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实习报告4篇.docx
27页野外地质实习报告4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1 南望山南坡,北垭口南侧,地质大学北区西南角公路拐角处,地质大学北门南望山汽车站构造地质学习 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上7: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
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后,老师带我们对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进行辨认,并对南望山的地质进行讲解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
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 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
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石炭系未见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3、构造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磨山向斜:位于磨山113.9-116.4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xx~50。
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公里,宽0.81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公里,区内宽2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040~80,延伸长40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 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
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139米、149.5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主峰高116.4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2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据对武汉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
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接下来我们到了南望山垭口在这里我们对道路两侧的岩层进行测量最后,我们还来到了最后的南望山北门汽车站处,这边我们主要听老师的讲解并观看了断层 野外测量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路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楼,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指导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 实习安排和进度 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实习开始以20xx/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第一天的实习路线是西山实习路线,首先我们观看了西山大断裂,然后沿西山向上爬,在爬上的过程中观察了西山大断裂的地层剖面,到了望海亭,又对滇池进行了观察第二天的实习开始于10号,也就是第二条实习路线,澄江实习路线早上我们到了抚仙湖,,对抚仙湖的几个点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对抚仙湖的形成和水环境特征有了大体了解下午我们去了帽天山澄江动物群,在澄江动物群参观了化石博物馆,还看了澄江动物群的宣传片,之后就返回学校实习结束 第三节 实习地的地理与交通概况 昆明西山古称碧鸡山.为碧蛲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的总称.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区15公里,隔滇池与金马山遥遥相对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绵延35公里.最高峰罗汉峰,海拔2 511米山峦起伏,彤似卧佛,故也称卧佛山隔水相望宛如—丰盈的女子躺卧滇池岸边,有“睡美人”山之美称.三清阁上凿有龙门石窟.为昆明地区第一胜景.西山之名最早见与明天顺六年(1462年),敕赐华庭山,大园觉禅寺圣旨碑“云南府昆明县海西山”。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