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35224987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班是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班,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案例描述一、学前准备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 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生:进了位要加到来2. 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54 208×40 107×130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1. 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3)650×40=2600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2. 第二关:选择超市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见图3)(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A、3 B、4 C、5(4)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32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3. 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 )=2400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案例分析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

      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上课一开始,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初中数学】第三章+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同步习题+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docx 【初中数学】第4章+图形与坐标+单元检测卷+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自主达标测试题+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docx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四首理解性默写+++教师版+学生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初中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初中数学】第二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习题+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docx 【初中数学】乘法公式+自主学习达标测试题+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docx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广东省茂名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甘肃省定西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苏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3章第二节《血液循环》提升讲义(含答案).doc 湖南省岳阳市2025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珠海市2025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仁爱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课时7 Reading for Writing 分层作业.docx 仁爱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Sound Body Sound Mind 身心健康(话题阅读精练).docx 山东省潍坊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含同步解析答案.pptx 江苏省盐城市2025年中考物理试卷附同步解析答案.docx 广西河池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广州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