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园林桂花造景历史及其文化意义.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59659511
  • 上传时间:2022-09-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园林桂花造景历史及其文化意义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系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桂花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桂花在园林中造景历史和文化象征意义进行探讨,敬请批评指正一、中国园林中的桂花造景历史(一) 桂花的源起与园林的结缘桂花在中国的历史则难以考证,根据考古资料证实,桂花在我国的生长历史可达到1万年以上广西桂林南郊甑皮岩洞穴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曾发掘出桂花花粉化石但文献中有关桂花的记载,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南山经》中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诗句这些记载的桂树植物,当包括桂花在内当时桂树还成为美的化身,《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说招摇山的桂树是最美好的东西桂花与园林的结缘则是在西汉时期《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掏桂十株”;《三辅黄图》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还载甘泉宫以南的昆明池,池中有灵波殿,以桂为柱,风来自香。

      司马相如《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之赋句可见,在西汉时期桂花就被引种在帝王宫苑陕西汉中市南郑县圣水寺院中有株西汉初年相国肖何手植的汉桂,经1980年14C测定,该树龄为1840年±350年以上表明,在西汉时期桂花就与中国传统园林结缘,进入宫苑、庭院,成为观赏之物二) 魏晋六朝时期的桂花造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兴盛由于政治局势反复无常,当时文人士大夫崇尚清谈高雅、礼佛养性、尊崇自然、反对明教,他们身居闹市而又迷恋自然山水,因之产生了崇尚自然的自然山水园林和寺庙园林桂花树是这两种园林造景形式的应用材料之一这时期产生“蟾宫折桂”之传说,桂花种植极为普遍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广西地区植桂:“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交趾置桂园,桂有三种这里当包括桂花种植造景晋左思《吴都赋》中有“丹桂灌丛”称誉江南植桂情形《南部烟花记》载,南朝陈后主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苑中唯植桂树一株梁人庾肩吾《咏桂》诗:“新丛入望苑,旧干别层城请视今移处,何如月里生当时植桂之况可见一斑 (三) 唐代的桂花造景唐代是中国文化最为发达时期,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开始形成桂花是造园的重要材料之一吴刚伐桂”神话传说对桂花的造景影响很大,当时文人墨客和达官显宦在官邸宅园、园林别业中引植桂花十分普遍。

      唐李德裕在东都洛阳城外建园林别业“平泉山居”,园中遍植各种园林花木和桂花其作《平泉山居草木记》中提及有“剡溪之红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等品类柳宗元贬居湖南永州时曾请人自衡阳移桂花树十余棵,栽植在零陵所居精舍并有诗曰:“谪官去南裔,清香绕灵岳;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离披得幽桂,芳木欣盈握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将杭州天竺寺的桂花移植到苏州城里,并写有《东城桂》诗二首其一曰:“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说明寺庙里也盛植桂花树从唐人咏桂花诗句中也可见当时桂花种植之况李峤《咏桂花》诗有“未植蟾宫里,宁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落满自秋”,是咏唐都长安宫殿里所植桂花李德裕《月桂》诗“何年霜夜月,桂子落寒山”,则是咏园林别业中所植之桂花刘禹锡《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植桂树见怀之作》诗“清淮南岸家山树,黑水东边第一栽”,是咏庭院所植之桂花四) 宋元时期的桂花造景宋元时期,深受桂花传说的影响,桂花造景很普遍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载:“木犀花江浙多有之,清芬沤郁,余花所不及也一种色黄,深而花大,香尤烈;一种色白,浅而花小者,香短清晓朔风,香来鼻观,真天芬仙馥也。

      ……江东曰岩桂,浙人曰木犀,以木纹理如犀也说明桂花在当时栽培之广泛南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今杭州)后,曾在德寿宫赏桂,有象山士子史本,见木犀忽变红色、异香,把接本献于高宗,高宗雅爱之,画为扇面,并题诗“秋入幽岩桂影团,香深粟粟照林丹,应随王母瑶池宴,染得朝霞下广寒可见当时宫廷中桂花种植之多从宋僧仲殊《金菊对芙蓉》词上半阙也可看出临安的桂花造景,词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正清秋佳景,雨霁风凉郊墟十里飘兰麝,潇洒处,旖旎非常,自然风韵,开时不惹,蝶乱蜂狂南宋抗金名相李纲喜爱桂花,晚年退居福州,其书斋命名为“桂斋”,并亲植桂花以明志,写有两首《采桑子•木犀》咏桂花词从宋元时期诗人咏桂诗句也可见当时桂花之造景如宋梅尧臣《临轩桂》有“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诗句,是说临轩植桂欧阳修《谢人寄双桂树子》有“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诗句,则暗示桂花已被移植到诗人庭院中的芍药栏边毛滂《桂花歌》有“玉阶桂影秋绰约”诗句,则是说台阶前植桂范成大《岩桂》有“越城芳径手亲栽,红浅黄深次第开”诗句,则是说在路径旁植桂杨万里《凝露堂木犀》有“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诗句,是说堂前植桂朱熹《次刘彦集木犀韵》有“仙衣才试郁金黄,便觉秋风满院芳”诗句,是说庭院中植桂。

      元倪瓒《桂花》有“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诗句,则是说窗前植桂五) 明清时期的桂花造景明清时期,随着造园艺术的发展,桂花作为造园材料在园林中的造景更为广泛明清时期的史料中记载较多明《学圃余疏》对明代桂花栽培造景情形有较为详尽记载,曰:“木犀吾地为盛,天香无比然须种早黄毬子二种,不惟早黄七月中开;毬子花密为胜,即香亦馥郁异常丹桂香减矣,以色稍存之,余也勿植又有一种四季开花而结实者,此真桂也闽中最多,常以春中盛开,吾地亦间有之宜植以备一种花之四季开者,兰桂而外有月桂长春菊,月桂闽种为佳说明明代桂花有数种品种《客座新闻》载:“衡神祠其径绵亘四十余里夹道皆合抱松桂相间,连云蔽日,人行空翠中,而秋来香闻十里计其数,云一万七千株真神幻佳境《七曲山记》亦载七曲山文昌宫桂花造景之况:“文昌殿后为桂花殿,丹粟秋飘,一邑尽染,弥月尽馥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大盛,桂花是不可缺少的造园树种之一明正德年间著名文人杨升庵在家乡四川新都驿植桂树数百株,作《桂湖曲》,人因呼曰桂湖还沿湖遍植桂花,并于桂花林中建桂花亭他在这里写下了《桂湖曲送胡孝思》名诗,新都驿得名桂湖弇山园是明万历时文坛领袖王世贞在江苏太仓城中所建私园,取意神仙栖息之所,园中多处种植桂花造景。

      其作《弇山园记》记称“芙蓉池之西北度有小桥,崇阜若马脊,皆植桂凡数十百树,曰金粟岭扬州影园是徽商后代郑元勋于明末在扬州所建私园,郑作《影园自记》载其园中植桂造景是“室隅作两岩,岩上多植桂,缭枝连卷,溪谷崭岩,似小山招隐处涉园是清初浙江文人张惟赤在海盐城所创私家园林,园中广植桂花,清叶燮作《涉园记》载其园中植桂:“东接桂林,老桂百株,敷荣密布如幕,……左则桂、梅、桐共百数清南京著名私家园林随园中也植有桂花百株清代扬州园林多植桂花,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白塔晴云水中有桂花屿,种桂数百株,中多老桂蜀冈朝旭园内十字厅,名为青桂山房,厅前有老桂数十株清处平山堂大门在寺之西侧,门内亦植老桂百余株清代扬州有两个金粟庵,都以植桂闻名一处地近南湖,在扫垢山尾,原庵名扫垢精舍,《扬州画舫录》卷八载:“康熙五年,灵隐大殿落成后,八月十三日,早落月中桂子浙僧戴公过扬州,遗四五粒于庵中种之因又改名金粟庵……庵左为桂园,园中桂树是月中种子,花开皆红黄色”另一处在湖上四桥烟雨四照轩前,《扬州画舫录》卷十二述之甚详,曰“轩前有丛桂亭,后嵌黄石壁右有曲廊入方屋,额曰‘金粟庵’……是地桂花极盛花时园丁结花市,每夜地上落子盈尺,以彩线穿成,谓之桂球。

      以子熬膏,味尖气恶,谓之桂油夏初取蜂蜜,不露风雨合煎十二时,火候细熟,食之清馥甘美,谓之桂膏贮酒瓶中,待饭熟时稍蒸之,即神仙酒造法,谓之桂酒夜深人定,溪水初沉,子落如茵,浮于水面以竹筒吸取池底水,贮土缶中,谓之桂水[6]表明此处金粟庵桂花培植之繁盛,甚至还用桂花制出许多饰品如桂球和桂油、桂膏、桂酒等食品保存至今的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中也有桂花造景的实例苏州沧浪亭是北宋时著名文人苏舜钦贬谪苏州所建,取《孟子》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歌,名“沧浪亭”现园为明清时重修,园中多以桂花造景,建有“清香馆”明《卢熊府志》载“木犀亭曰清香馆”取唐诗人李商隐“殷勤莫使清香远,牢合金鱼锁桂丛”诗句,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所题馆前一道漏窗粉墙,自成院落,院内植有桂花数株,苍老古朴,已是百年前物,每逢金秋送爽之际,丹桂吐芯,清香四溢苏州名园留园是明万历时官员徐泰罢官归田而建私人园林,园内用桂花造景,建有“闻木犀香轩”小品,木犀,即岩桂,此处桂树丛生,故名轩有对联一副:“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秋日丹桂盛开,芬芳四溢,香沁心脾苏州名园网师园是清乾隆时官员宋宗元退隐苏州所建,园中以桂花作主景,建有“小山丛桂轩”主建筑。

      取《楚辞•小山招隐》之“桂树丛生山之阿”和庾信《枯树赋》之“小山则丛桂留人”句意,因轩对小山,上植丛桂,故名轩旁主植桂花,苍秀幽雅,入秋清香满院怡园是清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苏州所建私人园林,园内以桂花为景名“金粟亭”,“金粟”是桂花别名,园主人集辛弃疾词为联:“芳桂散余香,亭上笙歌,记相逢金粟如来,芯宫仙子;天风飞堕地,眼前突兀,最好是峰房万点,石髓千尊亭旁四面遍植桂花,峰石林立,景色萧疏扬州著名园林个园桂花厅前、寄啸山庄蝴碟厅西、桂花厅侧,都植有桂花数丛,人坐于厅上,则香盈衣袖 明清时期北方园林中也引植桂花造景,北京著名皇家园林清漪园(今颐和园)中引植桂花、玉兰、牡丹在庭院中,取“玉堂富贵”之寓意今颐和园中尚存有数十株古桂花树,有金桂、银桂之品类,每当金秋时节,园中清香四溢明清时期的造园著作对桂花在园林中配植造景有专门记述明文震亨《长物志》载:“丛桂开时,真称香窟,宜辟地一亩,取各种并植清吕初泰《雅称》也载:“桂香烈,宜高峰,宜朗月,宜画阁,宜崇台,宜皓魄孤枝,宜微飔扬幽韵清《广群芳谱》对桂花的移植有详细记载,曰:“花时移栽高阜半日半阴处,腊雪高拥于根则来年不灌自发冬月撏猪汤浇一次妙。

      又麻糁久浸,候水清浇亦佳蚕沙壅根,浇以清水,来年愈盛北方地寒,九月十月间,将树以土培根,高尺许,外苫盖周密,严涂以泥,半腰向南,留一小窗,暖日开之,以透太阳之气,寒则塞之春分后去其塞,清明后去其苫,无有不活六) 近现代的桂花造景近现代桂花树已作为观赏、食用等多种用途的经济树种,在城市、乡村广为种植公园、风景区、住宅区、机关、学校、乡村、道路,皆可见其绰约身姿,或孤植、或片植,或为绿化带,或为行道树,种植数量之多,地域之广,面积之大,胜于历代目前,全国形成了浙江杭州和绍兴、江苏苏州和南京、安徽六安、湖北咸宁、广西桂林、四川新都、上海等地桂花产区近现代桂花造景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配置造景,主要吸收了我国明清时期园林造园之精华,种植桂花于窗前、院中、角隅、路旁、溪畔、池边、岩际、树下、坡上,构成传统园林的桂花景观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景区多用桂花作西湖秋景的主干树种,突出秋夜赏月的意境和闻香效果安徽合肥市的环城公园的马路两侧的绿化带和护城河两岸均遍植桂花,逍遥津公园、包河公园等也广植桂花二是用桂花作专题布置,在色泽、品种、树形、大小上加以选拔相配,取得良好的观赏效果。

      较为著名的有上海市的桂林公园,收集栽培有国内名贵桂花品种20多个、2000多棵,是国内著名赏桂之处江苏南京中山陵风景区建有灵谷桂园,园中共有桂花树13000多株,建有金桂品种群、银桂品种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