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著名油画是世界艺术巅峰之作.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3030735
  • 上传时间:2018-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8M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著名油画是世界艺术巅峰之作1、蒙娜丽莎 1503 年-1506 年 莱奥娜多·达·芬奇 意大利 77cm×53cm 板 油彩 巴黎 卢浮宫藏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 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2、入睡的维纳斯 约 1510-1511 年 乔尔乔内 意大利 108.5cm×175cm 布 油彩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无名女郎 1883 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75.5cm×99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4、女占卜师 卡拉瓦乔 油画 1590 年 99×131 厘米 藏巴黎卢浮宫  5、宫娥 委拉士贵支 1656 年 318×276 厘米 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宫  6、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鲁本斯 1620-1625 年 79×54 厘米 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  7、珍珠女郎 柯罗 1868-1870 年 70×55 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8、吹笛少年 马奈 油画 1866 年 160×98 厘米  9、向日葵 1888 年 文森特·凡·高 荷兰 91×72 厘米 布 油彩 《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国南方时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

      画家以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10、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1513-1514 年 265×196 厘米 现藏德累斯顿博物馆 画面上,帷幔向两边缓缓拉开,圣母马丽亚怀抱婴儿基督从云中冉冉降落她的脚边,跪着年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轻美丽的圣徒瓦尔瓦拉,前者穿着沉重的法衣,用手指着圣母应该去的大地,后者目光下垂,虔敬里略带羞怯,似在为母子俩祈祷圣母面容秀丽而沉静,眉宇之间似有隐忧,为了拯救全人类,她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小基督依偎在母亲怀里,他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目光里有一种不寻常的严肃感,似乎他已明白这里所发生的一切11、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 法国 1830 年 油画 260×325 厘米 卢佛尔博物馆 反映 1830 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本画取材于 1830 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 年 7 月 26 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27 至 29 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 年 5 月 1 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

      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1831 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 年后,1848 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 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 1874 年才被送入卢浮宫12、拾穗 弗朗索瓦.米勒 法国 油画,83.5×111 厘米,1857 年, 巴黎卢浮宫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拾穗》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

      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13、玛丽皇后在马赛港登陆 鲁本斯 佛兰德斯 394cm×295cm 现藏于慕尼黑美术陈列馆 《玛丽皇后在马赛港登陆》是鲁本斯为法国皇后以《玛丽.美第奇生平》为标题完成的第 6 幅历史画(共计 21 幅),鲁本斯以半神话半浪漫主义的虚构手法将这真实人物与事件融进虚幻的颂扬环景中。

      美第奇家族是法国著名的名门望族,玛丽·德·美第奇曾为法国摄政皇后这件作品描绘玛丽的宫船刚刚抵进赛富港,她盛装待迎,准备接受法国最高规格的礼仪,船头上戎装的姑娘,身着古罗马的服装,伸开双臂,表示了法兰西的欢迎豪华的宫船下面,许多海中女仙在拽着绳14、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俄)苏里柯夫 油画 1881 年 218×375cm 藏于特列恰可夫画廊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描写了17世纪俄国历史上的一件真事1698年正当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俄国发生了近卫军兵变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立即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兵变画面的背景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墙外和华西里伯拉仁诺大教堂的天球顶身穿海蓝色军装的彼得大帝骑在高头大马上,亲自监督处决“谋反” 的近卫军他的背后是整齐森严的行刑队和一排绞刑架,他的右边是一群外国使节和他的宠臣占据画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动乱的人群,一些农民装束的近卫军家属围绕在六个即将临刑的近卫军身旁,他们悲痛地哭泣着表现了宁死不屈的俄罗斯民族的坚强性格苏里柯夫(1848-1916)善于创作大型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女贵族莫洛卓娃》被称为苏里柯夫历史画的“三部曲” 15、阿尔卡迪的牧人 尼古拉·普桑 法国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被认为是十七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巴罗克(Baroque)大师。

      《阿尔卡迪的牧人》为其代表作在这幅画里,三男一女四位牧人正在辨认墓碑上的拉丁文:“Et in Arcadia ego”,不管 ego 是否死亡本身,整个画面表现的确实是对“死亡”的讨论和思索天色有点暗,有三棵远近不一的树都倾向左边,石墓线条端庄,四个人神态各异画面的右后方,在较暗的地方透出晚霞,这几缕光线使整个画面显得特别优美,这种对幽暗的平衡,使人丝毫感觉不到死亡的可怕的确,使我们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分离”(至于说对“无意识”的恐慌,是荒唐可笑的,因为既是“无意识”,也就不会感觉到失望或痛苦的可能分离”是我和别人的,甚至是我和自己的但这种分离不独死亡才具有死亡只不过表示分离的不可逆转,而其他类型的(“生的”)分离还可以给人一个幻想的机会幻想的可能性在于其本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6、晚钟 米勒 1850 年 55.5×66 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象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辉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象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这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这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这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这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

      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纳、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 19 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17、画家与女儿像 1789 年 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 法国 布上油画 130×94CM 巴黎卢浮宫藏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上述肖像画的特点在这幅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她 32 岁时所作,十分潇洒优雅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