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校园人物雕像及发展趋势探讨.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836535
  • 上传时间:2018-07-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5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校园人物雕像及发展趋势探讨一、校园人物雕像基本类型校园人物雕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1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具体人物雕像和抽象人物雕像具体人物雕像是以具体的人物为主题,有历史人物、革命烈士、领袖人物、科学家等如许多院校设置伟人雕像,有些院校设置的科学家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雕塑等抽象人物雕像并不涉及哪位具体人物,是以概念化的人物为主题烘托校园里的学习气氛2.按功能可分为标识性人物雕像、主题性人物雕像、装饰性人物雕像标识性人物雕像作为某一区域的标识,其题材的选择应与该区域有紧密联系、深刻渊源和不解情节;造型有原创的立意,既符合表现主题需要,又要有鲜明视觉形象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如几所中山大学的孙中山雕像,南开大学的周恩来雕像,吉林大学的白求恩雕像,湖南大学的毛泽东雕像等主题性人物雕像是以具体人物内容、典故、传说为线索,反映一定文化特征, 这类人物雕像以纪念性题材较多,以写实手法表现如许多院校为在本校的创立和建设过程中曾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校长或领导人设置雕像 装饰性人物雕像通常是以人物雕像作为大空间的装饰,自由、柔和创造人性化环境空间3.按一个主题雕像表现人物数量可分单体雕像和组合雕像单体雕像是一个主题、一个人物。

      组合雕像是一个主题、两个以上人物雕像如以孔子雕像为例,许多院校孔子是单体人物雕像, 而华南师范大学以孔子与其两弟子组成组合雕像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教诲” 、厦门大学“世纪的嘱托”等都是组雕形式4.按人物雕像的数目可分为单件雕像、系列雕像和雕塑园单件雕像是一座雕像、一个主题系列雕像是在单件雕像的基础上,以两座雕像以上,每座雕像有各自主题,且主题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主题思想的“链”如南京大学闽行校区以多位科学家为题材组成系列雕像,武汉大学在校园不同区域中以多位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作出贡献的校长设置系列雕像,复旦大学多位有突出贡献的教授设置系列雕像等雕塑园是在一定地域内,以表现形式、创作手段等各异的多座雕塑为主要造园要素,雕塑与地形、绿化、水、园路、建筑小品等其他造园要素结合,构成的园林境地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名人园多位名人浮雕与廊、亭、绿化等组合,形成的雕塑园5.按表现手法可分为园雕、浮雕、透雕等三种形式园雕,独立在空间,立于地面或悬于空中,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的雕塑浮雕,被压缩在平面上的一种雕塑形式透雕, 又叫镂空刻,是没有底板的单面或双面的浮雕6.按材料可分传统材料、 现代材料两大类传统材料主要有石、 水泥、木、铜、 铁等。

      现代材料是相对传统材料而言, 主要有塑料(包括玻璃钢)、玻璃、钢铁(包括不锈钢) 、合金、光、电等二、校园人物雕像功能1.寓教育人“环境育人,空间育人” ,这一教育信条贯穿校园环境建设校园人物雕像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 校园人物雕像通过被解读,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其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体现校园文化校园本身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文化载体,特定的校园环境是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载体,也是那段历史记录如果说文化是校园的灵魂,那么,校园人物雕像就是校园灵魂的最好象征物3.美化校园环境一件好的雕塑作品其独特的魅力在于能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视觉的焦点,又能以其视觉张力作用于校园环境, 并与之协调、融为一体,得到一种很好的视角愉悦空间4.提升学校品位学校的个性源于校园文脉的积淀,富有个性的校园人物雕像, 才能体现一个学校的风采和与众不同的面貌校园人物雕像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庸品, 它在校园环境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件优秀的雕像可反映一所高校的文化底蕴, 也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者, 更重要是校园人物雕像能从深层次上提升学校的形象与品位。

      5.彰显校园特色近几年来高校的校园不断向大规模方向发展,但在突出校园特色,提炼独特魅力方面关注不够, 显得呆板、生硬, 校园缺乏生气和活力,在重要场所或景点处点缀富有人性化的雕像可彰显一所学校的发展轨迹与厚重历史,既显得朝气蓬勃,又历久弥新,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彰显校园特色三、校园中设置人物雕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需要慎重从事在校园中设置一座人物雕像要达到上述功能特征不是很容易的事,因此,对此项工作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调查研究,慎重从事在选题及策划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在作品的选题上,从校园文化中提炼并遴选与本校有关的知名人士、历史事件如北京大学李大钊雕像、 清华大学朱自清和吴晗雕像、 武汉大学李四光骑驴选址雕像、河南大学林伯渠雕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思园的陈毅雕像、中央音乐学院聂耳石雕、 南京林业大学及北京林业大学设置的我国著名林业家梁希教授雕像、 农业大学抽象农业建设者主题雕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艰苦奋斗”雕塑、医学院校设置李时珍及张仲景雕像等 (2)人物雕像所反映的人物具有个性、时代等特征如武汉大学闻一多雕像其表现革命者对旧社会的深忧山东大学华岗雕像其严谨治学的人物形象,犹如老校长时刻鞭策后人,秉承“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之校训。

      3)人物雕像的主题明确以后,设置地点要切合校园总体规划的同时, 其主题思想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如大连理工大学刘长春雕像安排在以其命名的体育馆旁,武汉大学闻一多雕像设置在老文学院旁(因闻一多是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第一任院长),北京林业大学体育场旁“健儿”雕像等 (4)雕塑创作具有较强艺术性,校园人物雕像在创作中,委托雕塑家精雕细刻,切忌粗制滥造,降低艺术的审美价值2.适宜观赏位置(1)任何人物雕像必然存在着一个视觉最好的最佳视角,因此,在确定雕像的具体位置时,应该把最佳视角安排在人流最大的方向,并且雕像周围有一些必要的建筑和绿化处理,以便把人流引导到最佳的方向如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雕像设置在道路节点上,并在路两侧用行道树处理,形成雕像的夹景 (2)从水平方向观赏可分平视、仰视和俯视具体人物雕像以平视效果最佳,因为雕像与观赏人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可获得与记忆相吻合的视觉效果另外,为提升雕像人物的艺术形象,常采用设基座或实物扩大手法,从而达到仰视效果3)观赏人在不同的观赏距离,获得不同的观赏效果,达到不同的目的在三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可观看到景物的全貌及周围环境;二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 基本能看到景物整体; 一倍景物高度的视距时,只能看到景物局部或细部。

      充分利用这一原理,根据人物雕像的不同表现需要, 设置最佳的观赏视距 如华中科技大学校大门的毛泽东雕塑,在三倍景物高度的视距外设置广场入口,二倍景物高度的视距处为广场活动场所, 一倍景物高度的视距筑瞻仰台大连理工大学毛泽东雕塑四周根据不同景物高度的视距设置观景台、绿化带等3.运用必要配景运用创造前景、 背景等必要配景手法, 既能增强人物雕像的艺术感染力,又能协调人物雕像与校园环境,使之融为一体如华中科技大学爱因斯坦雕塑周围用绿化、花架、景观灯做配景,山林植物为背景,主题十分突出 武汉大学李达校长雕像安置在校园中心区的樟树林中,周围用杜鹃、南天竹等小灌木和山石处理,雕像与环境十分融合武汉大学王世杰雕像、 王星拱雕像等以绿化为背景, 景墙、座凳、装饰小花坛等作配景, 增强了雕像的纪念氛围 山东大学图书馆前小广场设置屈伯川博士雕像,雕像位于广场中央、面对图书馆大门,在广场铺地处理同时,用景墙做雕像背景景墙广场的边界,同时又成为图书馆大门对景,雕像与建筑融为一体4.忌“墓地化”特征在校园内一个小环境里, 最好只设置一座雕塑, 使其成为这个小环境中吸引人们视线的中心对人物雕像,特别是具体人物雕像,不宜成排成列集中布置,因为每位具体人物的特性等各方面不尽相同,集中布置难以做到协调统一。

      如果将多座人物雕像布置在一个小环境中,采用同种雕塑材料及表现形式,必将形成“墓地化”特征,难免会成为败笔 如武汉某院校在进校主干道绿地上,并排布置三位老校长雕像,喻意源远流长但在创作手法、材料、尺寸大小等都无变化,建后遭受质疑,以至于不得已拆除无独有偶,某大学学院在校园绿地中,先后安置本学科开拓者、已故三位院士的人物雕像,造景手法单调、建材雷同、创意呆板,给人压抑感,失去校园活泼的环境气氛四、校园人物雕像发展趋势1.造景手法多样化中国高校校园人物雕像发展起步较晚,大致经过了以下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化大革命” 时期以毛泽东主席和工农兵为题材,高高在上、体量巨大, 造型手法概括写实的校园中心广场雕像如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等许多大学设置的毛泽东主席雕像第二阶段中,以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为创作题材的校园人物雕像与前一阶段相比, 其艺术语言更加丰富, 形式创新和新材料使用上更为突出第三阶段直到20 世纪末期,出现了环境雕塑校园人物雕像体现与空间的一种融合和交替, 突破了传统空间的约束,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多种园林造景手法,使其本身与大自然中的植物、 水以及构筑物等环境要素融为一体,相互衬托。

      如厦门大学芙蓉湖区在湖心岛上设置厦门大学“世纪的嘱托——陈嘉庚与学生”组雕,整个雕像与校园“嘉庚式”建筑、湖水、绿化等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而且体现了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精神,校园雕塑达成为物化的精神载体,反映了学校特定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2.人、雕塑、环境的互动人是环境的中心,又是环境整体中的一部分,人、雕塑、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互助并且循环的过程,人创作了城市雕塑, 而环境给雕塑提供了“归宿”,雕塑因而成为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另一方面,环境借助雕塑语言更为深刻明确的思想观念,提升了自身的质量与品位,人又从环境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快乐与审美, 在满足人们对环境需求的同时,城市雕塑也在不经意中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人塑造了城市雕塑,雕塑也塑造着人人、雕塑、环境建立了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校园人物雕像与人、环境的互动,雕像体验和感知过程,不仅依靠视觉感受,而且依靠触觉的体验,通过对人物实体雕像搂一搂、抱一包、摸一摸,在雕像与人体相接触、相感应、相比较的过程中,启发人心灵潜层本能的情感反应,从而产生互动如山东大学闻一多“沉思”雕像,将雕像人物与板凳结合,在板凳处留空座,使学生在空座上, 直接与雕像对话,感受、追溯名人的思想。

      西安交通大学“古韵新声” 雕像运用古代与现代的对话,将观赏者的思想引入雕像之中,达到人与雕像的互动3.多种材料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校园人物雕像的取材突破了传统的石、铁、铜等材料,向多种用材方向发展从而为人物雕像的创作手法、工艺手段等提供了较大空间 如武汉大学周鲠生雕像用钢化玻璃刻雕像文字说明作背景,创作形像新颖4.受多元文化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大学教育必将与世界各国接轨, 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 又受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这种外界多元文化对校园人物雕像的选题、表现手法等将产生一定作用 如北京大学是一个人文圣地, 在北大勺园荷花池北侧的草坪上的塞万提斯铜像, 体现北京大学大无畏精神和北大人在新文化和五四运动中发挥的先锋作用武汉大学校园设置的为中、 法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法国著名作家、外交家阿兰 ?佩雷菲特雕像,反映了该校在传播两国文化中的地位,也是中国与法国人民友好的写照五、结语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 而人物雕像是体现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人物雕像在挖掘校园文化,增添校园文化内涵、寓教育人、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品位、 彰显校园特色等有重要作用。

      随着校园和校舍建设的发展, 校园人物雕像在融于校园环境的同时,向造景手法多样化、注重雕像的互动、 多种材料应用、受多元文化影响等趋势发展文章摘自:河北伟通雕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