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犯罪现象分析》ppt课件.ppt

26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82755642
  • 上传时间:2019-02-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47.81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犯罪现象分析,第三组制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现象的 状况、特点、规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五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革”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后的新时期”,各个时期我国的犯罪情况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究其原因这跟社会历史现实以及国家的刑事政策等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一)状况 这个时期我国的犯罪情况总的来说,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 1952年全国发生的刑事案件比1950年下降很多1950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有51万起,当时人口总数是5.5亿,按当时人口平均,发案率为万分之九点三,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犯罪高峰面对如此混乱的社会治安状况,在建国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肃清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等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并开展了“三反”和“五反”运动,巩固了新生证券的革命政权,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仅仅三年时间,到了1952年,我国刑事犯罪同1950年比较,下降了50%以上1952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有24万起,当时人口总数为5.7亿,按当时的人口平均,发案率为万分之四点二。

      全国基本上扭转了社会治安的混乱局面,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1955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有23万起,当时人口总数为6.3亿,按当时人口平均,发案率为万分之四点三;1956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有18万起,当时人口总数为6.4亿,按当时人口平均,发案率为万分之二点八二)特点 1、反革命破坏颠覆活动猖獗 2、犯罪主体基本上是以旧社会遗留来的反动势力、社会渣滓为主 3、经济领域的犯罪相对突出 4、危险的爆炸性、投毒性的暴力犯罪猖獗规律 1、犯罪与阶级斗争紧密相连 2、国家暴力机器严厉打击,惩罚与控制犯罪的严厉程度和犯罪率成反比第二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一)状况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犯罪,总的来说,呈现出大起大落的发展趋势例如,1959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为20.05万件,当时人口总数为6.72亿,按当时人口平均,发案率为2.98 1960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为20.9万件,当时人口总数为6.62亿,按当时人口平均,发案率为3.2 但是,1961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犯罪案件则急剧上升到42万余件,当时人口总数为6.59亿,按当时人口平均,发案率为6.4 。

      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犯罪高峰1964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为25万件,当时人口总数为7亿,按当时人口总数平均,发案率为3.5 1965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为24万件,当时人口总数为7.2亿,按当时人口平均,发案率为3.3 1966年我国的犯罪率下降为2.4 ,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犯罪率的最低值二)特点 1、反革命犯罪比例逐年减少 2、财产性犯罪大量增多 3、青少年犯罪逐渐增多,但比例较小规律 1、政治决策失误导致犯罪率高涨 2、自然灾害导致人们生活困难,社会治安不稳定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及徘徊时期(1967——1978年),(一)状况 1966年到1976年的“”,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一个非常曲折的时期这个时期极“左”路线的指导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使党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大的挫折和损失,从而陷入了史无前例的严重灾难和内乱根据统计,从1967年的16万起到了1972年上升为40万起,1973年又上升到53.5万起,犯罪率为6 ,从1973年至1978年犯罪的数量保持在54万起左右,出现了建国以后第三次高峰,但是就青少年犯罪而言,却是建国后第一次高峰特点: 1、毛主席号召、共产党动员展开的一种文攻武斗的暴力行为较多。

      2、青少年团伙犯罪开始成长壮大 3、针对共产党员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严重突出三)规律 1、政治动荡,必然带来社会秩序的不稳定 2、国家暴力机器削弱,控制力下降,犯罪率上升 3、政治经济决策失误,犯罪率上升第四阶段:社会主义改革时期(1979——1989年),(一)状况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刑事案件出现了急剧上升的势头据统计,1977年为54万起,1979年为63.3万起1980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犯罪案件总数为75万件,1980年全国人口总数为9.8亿,按当时人口平均发案率为万分之七点七1981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犯罪案件为89万件,1981年全国人口总数为10亿,按当时人口平均发案率为万分之八点九 这是建国以来第四次犯罪高峰1982年全国发生的各种刑事犯罪案件总数74万件,1982年全国人口总数为10.1亿,按当时人口平均发案率为万分之七点四而青少年犯罪案件,80年代头三年,在整个刑事案件中的比率则是高达70—80%这充分说明了青少年犯罪更加集中地暴露出来二)特点 1、青少年犯罪突出,比例高 2、城市打砸抢犯罪、流氓犯罪严重 3、经济领域犯罪异常猖獗规律 1、改革开放初期犯罪率高。

      2、市场经济及其负作用必然导致犯罪增多3、严打具有短暂控制犯罪的效果五、改革开放初期以后的新时期(1989——今),(一)状况 由于我国以前普遍存在“犯罪黑数”,1989年公安机关大力改正立案不实的情况,年立案数为197万起,比1988年增长138.2%比1981年的89万起增加1.2倍1990年全国发生的各种犯罪案件增至221.7万起,比1989年增长12.7%1991年全国发生各种犯罪为236万起,比1990年增长36.7%由于公安机关调整了盗窃案件的立案标准使得1992年的盗窃案件大幅度下降,从而犯罪案件总数下降为158万起,其中重大犯罪刑事案件为45万多起,仍然是上升的凶杀犯罪增长4.9%,伤害犯罪增长4.8%,抢劫犯罪增长24.6%,强奸犯罪增长0.9%,伪造货币犯罪增长17.3%1993年全国刑事犯罪案件立案总数是161万余起,其中重大犯罪案件为53万余起1994年据公安部通报上半年刑事犯罪情况,全国立案刑事案件比1993年同期上升5.9%;其中大案要案比1993年同期上升20.1%据《法制日报》刊文所载,,1994年全国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高达409.5万人,成为第5次犯罪高峰的173.5倍。

      1995年全国刑事犯罪案件仍然是上升趋势,特别是大案要案上升更加突出1997年全国公安机关所立各类刑事案件的总量与1996年基本持平,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刑事案件立案数比1996年有所下降1998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为198.6万件,比1997年增加23%,1999年又比1998年增加约14%进入2l世纪,刑事犯罪又呈现一个新的高峰,2000年,全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数为352万件,至2002年,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数则增加至395万件,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为439.4万件,受理并查处的治安案件数量为487万件,分别比2000年增加20.8%和27.4%,比1995年增加1.71倍和64.1%各种群体性事件、各种经济犯罪、刑事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矛盾突出是重要诱因之一200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又增加到471.8万起从1993年到200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60多万件,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3万多人2005年是近十多年来社会治安开始好转的第一年,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各类刑事案件464.8晚间,比2004年减少7万起,同比下降了1.5%。

      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继续曾高发态势,重特大案件不断发生 2006年,公安机关共立各类刑事犯罪案件465.3万起,与2005年相比基本持平 1~9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334.6万起,同比下降11.2%,共侦破刑事案件148万起,同比上升2.9% 全国爆炸、持枪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9.3%和15.1%; 全国可防性案件全面走低,其中人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5.9%,人室抢劫案件下降17.4%,抢夺案件下降8.5%; 全国公安机关共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1.79万起,同比下降22.1%从全年情况看,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爆炸、放火、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进一步减少,同比分别下降20.3%、12.8%、13.7%和4%; “两抢一盗”犯罪有所回落,共立364.6万起,同比下降1.6%; “黄赌毒”犯罪创近年来新低,案件同比下降16.2%; 青少年犯罪降幅明显,25岁以下青少年作案人员同比下降5.5% 200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刑事犯罪案件474.6万件,与2006年基本持平其中,严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爆炸、放火、杀人、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进一步减少,同比分别下降25.2%、11.3%、10.3%、1.9%和1.5%;抢劫、抢夺和入室盗窃犯罪与2006年持平。

      职务犯罪继续呈现高发和严重化的趋势2005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41 447人,涉嫌贪污、贿赂10万元以上和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8490人;立案侦查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99人,其中厅局级196人、省部级8人;立案侦查金融、教育、医疗、电力、土地、交通等行业和领域涉嫌犯罪的人员7805人;立案侦查私分、侵吞、挪用国有资产的国企人员9117人;立案侦查贪污、挪用公共财产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1931人加强追逃追赃工作,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703人,比上年上升14.5%;追缴赃款赃物和非法所得计74亿多元,比上年上升62.9%2006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3668件,涉案40041人,其中贪污、受贿百万元以上的案件623件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36人,其中厅局级202人、省部级6人特点 1.犯罪数量持续大幅度增加 2.犯罪结构比以前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型但最不断出现 3. 犯罪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 4. 犯罪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犯罪的趋势,趋势 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三降三升:严重暴力犯罪、重大侵犯财产犯罪和青少年犯罪下降,拐卖妇女儿童、涉黑犯罪和职务犯罪有所上升。

      二是两突出、两控制一增长恶性案件和电信诈骗案件突出,得到控制的是危险驾驶和涉黄、赌案件,增长比较多的是经济犯罪案件 三是两关注:指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和非物质性贿赂案件 四是两趋势:涉及的是互联网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犯罪率,在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界定是14周岁至25周岁从2007到2010年的犯罪总体情况对比,全年犯罪人数在200人左右,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均在十人以上,总体增减幅度呈现上下波动的不稳定状态2010年犯罪人数较大幅度下降,未成年人犯罪率较前三年平均犯罪率上升1.1个百分点,四年未成年人平均犯罪率为6.21%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人数在50人左右,犯罪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四年平均犯罪率为27.33%,2010年较2009年增长10.43个百分点,增长率明显较大,结合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可见在2010年度18周岁到25周岁的青年犯罪人数剧增,大学生犯罪率,大学生群体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文革”前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并不突出,仅占20%-30%,其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约占1%; “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占犯罪人数的6O%,大学生犯罪上升为2.5%; 从70年代后期开始,青少年犯罪呈现逐年上升之势,近几年来占到了刑事犯罪的80%,大学生犯罪占到了青少年犯罪的17%,占高校总人数的1. 26%②更为严峻的是,大学生犯罪呈逐年增加趋势: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 5%, 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 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