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河全河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情况介绍.doc
3页丹河全河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情况介绍丹河属于潍坊市控重点河流,也是寿光市主要河流之一,由 上游昌乐县经寿光市纪台镇入境,流经纪台、稻田、洛城、上口、 侯镇等5处镇街后,在我市侯镇出境,境内全长56.8公里受自 然条件限制,丹河水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上游昌乐县2个污水 处理厂及我市3个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尾水,上游来水占比约70% 左右我市历来高度重视丹河生态治理工作,积极打造流域"治 用保"治污体系,先后投资近亿元多次对丹河进行了高标准的清 淤治理和生态修复;于2013年封堵了丹河沿途全部污水直排口 ; 又于2015年对全市污水处理厂提出了出水水质达到 COD<40mg/L ,氨氮S2mg/L的要求,目的就是改善丹河流域生态 环境,确保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市 干旱少雨,丹河上游无新鲜水源,主要是污水处理厂尾水且执行 的是国家一级A标准,所以仅仅依靠水体自净能力,丹河水质 不可能稳定达标基于此,我市转变流域治理思路,决定以丹河 为试点,提出了在全河道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上游来 水及我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进一步净化的设想,并形成了 《寿光市丹河生态治理工作方案》立即组织实施。
丹河全河道人 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由山东省环科院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由 我市水利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于2015年12月份动工建设该工 程总投资约750万元,采用溢流坝+河道走廊湿地多级串联组合 工艺,在河底比较陡的河段,通过新建37座溢流坝抬高河道水 位;通过清淤和土方调整,在40余公里的河道内栽植抗水性强、 净化性能好的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约1000亩工程设计接纳 水体水质COD<50mg/L ,氨氮<2.5mg/L ,通过溢流坝跌水曝气充 氧、水生植物净化后出水水质达到COD<40mg/L ,氨氮<2mg/L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目前该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正在进行水 生植物的培育养护,从近期监测数据看,丹河经过湿地后水质主 要污染物COD降解约20%以上,氨氮降解约60%以上,这说明 丹河湿地正逐步发挥积极的生态环境效益,并且随着水生植物的 不断生长,湿地水质净化能力还将继续增强丹河全河道湿地在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还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丹河水质得到深度净化处理污水处理厂符合一级A标准的外排水通过河道湿地生态净化成符合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的 水体,不仅消除了二次污染,还满足了淡水资源匮乏的下游盐碱 地农田灌溉需求。
二、节约土地如果在丹河下游建设生态湿地对丹河水质进行净化,则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在丹河河道内建设生态湿地,可 节约土地700余亩三、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自2015年我市提出各污水 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COD<40mg/L ,氨氮<2mg/L的要求,严于 国家一级A标准的同时也增加了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下一步, 我市将借鉴丹河经验,境内其他河流也建设全河道人工生态湿地 水质净化工程,污水处理厂出水恢复一级A标准,初步测算,每 年可节省污水处理费用约5100万四、增加了河道湿地景观功能通过建设河道生态湿地,提 高了水位,净化了水质后,植物生长更加旺盛,有利于鱼类繁殖 生长眼前的丹河水清岸绿,河内鱼类重现,河面野鸭不请自来, 宛如一条水生态景观长廊,部分河段景观湿地已成为当地居民生 活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栖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