胜论”,一种是亲日派散布的悲观失望的“亡国论”速胜论”认为,日本在中国获得侵略权益越多,对英美列强权益侵害的就越多,英美出手收拾日本的概率越大;只要英美出手,中国很快就会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亡国论”认为,中国各方面都无法和日本相比,坚持抗拒,对中国的损害越大,还不如先投降,减少损失,慢慢积蓄力量,以待来日寻求新的出路这两种错误论调,都不利于中国的抗战钱穆先生此时撰写《国史大纲》在序言里提出,对中国历史存有温情与敬意的人不会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不会感到今天的我们是站在历史的最高点及不会把今天社会上出现种种不是和问题,怪罪于前人,就是对两种错误论调有力的驳斥钱先生认为,对中国历史存有温情与敬意的人非但不会将当前出现的问题诿卸于古人,更是提出要从中华民族英勇奋斗、开疆拓土、创造灿烂民族文化与文明的历史里,汲取力量、勇气和智慧,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奔走呼号呐喊,把中华民族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振奋民族精神,团结一致,一定会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当一个国家的国民具备上述条件后,这个国家的变通改革甚或革命,才能真正推动本国向前发展,这个国家才真正拥有了向前发展的希望即培养建立新国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解释:中国近代史上,认识到培养新国民对社会发展进步有重要性的大有人在,如梁启超在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充分认识到培养新国民的重要性,主张培养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培养具有民主、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钱穆先生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提出培养新国民,自然是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他认为,要赢得抗战的胜利,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必要有培养新国民,新国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了解本国历史,有助于促成爱国主义情感;二是对本国历史心存温情与敬意,才可具备爱国主义情怀;三是对本国历史不抱有偏激的虚无主义,不认为自己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点,不把今天的问题诿卸于古人,即虚心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努力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整理观点】(1)民众必须了解本国历史2)必须要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与敬意。

      3)反对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4)不要认为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狂妄的进化观要不得5)不要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6)培养建立新国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答案示例】示例一观点:国民必须了解本国历史论证:(1)明朝的戚继光本着“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爱国情怀,组织戚家军多次打败侵犯中国的倭寇,维护了民族的权益和东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1661-1662年,郑成功率军进攻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最终收复了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3)1682-1683年,康熙皇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了进犯中国的沙俄侵略者,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保障了东北边疆的安定,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结论:抗战期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钱先生提出国民要了解本国历史,正是要通过历史上这些反抗外来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来激励中华民族,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示例二观点:国民须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与敬意论证:(1)公元前221年,秦国结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祖国疆域的初步基础,使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朝创立三公九卿制、隋唐建立发展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元朝开创建立的行省制等,既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古代政治文明的伟大贡献3)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就开始日益扩展, 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火药及火药武器,“将骑士阶层炸得粉身碎骨”,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欧洲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度;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于欧洲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保障结论:了解了中国历史上先民的伟大创造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有助于促成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懂得珍惜中国的每一寸山河,从而坚决捍卫民族权益,努力抗战,保家卫国这便是钱先生提出要国民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于敬意的主要用意所在示例三观点:对本国历史不能抱有偏激虚无主义的观点论证:(1)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的一次重要变革,尽管最终失败,但是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为推动后来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条件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实现了20世纪中华民族第一次历史性巨变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20世纪中华民族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结论:偏激的历史虚无主义否认或贬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挽救民族危机的种种努力,这种错误的历史观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利于对中国历史正确认知钱穆先生反对对历史抱有偏激的虚无主义,对今天我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有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示例四观点:不要认为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狂妄的进化观要不得论证:(1)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尽管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制,但很快演变为克伦威尔的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并引发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使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2)1789-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尽管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在欧洲封建刺刀保护下,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使社会发展又陷入低谷3)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北洋军阀统治却倒行逆施,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使辛亥革命后形成的大好形势几被葬送中国结论:以上史实,充分说明了钱穆先生提出的观点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