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20年8月整理).pdf
121页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教学案例 案例 1 认识空气 案例 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 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 4 观察月相 案例 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 6 水火箭 第一部分 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 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 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 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 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 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 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 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 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 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 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 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 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 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 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 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 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 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 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 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 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 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 象,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 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 维培养功能;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 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 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 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 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 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 个体条件的不同,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 公平的 学习和发展机会 (二)倡导探究式学习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5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证 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 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 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 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 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 主动探究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 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 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发展学 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求善求美 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和热爱科学的品 质。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 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 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 本质、科学思想、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 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 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6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 促进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 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 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 探究,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 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 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 力的学习者 三、课程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 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 育的实际情况。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 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 级三个学段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 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每个方面分 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 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 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7 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 6 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 6 个 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 3 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 选择了 3 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的 18 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 内容,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这四大领域的 18 个主要概念被分解成 75 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的课程内容 中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因此,课程内容部分还 针对每个主要概念设计了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参考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 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 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 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 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 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 乐于探究、与他 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 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8 本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 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一)科学知识总目标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 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 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 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个领 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领域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1-2 年级 3-4 年级 5-6 年级 物质 科学 观察、描述常 见物体的基本特 征;辨别生活中 常见的材料;知 道常见的力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 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 动,认识力的作用;了解不同 形式的能量 初步了解常见的物 质的变化;知道不同能 量之间的转换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9 生命 科学 认识周边常见 的动物和植物, 能简单描述其外 部主要特征 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 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 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 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 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 行简单分类;初步认识人体的 主要生命活动 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 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 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 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 多样性 领域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0 1-2 年级 3-4 年级 5-6 年级 地球与 宇宙科学 知道与太 阳、月球相关 的一些自然现 象;知道天 气、 土壤等 对植物和人类 生活的影响 知道太阳、地球、 月球的运动特征,知 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 自然现象是有规律 的;初步了解地球上 大气、 水、土壤、岩 石的基本状况;初步 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 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 源和能源,以及大自 然中的一些自然灾 害。
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 一些星座的基本概况, 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 化分别与地球自转和公 转有关;初步了解地球 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 循环、地壳运动有关的 自然现象的成因;认识 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 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 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技术 与工程 认识身边的 人工世界;了 解常见的工 具,知道简单 工具的功能和 使用方法;利 用身边可制作 加工的材料和 知道人工世界是设 计和制造出来的;意 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 加精确、 便利、快 捷;知道设计包括一 系列步骤,完成一项 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 合作,需要考虑很多 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 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 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 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 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 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 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 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1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一)科学探究总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 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 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 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 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 生活问题。
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