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杨树灰斑病的识别和防治方法.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2340041
  • 上传时间:2022-07-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6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杨树灰斑病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许晶 王东涛楊树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杨树栽培过程中发病比较普遍,在杨树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都可受其危害,但发病最严重阶段是在幼苗幼树阶段,严重制约了杨树的生长发育,该病分布范围比较广,在三北地区和华东地区普遍发生,在东北三省、河北、陕西、新疆等省为害比较严重造成多种树木的叶片和嫩梢枯焦、早落,多顶苗或顶梢枯死,茎肿,干部溃疡,树木生长缓慢,移栽后成活率低,严重时幼苗死亡,留床苗和平茬苗发病最为严重1症状和类型划分杨树灰斑病划分为三种症状类型,主要是根据病原菌侵染的不同部位来划分的灰斑型:感病树叶开始时生出水渍状圆形斑,很快发展扩大呈不规则形、变成了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四周为褐色中央灰白色的褐色斑,近圆形,斑块上出现许多黑色小毛点,在潮湿的天气容易出现灰绿色霉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许多个霉点成片相连,后期病斑常连成大块坏死性黑斑,叶背面没有明显界限,叶片发病后下垂,失去支撑能力,很快枯萎脱落,嫩叶受到危害时,病斑发展比较迅速树种不同,叶片病斑的颜色也不相同,有灰绿色、绿褐色、和锈褐色等黑斑型:下雨后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发病部位多数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并迅速发展扩大,最后形成大块状坏死性黑斑。

      呈不规则形状,黑色,在病斑上产生黑绿色霉层枯梢型:又称"黑脖子"病,树的嫩梢被病菌侵染以后,发病部位的组织很快变黑甚至坏死,向下弯曲低垂 灰斑病在嫩梢发病为黑梢病嫩梢受病菌侵害后产生梭形的黑色病斑,表皮变成黑色,病斑逐渐扩展,最后将整个枝梢环切,导致上部枝叶很快全部变黑枯死,病梢常失去支撑力弯曲下垂或由此处折断,俗称“黑脖子”,杨树顶梢受侵染折断后,在病梢下部会长出一些嫩梢,形成无主梢的多头梢肿茎溃疡型:在苗木的茎干皮部,开始产生椭圆形褐色病斑,长度1~4厘米,后失水下陷变黑,病斑中央逐渐变成白色,出现黑绿色小点随着树木的生长发育和病斑的不断发展,病开始肿大,纵向裂开,露出变成红色的木质部2 病原菌杨灰星叶点霉(Phyllosticta populea Sacc)和杨棒盘孢(Coryneum populinum Bres)是引起杨树灰斑病的病原菌多为杨棒盘孢菌,以无性世代较为常见,该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棒盘孢属分生孢子梗呈褐色,有1~2个横隔,分生孢子盘宽40~160微米,分生孢子浅褐色,梭形,2~3个横隔,一端呈印状弯曲,中间细胞较大,分生孢子大小(25~40微米)×(6~11微米)。

      其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的东北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 mandshurica)3 流行规律: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3-27℃,在相对湿度95%以上或水滴中萌发最好越冬后的孢子萌发率超过50%以上时,具有侵染能力,成为侵染源随气流和风雨传播,落在新生杨树叶上,萌发产生芽管,由表皮细胞缝或气孔侵入叶内潜育期5-10天,发病后2天就可以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这些新的分生孢子成熟以后再度侵染,一年可以发病好几次进入秋天,病菌随着树叶落到地表面越冬次年春季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又开始新的循环某些地区一年在5月下旬和7月初发生两次高峰,也有的地方8月末开始到9月末结束,发病较晚,该病病因和空气湿度、降雨关系密切 ,每当降雨6-8天后发病率增高,7月份雨量增大时出现“黑脖子”症状;一年生苗木发病较重在低洼地块、林间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发生提早并且严重不同的杨树品种,抗病能力也不相同,一般幼苗发病比大树严重,苗圃地受害严重,留床苗和大龄苗由于病菌含量积累多,受害较严重4 防治措施4.1加强监测预报要加强对杨树病害、虫害的有效监测和预报,要密切关注杨树灰斑病的发生发展动态,发现林木得病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治疗,防止杨树灰斑病病情扩散和蔓延,造成大的灾害。

      4.2种植抗灰斑病品种杨树灰斑病病菌越冬主要是随着落地的病叶和感病枝梢,容易感病的杨树品种有小黑杨、小青杨和青杨等,较抗病的杨树品种有新疆杨、银白杨和加杨等,育苗和造林时要选植抗病品种,要在当年种植秋季和次年开春前彻底清除落地病叶及感病枝梢,消除侵染源4.3育苗地选择为防治杨树灰斑病早期病害,育苗地应尽量不选在低洼地块和靠近水沟的地段上,苗圃地块要实行轮作,避免重茬连作;新育幼苗的苗床要和感病的大苗区或大树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以减少病菌侵染机会4.4密度合理育苗时密度要合理,适当稀植,扦插苗密度不宜过大,合理密植有利于增加苗圃的通风、透光、降湿,使病菌失去大量繁殖的条件,对及时除掉苗圃四周大树下的萌条,利于增强圃地的通透性4.5加强苗木田间管理科学间苗和定苗,当叶片密度过大时可通过适当间苗或打去底叶3~5片的方法通风降湿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除掉,减少越冬病源,要做好苗圃和造林地的选地整地工作,避免雨季积水,降低苗圃和林地的湿度6月末发病前,喷洒 80%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时可喷洒 50%的多菌灵及或70%甲基托布津 600 倍液, 15 天一次,共喷3-4次,均可收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152300 黑龙江省海伦市国营井家店经营林场)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