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磁粉检测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磁粉检测人员资格、全体设备、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等内容 本规程按JB4730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外观、近外观缺陷的检测得志《容规》和GB150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非荧光湿磁粉的连续磁化技术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制,其参数规定的更概括 2.检测人员 2.1 检测人员务必经过培训取得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2.2检测人员未经骄正或经骄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每年应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磁粉检测设备、工具和材料 3.1设备 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的规定 3.1.1提升力 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 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错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外观间隙为0.5mm) 3.1.2标准试片 压力容器一般使用A1-30/100型标准试片,用于检测磁粉检测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了解被检工件外观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向是否正确。
3.1.3 标准试片的使用方法 A型标准试片适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通明胶带将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但不得笼罩试片上的人工缺陷试验时边磁化边施加磁悬液,以人工缺陷明显显示来确定磁化模范 3.2磁粉及磁悬液 3.2.1磁粉: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并应与被检工件外观颜色有较高的比较度磁粉粒度和性能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B/T6063的规定 3.2.3磁悬液:一般悬浮介质为水磁悬液的浓度的测定采用磁悬液的浓度测定管举行一般浓度应操纵在10-25g/L的范围内或按制造厂的推举 3.2.4磁悬液施加:磁悬液施加可采用喷、浇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 3.3磁粉检测程序 a)预处理;b) 磁化;c) 施加磁悬液;d) 磁痕的查看与记录;e) 缺陷评级f) 退磁;g) 后处理 3.3.1.磁场强度选择采用磁轭磁化工件时,用A1-30/100型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确定磁场强度和方向是否正确 3.4被检测外观的制备 被检测区域外观不得有铁锈、氧化皮、油脂或其它粘附磁粉地物质外观的不规矩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那么应作适当的修理。
3.5检测时机: 焊接接头的磁粉应在焊后举行;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至少24小时后举行 3.6磁化技术 3.6.1采用连续磁化方法在通电磁化的同时,施加磁悬液,持续磁化时间为1-3秒,停施磁悬液至少1秒后才可中断磁化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二次, 3.6.2磁化方向: 采用纵向磁化(磁轭法)被检工件的每一被检区至少举行两次独立的检测,两次检测的磁力线方向应大致相互垂直 3.6.3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操纵在75mm~200mm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中心连线两侧各50mm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15mm的重叠 3.7磁痕显示的分类和记录 3.7.1磁痕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伪显示 3.7.2长宽比大于3的缺陷磁痕,按条状磁痕处理;长宽比小于等于3的缺陷磁痕,按圆形磁痕处理 3.7.3缺陷磁痕的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等于30度时,作为横向缺陷处理,其他按纵向处理 3.7.4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向线上且间距小于等于2mm时,按一条磁痕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缺陷磁痕之和加间距 3.7.5长度小于0.5mm的磁痕不计。
3.8.缺陷磁痕的查看 3.8.1缺陷磁痕的查看应在磁痕形成后立刻举行 3.8.2缺陷磁痕的评定应在可见光下举行,工件被检处可见光照度应不小于500lx 3.8.3当辩认细小磁痕时,应用2-10倍放大镜举行查看 3.8.4缺陷磁痕的显示记录可采用照相、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式记录,同时应用草图标注 3.9 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3.9.1以下缺陷磁痕不允许存在: 3.9.1.1 任何白点和裂纹; 3.9.1.2 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 3.9.2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质量分级见表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