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时期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及双对数需求的综述分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21570470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时期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及双对数需求的综述分析 孙根年(1961-),男,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与危机管理李晋华(***-),女,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硕士生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快速增长新时期(2000年)以来①,我国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②,国内旅游进入新的加速增长期2003年SARS危机后2004年国内旅游强力反弹,2009年国民经济进入低谷期后2010年国内旅游率先恢复,形成一种受短期危机事件和经济波动影响较小的增长惯性,我们称此为抗周期性国内旅游的抗周期性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一定门槛且人均收入持续高增长条件下呈现的新特征,对该趋势特征的探讨是旅游经济学一个前沿课题  传统观念认为,旅游业具有敏感性及脆弱性早在1995年,Thomes E.Drabek通过访谈及问卷形式对全美9个社区的业主及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提出旅游业对潜在性灾难呈现出一定的脆弱性(Drabek,1995);梁增贤和[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的服务 www. dylw.nET 欢迎光临]解利剑(2011)以桂林为例,分析了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的脆弱性。

      而与此相反,刘树成等(2005)研究发现,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摆脱了早期的大起大落,实现了波动周期适度高位的平滑化;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经济周期的平稳化现象(殷剑锋,2010)在国民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推动下,国内旅游必将进入新的增长期依据国家旅游局相关统计数据,从1994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人均收入增长了8.92倍,年均增长率为14.04%;国内旅游人数从1994年到2012年增长了5倍多,年均增长率为9.541%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而得探究其增长原因,多数研究者强调了收入对旅游业的影响,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和制约居民国内旅游需求的基本因素(孙根年,薛佳,2009),也有研究者从国内和国际等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黄秀娟,2004;宋咏梅,孙根年,2006;刘霁雯,2011),但选取因素略显片面为了提高研究的可比性,本文借鉴其他行业,如用水(张宁,章胜,2010)、铁路(田晟,李彬彬,2009)、民航(田静,等,2009)对弹性的应用,并模拟入境旅游双对数模型的构建(姚沛,等,2011;张玉娟,2008),研究了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的关系和国内旅游弹性系数及其规律,并定量分析了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形成的动力机制。

        以往旅游业需求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消费结构的分析上(周文丽,李世平,2010;程兰芳,2003),汪恒和唐玉娥(2001)阐释了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但以定性估算为主,并未对其进行定量深入分析本文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首先比较旅游业具有脆弱性的观点,提出旅游业抗周期性的概念及其形态学表现形式;其次,利用2000年~2012年全国及城市居民国内旅游统计数据,从弹性角度进行模型化测度和内在机制分析,以探究新时期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形成的原因  2 概念模型、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概念模型  抗周期性是相对于脆弱性而言的所谓脆弱性是指系统易受外界影响,在外部危机事件冲击下而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衰落现象,表现为高敏感度、高风险性、低抵抗力和低恢复力;而抗周期性是系统强大后发展过程具有稳定性和恢复力的体现,是指产业波动周期的平稳化,表现为高应对能力、高反弹能力及较强的恢复能力(Janssen,et al.,2006)2000年以来,国内旅游在国民经济和人均收入持续高增长的推动下进入新的增长期,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居民的国内旅游需求和旅游业的发展,受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具体表现为[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的服务 www. dylw.nET 欢迎光临]:首先,旅游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在经济下滑时,旅游收入受其影响较小且恢复迅速;其次,旅游业易受危机事件的影响,但在危机事件年份之后旅游收入先于国民经济反弹,出现了更高位的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复苏的带动力量。

      抗周期性是国内旅游面对经济波动或危机事件时所呈现出的韧性,其短期表现有抗经济周期和抗危机周期两种形式,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抗经济周期示意图  图2 抗危机周期示意图  图1中,国民经济增长呈现"U型";周期,即经济发展进入某阶段后,较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而难以恢复然而,国内旅游在增长过程中呈现出了"V型";波动,即在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初期略有下降,危机中后期出现了率先恢复,整个危机期下降幅度小、危机周期短、恢复速度快r1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低谷期,r2是经济周期影响下国内旅游增长的低谷期,r3是国内旅游恢复后进入新的增长期因此,r2-r1表示旅游业下降幅度,r3-r1是旅游业恢复能力,(r3-r1)>(r2-r1)是抗经济周期的典型表现依据近12年统计数据,2000年以来游客流量增长率较为平稳,保持在10%左右,旅游收入增长率除个别年份(如2002年、2003年、2005年及2008年之外),也都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率新时期以来,当经济发展受到某些因素影响下滑时,旅游需求下滑有限,且提早出现回升,超过了经济恢复速度,成为经济增长的带动力量 所谓后危机反弹,是指当遭遇突发性危机事件时,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出现相应的衰退,但在危机之后却出现"V型";反弹,时间上"危机周期";较短,危机后的反弹性增长远大于危机衰退,其实质是推迟旅游计划和危机后的补偿性增长。

      也有人认为,后危机反弹是危机之后的"井喷";,是旅游活动一种时间上的"延迟";或"补偿";现象(张广瑞,等,2005)图2中,假设某年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增长率稳定),但旅游业发展受到危机事件影响后出现后危机反弹现象其中,d1是受到危机事件影响后国内旅游跌幅点;d2是危机事件后国内旅游反弹高峰值;r4、r5分别是危机事件前后国内旅游的增长率d2与d1的差值越大说明国内旅游在危机事件后反弹越强;r5-r4为危机事件后国内旅游出现的高位增长  2.2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从形态学角度对国内旅游抗周期性进行探讨,定性阐释了其概念及短期表现形式,说明旅游业已经形成一种惯性增长,同时将抗周期的短期表现形式抽象化,建立概念模型,清晰地展现出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波动的差异其次,为进一步探究其产生的动力机制,从定量的角度选取两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人均收入及旅游价格,来分析新时期国内旅游的增长态势,并以双对数模型为基础,得到收入需求弹性及价格需求弹性,由此阐释国内旅游刚性需求的形成机制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农村旅游业起步晚、发展缓慢,所表现的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本文只选取全国及城市两个样本,分别进行模型构建及弹性分析。

        旅游的价格需求弹性,是指旅游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反应变化关系,反映了价格相对变化引起需求量相对变化的程度旅游的收入需求弹性,是指旅游商品的需求量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反应变化关系,反映了人均收入相对变化引起需求量相对变化的程度本文选取影响需求与供给的3个关键因素:游客流量(国内旅游人数)、人均收入及旅游花费进行判定,得到的模型方程为:Q=f(I,P),并仿照CobbDouglas函数,根据实际进行改进,将其转化为双对数模型:  LnQ=LnK+E1LnP+E2LnI  (1)  其中,Q为游客流量,P为人均旅游花费(即价格),I为人均收入,E1、E2分别为价格需求弹性和收入需求弹性  2.3 数据来源  本文以1994年~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基础数据包括全国及城市两个样本,旅游花费、游客流量、GDP总量和人均收入4个序列①旅游花费包括游客人均花费与居民人均花费两种,一般而言,出游率小于100%时,游客人均花费大于居民人均花费;反之,当出游率大于100%时,游客人均花费小于居民人均花费1994年~1997年的游客人均花费数据,通过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数据计算得到,[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的服务 www. dylw.nET 欢迎光临]1998年~2011年游客人均花费数据取自《中国国内旅游抽样统计年鉴》。

      城镇居民人均花费是由城镇旅游收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计算而得到②游客流量及GDP总量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③人均收入分为全国人均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人均收入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城镇、乡村人口数及比重数据,以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数据,通过公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口比重";计算得到  3 新时期以来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形态分析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用两大指标来度量一是游客流量,其反应目的地的"人气";指数,游客流量越大、人气就越旺;二是旅游收入,反应了目的地的"财气";指数,旅游收入越高,旅游业所创造的经济收益越大下面以全国及城市2000年~2012年数据为例,依据国内旅游抗周期性概念及短期表现形式,利用"人气";及"财气";两大指标对抗周期性特征进行实证检验  3.1 全国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实证分析  2003年"非典";事件造成游客流量的大幅度下降,旅游需求增长出现了199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下滑,国内游客流量增长率为-0.91%,但是紧接着2004年出现了强烈的反弹,增长率达到26.67%,成为增长率最高的一年。

      同样,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由2003年的-11.24%增长到2004年的36.85%,并且在危机年份之后,国内旅游出现了持续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更高位增长,新时期国内旅游呈现出抗危机周期的新特征(见图3)  图3 新时期我国GDP与国内旅游需求增长率变化情况  一般而言,经济的高增长带动旅游收入增长率的提升,经济的下滑也伴随着旅游收入增长率的下降但是,2000年以来,旅游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自2004年高位反弹之后甚至持续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2008年到2012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在10%以下,2008年及2009年成为增长的一个低谷旅游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在国民经济尚未恢复处于低迷期时,旅游业已经回升,旅游收入增长率远远超过了经济的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一支力量这就是新时期以来国内旅游抗经济周期的典型表现  3.2 城市国内旅游抗周期性实证分析  在城市,旅游起步早、发展快且日趋成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23∶1,出游率与人均花费比分别为2.14∶1和2.89∶1杨亚丽,孙根年.城市化推动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时空动态分析[J].经济地理,2013(7):169175.。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 706元,是农村居民的3.1倍,城市居民游客流量占到了全国游客流量的65.3%,人均旅游花费是农村居民的1.86倍根据《2013中国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而得同时,城市掌握着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是与国际接轨的窗口,信息传递快,易受外界影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与周期性在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选取城市作为抗周期性样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见图4)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较强的产业,当遇到危机事件时,人们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会取消或推迟旅游消费2003年受"非典";事件的影响,城市游客流量出现明显下降,图中向下的箭头表示危机事件对国民经济或旅游业的影响但2004年大幅度反弹,其反弹幅度达到30.77%,超过全国游客流量的反弹幅度因此可以得出,城市旅游业发展具有恢复快、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