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7804031
  • 上传时间:2017-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0.25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8- 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笔记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编先秦文学[单选、多选]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条关于上古歌谣的重要论述出自《尚书·尧典》 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一关于上古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3.“断竹,续竹,飞土,逐宀六(肉 ) ”这首著名的《弹歌》出自《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4.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首以咒语形式表达的祝词出自《礼记·郊特牲》 5.“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这一流畅叶韵的原始歌谣出自《周易·贲卦》六四爻辞6.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7.关于神话起源的说法有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简答]1.简述神话的性质一般地说,神话即是关于神的故事我国学者对神话的解释,一般是根据马克思有关神话的论说,指出神话的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像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像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 的愿望;(4)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2.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比如关于羿的故事,最早是把羿描绘成为以弓箭射落太阳的神奇的英雄,随着它的流传,这则神话增添了新的内涵如《孟子·离娄下》说:“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批评羿的弟子逢蒙的卑劣行为这样,使这则神话融入了文明时代的伦理观念,加入了道德评判于是,后来的故事就演变成了传说而不是神话了[论述]试述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大抵有两个方面:第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我国数千年的文学发展,为人生的主题始终占绝对优势而这一传统的形成,无疑包括了神话积淀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像的特征,无疑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第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从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诗经》 ,一直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古代神话的滋养。

      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李白、李贺、苏轼等诗歌,都使用了许多神话资料神话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影响也很大,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就是以神话为素材的,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其实就是有神话特点的故事,唐传奇如李朝威的《柳毅》 ,明清小说如《西游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元明戏曲如《柳毅传书》 、 《张生煮海》等,无不与神话有着难解难分的血肉联系便是到了现代,人所熟知的鲁迅的《故事新编》 ,也是对神话故事或改编或径用而创作的小说第二章《诗经》 [单选、多选]1.《诗经》中收录的诗歌的时间断限是西周初到春秋中叶2.《诗经》共有 305 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3.《诗经·七月》是一首农事诗, 《诗经》中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是《大雅》中的《生民》 、 《公刘》 、《绵》 、 《皇矣》 4.关于《诗经》收集的“采诗说”产生于汉代, “献诗说”产生于先秦 18- 2 -5.关于《诗经》编订的“孔子删诗说”最早是司马迁提出的[简答]1.谈谈你对《诗经》情爱诗中大胆直爽与温文典雅两种风格的理解《诗经》中一些爱情诗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 。

      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随着梅子不断成熟,落地日多,她等待求婚者的心情也愈来愈急迫,先是希望男子选好日子来求婚,继而盼望今天就来求婚,最后则说现在就可以成亲,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地展露出来与上述大胆爽直的作品不同,另外一些诗作的表现风格,则呈现为温文典雅如《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描写月下美人的绰约风姿,咏唱自己爱慕、相思之情,明净、纯洁而美丽2.简析《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首先是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重章是《诗经》的一大特色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了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的最后两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二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恋人相思的情感,随着从“三月”到“三秋”再到“三岁”的夸张抒发,层递而进,越来越浓烈这类重章就不是简单的复唱,而是在意义或情思上有所添加。

      其次, 《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据统计, 《诗经》中纯是四言的诗章有 140 篇,四言间杂二、三、五、六、七、八言的诗章有 159 篇,通篇不用四言的只有 6 篇这说明《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再次, 《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诗经》时代的作者,并不知晓音韵的规律,其歌唱的声韵谐调,乃是出于天籁自然此外, 《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3.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诗经》305 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如《伐檀》 、 《硕鼠》一类对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或是表达青年男女的恋情,或是抒发夫妇之间的挚爱,或是表现弃妇的怨愤伤心, “我口唱我心” ,绝无矫情造作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 “惟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狡童》) ;抒发爱恋,则径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 》)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 《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子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如《七月》 ,按照月令顺序,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但是其中不时穿插如“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样的诗句,哀叹农夫穷困微贱的生存状况;又在衣、食、住方面对比贵族和农夫的悬殊差距,虽是平实的叙事,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再如《大雅》的史诗,在叙述周人的历史中,也浓铸着对先祖的崇敬和赞美[论述]1.试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①《诗经》中反映周人的五篇史诗并不是平铺直叙全部历史过程,而是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如《公刘》和《绵》 ,各自记录了周民的一次大迁徙,从准备迁移一直写到开荒造房,定居新址诗作避开正面叙述,着重描写周民在迁徙中的活动和心理感受,尤其注重欢快热闹的场景刻画②周人史诗还有对先祖神化的记述。

      如《生民》说后稷是他母亲踩了天帝的脚趾印而受孕、出生的这种神异的出生,是古来“感生”神话的遗留,周人以此来高尚后稷神圣的身份和地位,带有原始的崇拜心理通过这些描述,塑造了后稷这个给周民带来安定富足生活的半人半神的部族首领的形象 18- 3 -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直接叙事的诗,如大部分《颂》诗, 《大雅》中的史诗, 《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 、 《谷风》 、 《氓》 、 《定之方中》等等直接刻画描写的诗,如《芣苢》 、 《召南·羔羊》 、 《齐风·卢令》 、 《十亩之间》等,这些诗作,没有刻意修饰,只是平实客观地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的诗就更多,前面所分析的社会政治诗、情爱诗中的大多数,都是如此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如著名的《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这样的“比”法显而易见, 《诗经》中运用很多这样的“比” ,基本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

      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和《豳风·鸱枭》 ,是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兴的问题较为复杂,历来众说纷纭大体说来,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就兴与诗歌情思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它与诗歌情思没有意义相关时,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这一类兴,都和比难以截然区分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例子,如《唐风·山有枢》 ,是一首讥刺守财奴的诗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因此在批评实践中也不易区分同一首诗,有人认为是赋,有人认为是比或兴3.试述《诗经》的文学成就《诗经》的文学成就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抒情与写实的相互统一;第二,赋、比、兴的手法;第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色第三章先秦散文[单选、多选]1.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尚书》 ,今文《尚书》的得名是因为它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古文《尚书》是用古文字写定,伪《古文尚书》是指《古文尚书》(今存于《十三经注疏》中)中与汉代传本文字大抵相同的 33 篇外的另外 25 篇。

      2.孔子开创的是儒家思想传统,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3.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是《左传》 , 《左传》的名称有《春秋左氏传》 、 《左氏春秋》 、 《古文春秋左氏传》 4.《战国策》的整理者是刘向, 《春秋》的修订者是孔子5.《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记载了周、鲁、齐、晋、郑诸国的史实[简答]1.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一些士人,或撰作史著,或编纂历史文献,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本来,周王朝及诸侯国均置有史官,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多种官职今存的《尚书》、 《春秋》 ,就保存了殷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史料至战国,社会空前繁荣富强又空前动荡混乱,更加需要认真总结历史,汲取史鉴于是出现了《左传》 、 《国语》 、 《战国策》这样以平易文体写成的历史著作,从而也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2.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第一,形象化的说理 《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老子的道,虚玄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老子》就以鲜明浅近的形象,比喻说明形象性的说理,令《老子》具有了一定的文学色彩。

      第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例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十二章)3.简述《论语》的文学特点《论语》的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