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docx
9页《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犁川镇中 陈晋龙一、说内容:《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海伦在家庭教师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由黑暗迷茫的聋哑世界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 走进大自然, 体验人间真情的故事二、说教材《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本单元课文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 感受到人间关爱和温情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尤其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形象鲜明,叙事感人,既可以用来学习复述课文、把握关键句段,也可以用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还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教育 从七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 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升华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 “欣赏文字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 情境,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我将这篇课文的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 .知识目标⑴理解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2 .能力目标⑴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概括文中主要事件⑵品味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深入挖掘文章主旨3 .情感目标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1 .教学重点:理解“再塑生命”的过程2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三、说学情初中生的接受能力较强, 可以很快了解文章的情节内容, 形象思维具有优势,但初中生的注意持久性较差,注重文章情节的把握,忽视文章语言的品读, 所以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比较粗糙, 容易浮于表面四、说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该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突破方法:创设情境、游戏激趣、以读促思、合作探究1 .在教法上,一方面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在课外材料中发掘兴趣点,充实课堂内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深入挖掘文本, 培养学生品读文本的能力2 .在学法上,课前通过预习指导来理解盲聋哑儿童的特殊性,从对故事情节的浅层阅读中上升到对文本的进一步研读; 课堂上通过速读训练把握文章内容, 运用泛读搜索文章信息, 通过声情并茂的精读品味文章语言, 最终达到以读带动思考探究文章的主旨, 形成读者和文本的真正交流五、说过程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设计理念, 通过课前预习活动、 学生自主展示,小组讨论探究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整个模式分为 5 部分: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 “再塑生命” 的过程——合作探究 “再塑生命”的原因——主题升华通过上一步文章内容的梳理, 学生会很轻易的找到再塑生命这一行为的实施者和承受者——莎莉文小姐再塑了海伦的生命而对于实施这一行为的方式学生开始很容易的填上“爱”这一个抽象的答案,仿佛世界上所有神奇伟大的事情都可以用“爱”来概括,而没有深入思考爱的具体内涵难道沙莉文老师是第一个爱海伦的人吗?难道海伦的父母就不爱她吗?为什么父母的爱不能起到这种神奇的作用呢?1 .提出了探究中的盲点——爱的具体内涵(莎莉文老师的爱和父母之爱有什么区别?)面对这一疑惑, 我们仍然回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再读一读课文2 . 解惑建议:①精读课文"生命的原貌”一一在莎莉文老师到来前,海伦因为什么而苦?3 .教学设想:第一步:游戏导入——以“盲人猜字,肢体交流”的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盲聋儿童的世界。
第二步:学生自主展示,完成对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生平事迹的认识和了解 ①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用投影仪或幻灯片演示自己课前所查询的资料老师在课前预习的活动中对学生的搜集整理作出指导: 语言简明扼要,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不重复不罗嗦,适合多媒体演示②在课堂上教师也应准备图文课件材料随时进行相应补充 第三步:整体感知课文,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我将再塑生命的历程分为 5 部分, 请同学们在速①课文后围绕下面问题完成板书,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 整理概括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建议: 学生可以在泛①课文后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一步进行品读,体味语言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像大雾中的航船 (课文第 4 自然段 )光辉的起点:我和莎莉文小姐的相识 (课文第 5 自然段 )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文字 (课文第 13 自然段 )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大自然 (课文第 14 自然段 )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爱 (课文第 39 自然段 )因为这一环节的答案来自课文的语句, 所以难度不大, 学生在朗读这些相关语句时就很自然的将注意力从情节把握逐步转移到文本的品读。
第四步: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谈谈对“再塑生命”的理解① 这是课文的教学难点: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研读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精读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 与作者进行真正深入的交流所以以一个看似简单的恼, 痛苦, 愤怒呢? (尤其是对课文第 4 段重点句大雾中的航船进行品读)明确: 又聋又盲的她仅凭触觉无法与外界交流她缺乏和外界交流的媒介, 所以她即便拥有爱也无法感知更无法交流付出, 那么沙莉文老师到来以后呢?我们继续回到文本的品读中去②精读课文 “幸福的复苏” ——莎莉文老师最让海伦高兴的游戏是什么?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课文第 13 段对海伦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明确: 拼写文字使她开始通过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时学生开始逐渐了解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③分小组合作探究:文章3部分“认识文字” “拥抱大自然” “理解爱”之间的关系,这三部分的顺序能否调换?(尤其引导学生精读描写再塑生命历程中的挫折段落,对重点句“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进行品读讨论)通过这样的不断精读和小组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 莎莉文老师教会了海伦•凯勒许多,带领着她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了大自然, 体验人间真情和爱而这都是海伦认识文字, 学会通过语言文字与外界交流后产生的结果, 从而得出探究结论: 莎莉文小姐通过语言文字用爱重新塑造了海伦的生命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灵魂。
第五步:拓展延伸海伦是世界上有名的残疾成功的人士, 你还能列举一些古今中外的残疾人通过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吗?让学生自由列举 (拓展延伸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利于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有时间)教师补充资料,并出示有关幻灯片①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 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 ???②阿炳?: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③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25 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④富兰克林 &8226; 罗斯福:美国政治家, 41 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⑤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 ?、翻译家 ?⑥邰丽华: ] 如果有一天,能够给我有三天的听力第一天,我要听听陪我渡过 20 多年的音乐第二天,要听听关心关爱我的周围的朋友们的声音最后一天, 我要听听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最美妙的声音?……?(如果时间紧张,本环节就放在第七步练习②中做)。
第六步:课堂小结像海伦这样身残志坚的人有很多,他们的生命可以说是不幸的,可是他们用坚强和乐观弥补了这个不幸, 他们要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 回顾生命再塑的历程,想象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 我们不难发现: 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全新方式——通过语言文字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 语言让海伦的生活变得美好, 文字让海伦的爱变得丰富坚强莎莉文小姐不仅通过语言文字教给海伦爱的真谛, 她自己也正是通过语言文字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魔力通过本文的学习也希望同学以后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情节的囫囵吞枣, 更能够认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真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第七步:练习①莎莉文小姐认为: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目的: 让学生在领悟语言魔力的情况下也施展文字的魅力完成语文教学的写作训练)②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 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目的: 从知识能力目标升华到情感目标,也使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六、说板书:板书设计以爱为中心, 教师对学生关爱善导, 学生从爱中获得光明、勇信心和新生,也学会了热爱生活和关爱他人。
七、说对本课的开发:《再塑生命》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点课文,为了上好这节课, 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 在对重难点的突破上,力求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活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师准备多媒体图文课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拓展延伸环节不仅让学生探究主题 “ 爱让生命绽放光彩! ”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身残志坚的可贵八、说得失: ???设境激情, 整体感知, 品读感悟, 拓展迁移, 小结深化五个板块:从教学结构上看,是简明、清晰、有序的;从教学内容上看,既有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又有对重点的品读, 让学生感悟学习海伦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她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学习的精神;从教学流程上看,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教学方法上看,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搭建学生交流的平台,碰撞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领悟爱的真谛”既是对课文内容分析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读相关文章,让学生从不同一 角度理解 爱”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将所看所感,通过文字形式表现出 来。
这个环节是一次写作尝试,学生不仅能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评价, 而且能深入到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老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上还显得不足,需要加强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