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急诊科高热查房-4分析课件.ppt

57页
  • 卖家[上传人]:嘀嘀
  • 文档编号:262644781
  • 上传时间:2022-03-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5MB
  • / 5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热 大冶市中医医院急诊科Company Logo高热的护理234发热基本知识1高热惊厥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提问基本知识发热,又称发烧,是指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发热概述发热程度判断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 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断是否发热,最好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 发热程度判断以腋温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 低热型(37.538) 中热型(38.139) 高热型(39.140) 超高热型(41)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0.4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0.5度 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到39以上,然后下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再反复发作 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l热型弛张热 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或更多,且均在正常水平以上波状热 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波浪式起伏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视为不规则热热型 回归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日,周期性互相交替 发 热 的 热 型 与 疾 病 常见伴随症状咽喉痛、咳嗽、咳痰寒战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出血现象关节肿痛和意识障碍发热的中医病因病机 (一)伤寒感受风寒之邪,卫阳闭塞或营卫不和;或寒邪侵袭,由表入里,邪正相争或寒邪化热,邪热炽盛从而发热。

      (二)温毒风温之邪上受,卫气失于宣扬,或温邪内盛,气分蕴热,或邪入营血,热毒炽盛从而发热 (三)湿热外感湿邪或湿邪侵入热化,留恋三焦,湿热熏蒸从而发热 (四)寒湿外感寒湿或湿邪侵入寒化,阳气被郁,郁而发热 (五)暑湿暑湿侵入,湿郁于内,暑蒸于外,从而发热高热的中医分类中医高热分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外感高热:凡因外感邪毒所致,以体温升高(38.5以上),初起多见恶寒、口渴、脉数等为临床主要特征者,既称外感高热症本症见于温病、伤寒之发病过程中内伤高热: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高热的鉴别诊断(一)中医鉴别诊断1.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实热多见于外感中期,热势较高,病情较急,变化较速,多有热盛伤阴,可见谵语、神昏、动风之象 2.凡是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发热的范畴 。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其热一般为波动无常,时高时退,缠绵难愈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症因内伤发热主要由于气、血、水湿的郁滞壅遏或气、血、阴、阳的亏损失调所导致,故在发热的同时,分别伴有气郁、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 多起于它病之后,必见其它内伤之证候内伤之发热多属虚热,或本虚标实之热,或见于外感迁延,正气已衰之后期阶段,(二)西医鉴别诊断1、感染性发热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衣原体,霉菌性,其他致病微生物2、非感染性发热风湿类疾病,内分泌疾病,过敏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 辅助检查1血白细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细菌感染2淋巴比列增高提示病毒感染3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尿常规大便常规其他:根据病史、症状、体征提供做相应检查持久性高热并发症 心、脑、肝、肾的功能有损害脑水肿(脑病后遗症)、高热惊厥(脑细胞损害)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高热病人的护理(1)卧床休息,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并作好记录2)诊断未明确前,不能过多使用退热药。

      3)体温在395C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用酒精或温水擦浴,高热无汗或有表证者不宜冷敷另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十宣等穴4)高热患者宜半流饮食,并劝病员多饮水,成人每日至少3000ml5)体温骤退时,予以保温,及时测血压、脉搏、体温,注意病情变化6)要注意高热病人口腔卫生、皮肤卫生,预防褥疮,大量出汗者要及时更换衣物,避直接吹风,避免受凉7)对高热出现谵妄、神智不清者应用床栏,防止坠床发生护理措施 加强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按要求测量体温体温在39度以上应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39度以下每日测4次 伴随症状 发热三期 病情观察 护理措施 发热三期特点:产热大于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 保暖高 热持续期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呼吸深而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安全护理退热期特点: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表现:皮肤潮湿、大量出汗由于大量出汗, 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虚脱或 休克现象关注出入量平衡体 温上升期护理措施 加强心理护理1T面色苍白、畏寒、寒战 紧张、不安、害怕心里反应允许家属陪同、耐心解释等精神安慰2皮肤潮红、 呼吸心率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 身心不适合理处理病人需求3皮肤潮湿、大量出汗满足病人舒适的心里,树立信心护理措施 促进患者舒适休息:高热期绝对卧床,以利减少能量消耗,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定时开窗通风。

      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促进毒素及代谢产物排除口腔护理:发热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出现口腔感染,应晨起、饮食后、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皮肤护理:退热期,出汗多,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改变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必要时吸氧:高热期呼吸心率加快,易缺氧给予氧气吸入高热的急救处理 (一)急救处理1、退热措施(1)物理降温:局部(冰袋、冰囊、冰帽、冷毛巾、)和全身冷疗(温水、酒精擦浴、电冰毯)(2)口服解热镇痛药物:巴米尔、百服宁、速克痛等3) 辨证应用口服中成药: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藿香正气胶囊等;清开灵口服液;严重高热伴有烦躁、谵语者可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散4)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4ml,每日34次5)肌肉注射安痛定:2ml,每日2次6)静脉注射醒脑静204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或清开灵204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7)静脉注射来比林0.9g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8) 消炎痛栓剂:2550mg,纳肛,每日12次应用解热镇痛药应密切注意其对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2、支持疗法保障充足的液体、热量、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供给3、针对病因治疗抗微生物治疗 (二)中医治疗急救处理(1)退热1)针剂a.柴胡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3-4次,适用于卫、气分发热b.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3-4次,适用于卫、气分发热c. 醒脑静注射液:本品系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每毫升含生药1克,肌注每次4毫升,每日1-3次;或每次10-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对肺系感染高热疗效较好d.银黄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3-4次,适用于卫、气分发热e.穿琥宁注射液:每次40064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分2次静脉滴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细菌性痢疾f.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营分高热g.大蒜注射液:每次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适用于霉菌感染性高热2)药物擦浴a.用荆芥15克,薄荷15克,煎水擦浴,得微汗而解,适用于风寒外感高热b.用麻黄10克,薄荷15克,用法及适应症同上c.石膏水:用20%石膏煎液擦浴,适用于邪热入里之高热。

      3)针刺一般选穴,上肢取曲池、合谷,配内关、手三里;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手法均采用泻法亦可用柴胡注射液,银黄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常取曲池(双)、足三里(双),每穴注射0.5-1毫升,每4-6小时一次,至大热已退为止4)滴鼻a.三解素滴鼻剂(湖北中医学院附院研制),由柴胡、双花、连翘、青蒿等组成,经提炼成31%的蒸馏液,每次每侧鼻腔3-4滴,每半小时至1小时滴一次,退热效果较好b.复方柴胡滴鼻液:由柴胡、薄荷等组成,制成40%的蒸馏液,用法同上 5)灌肠a.大黄枳实汤:生大黄15克,枳实15克,甘草10克,山药15克,寒水石20克,煎水取汁200毫升,高位直肠滴注或灌肠(保留30分钟左右),每隔2-4小时一次, 体温下降后应视病情而减少灌肠次数或停用本方适用于各种外感高热b.清热灌肠汤:生石膏30克,连翘15克,荆芥15克,薄荷15克,芦根30克,赤芍15克,煎水取汁200毫升,用法同上本方适用于卫分证、气分证或卫气同病之高热c.大柴胡汤:柴胡15克,大黄15克,枳实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白芍15克,煎取200毫升,用法同上本方主要用于胆系高热所致之高热d.大承气汤:大黄15克,枳实15克,芒硝20克,厚朴15克;或用大黄30克;或用蕃泻叶30克。

      各煎取汁150-200毫升,用法同上,其中大承气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效果较好以上灌肠诸方,均应冷却后使用 (2)增液1)10%养阴针(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制,生地:麦冬:玄参=0.5:1:1)用食盐调至等渗;或10%增液针(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制,生地:麦冬:玄参=1:1:1 )用葡萄糖调至等渗;用500-1500毫升静脉滴注,适用于高热伤津2)或用10%葡萄糖液,5%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1000-2000毫升静脉滴注3)增液汤灌肠 (3)止痉凡高热伴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者称为“痉”,即热盛动风乃热邪亢盛,引动肝风,风火相煽所致法当急治其标,可选用下列方法(同时配合退热、增液等方法)1)针刺:主穴为百会、人中、大椎;备穴为少商、委中2)灯火蘸法:用灯草蘸清油点燃,以明火对准印堂、人中、颊车、角孙、神阙、大椎等穴,一触即起,可听见“啪”声,有止痉速效3)止痉散:用1.5克,每日1-2次4)琥珀抱龙丸:每次1丸,每日3次5)至宝丹:每次1粒,每日3次6)紫雪散:每次1支,每日3次7)醒脑静注射液:用法同上 (4)开闭高热闭证,即热入心包,多为热邪内陷所致,每见神昏谵语,口禁目闭,两手握固,痰壅气粗。

      治当醒神开窍,可选用下列方法(同时应配合退热、增液等法治之):1)针刺:用三棱针于十宣放血;或刺人中、曲泽、委中,使之出血;亦可针刺人中、涌泉、素寥2)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热闭亦可用万氏牛黄清心丸、紫雪丹,用法同上3)清开灵针:每次用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滴,用于热闭,亦可用于痰闭 (5)固脱脱证多为高热炽盛,邪毒内陷,阴精耗竭,阳气欲脱所致,即所谓阴竭阳脱,每见大汗淋漓,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救治方法是:1)针灸:凡阴脱者可用灸法,阳脱宜用针刺取神阙、关元、气海,采用灸法,每穴灸15-20分钟;或针刺素寥、内关,配少冲、少泽、中冲、涌泉,一般中强刺激,留针,间断捻转2)参脉针:用5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中静滴,适用于阴脱3)红参:10克,水煎频服,用于阴脱4)参附针:用10-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中静脉滴注,适用于阳脱5)参附汤:红参10克,制附片10克,水煎频服,用于阳脱3、辨证论治小结1、高热是机体在内外病因作用下,造成脏腑气机紊乱,阳气亢盛而引发的体温升高(在39.0C以上)为主症的常见急症2、诊断要根据高热的起病、病势、病程、伴见症状判断属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