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工程考试复习重点.docx
12页基础工程复习要点一、地基勘察1、场地与地基的概念答:①场地:指工程建筑所处的和直接使用的土地.② 地基:指场地范围内直接承托建筑物基础的岩土2、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答:3、 地基勘探方法有哪些.答:①地球物理勘测:用物理的方法勘测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埋藏 深度等得一种勘测方法② 坑槽深:也称为掘深法,即在建筑场地开挖探井、探坑和探槽,直接 观察地基岩土层情况,并从坑槽中取高质量原状土进行实验分析③ 钻探:用钻机向地下钻孔以进行地质勘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勘 探方法④ 触探:是一种勘探方法也是一种现场测试方法•分:动力触探和静力 触探、二、浅基础1、地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与基础(浅基础与深基础)的概念答:①天然地基:地基内是良好的土层或者上部有较厚的良好土层,一般 将基础直接做在天然土层上人工地基:加固上部土层,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再将基础做在这种 经人工加固后的图层上② 浅基础:置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柱基或墙基) 以及埋置深度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箱形、筏型基础),不 考虑侧面摩阻力.深基础:直接做在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埋置深度超过m或 大于基础宽度,计算时考虑摩阻力的基础。
2、 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荷载取值的规定答:①允许承载力设计方法 A三S/[R] [R]地基允许承载力②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S/A=p< Pu/Fs Pk= (Fk+Gk)/AWfa③ 可靠度设计方法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划分,应符合的规定;答:①等级划分:甲乙丙三级高到低最根本规定:a. 所有等级建筑物的地基设计都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b. 设计等级甲级和乙级的建筑物均应该按地基变形设计.c. 丙级建筑物除规定的情况外,可以不做变形验算d. 对经常收到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水工结构和挡土结构,除 了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还应该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e. 在确定基础或桩台的高度、支撑结构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的内力,确 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作用组合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作用的基本组合, 并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f.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定采用, 但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0.4、浅基础的设计步骤; 答:①阅读和分析建筑物场地的地质勘查资料和建筑物的设计资料,进行相应 的现场勘察和调查.② 选择基础的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③ 选择持力层,决定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④ 确定地基基础设计的承载力和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组合,计算基础的初步尺 寸.⑤ 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进行必要的地基计算,包括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以及 承载力的验算,地基变形验算和地基稳定验算。
⑥ 进行基础的结构和构造设计、⑦ 当有深基坑开挖时,应考虑基坑开挖的支护和排水、降水问题.⑧ 编制基础的设计图和施工图⑨ 编制工程预算书和工程设计说明书5、 浅基础的类型,答:①独立基础② 条形基础③ 筏型基础和箱型基础④ 壳体基础6、 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的特点答:①刚性基础:抗压强度高,但抗剪、拉、弯差受刚性角限制)② 柔性基础:抗压、抗拉、抗剪、抗弯均比较好.(不受刚性角限制)7、 刚性角的概念; 答:指墩底边缘与基底边缘的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a表示8、基础埋深的影响因素; 答:①建筑物的用途、结构类型和荷载性质和大小.② 地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③ 寒冷地区土的冻胀性和地基的冻结深度.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答:①现场荷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需要进行宽度和埋深的修正)② 规范建议的地基承载力公式③ 工程实践经验11、基础底面尺寸确定:答:Pk= (Fk+Gk) /AWfa13、地基变形特征,地基变形验算;答:特征: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15、扩展基础的基本构造,答:①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小于200mm,坡度iW0② 宽高比V25,每台阶高度300—500mm③ 基础下设素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小于70mm;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④ 最配筋率不小于0.15%,钢筋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100—200mm18、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答:⑴建筑设计措施① 建筑物体形应力求简单②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③ 合理布置纵横墙④ 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⑤ 设置沉降缝⑥ 控制与调整建筑物各部分标高⑵结构措施① 减轻建筑物的自重② 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压力③ 增强基础刚度④ 采用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结构⑤ 设置圈梁⑶施工措施计算: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及修正,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持力层及下卧层验 算),砖基础及素混凝土基础的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柱下钢筋 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高度验算及抗弯)三、柱下条形基础1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答:上部结构通过墙、柱与基础相连接,基础底面直接与地基相接触,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接触处既传递荷载,又相互约束和相互作用传统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3文克勒地基模型;答:4.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答:①条形基础两端伸出边柱长度loWO25li② 梁高h为柱距的(1/8〜1/4),翼板厚度不小于200mm,当翼板厚度为200〜 250mm时,用等厚板,大于250是变厚板③ 柱底截面短边和梁的轴线垂直,则肋梁宽比柱边宽出50mm;若长边与轴线垂 直且边长大于等于600mm,则将肋梁局部加宽。
柱边缘到基础边缘距离不小于 50mm.④ 梁的上下两侧的配筋率不小于0.2%⑤ 梁高于700mm时,应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隔300~400mm加设构造腰筋,直径大 于10mm,肋梁箍筋大于等于8mm梁宽bW350mm用双肢箍,b>350用四肢 箍,b>800mm用6肢箍⑥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在软弱土地区的梁底面设置厚度不小于100mm 的砂石垫层;素混凝土垫层强度C75,厚度不小于75mm5. 倒梁法的适用范围及计算步骤;答:适用:上部结构刚度和基础结构刚度都比较大,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 距,上部结构荷载分布比较均匀,地基土层分布和土质分布比较均匀计算步骤:i根据地基计算所确定的基础尺寸,改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进行 基础内力计算ii计算基底净反力分布iii确定计算简图 iv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基底反力作用下连续梁的弯矩分布V调整和消除支座的不平衡力Vi叠加逐次计算结果,求得连续梁的最终内力分布.6 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的计算基本原理,答:把节点荷载分配给两个方向的基础梁,然后分别按单向的基础梁进行计算.7 柱荷载分配满足的条件;答:①静力平衡条件,即在节点处分配给两个方向条形基础的荷载之和等于柱 荷载.②变形协调条件,即分离后的两个方向的条形基础在交叉节点处的竖向位移相 等。
8 补偿性地基的概念.(属于筏型基础和箱形基础)答:由于建筑物荷载较大或地基承载力较低,常采用加深基坑深度、用深基坑挖 出土的自重来补偿建筑物荷重.四、桩基础1桩基础的应用范围;答:①上部荷载很大,只有在较深处才有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持力层② 为减少基础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利用较少的桩将部分何在传递到地基深 处,从而较少基础沉降③ 当设计基础底面比天然底面咼或者基础底部的土可能被冲蚀,形成承台与地 基土不接触的高承台桩基④ 有很大水平方向荷载情况⑤ 地下水位比较咼⑥ 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地下室或者地下结构可能会上浮⑦ 在机器基础情况下,可采用桩基础控制地基基础系统振幅、自振频率.⑧ 用桩穿过湿陷性土、膨胀性土、人工填土、垃圾土、淤泥、沼泽土和可液化 土层,可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桩的分类;答:(1)使用功能:①抗压桩,②抗拔桩⑵竖向抗压桩:①摩擦型桩,②端承型桩⑶桩身材料:①混凝土桩②钢桩③组合材料桩⑷成桩方法:①非挤土桩②挤土桩③部分挤土桩⑸几何特性:3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组成;答:作用于桩侧的总摩阻力Qs和作用于桩端的总端阻力Qp 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答:⑴应满足的三个要求(很重要):① 在荷载作用下,桩在地基土中不丧失稳定性。
② 在荷载作用下,桩顶不产生过大的位移③ 在荷载作用下,桩身材料不发生破坏2)方法:①现场试验法②触探法③经验参数法(P176)5 桩的抗拔承载力;答:条件:埋深的轻型结构和地下结构的抗浮桩冻土地区受到冻拔的桩、高耸 建筑物受到较大倾覆力后,会发生部分或全部桩承受上拔力的情况,要进行抗 拔力的验算桩侧负摩阻力(重要),产生原因,桩基设计时如何考虑负摩阻力;答:⑴原因:①桩周底面上分布大面积的较大荷载② 桩身穿过欠固结软黏土或新填土层,桩端支撑于教坚硬的土层上,桩周土在 自重作用下随时间固结而沉降③ 由于地下水大面积下降使易压缩土层有效应力增加而发生压缩④ 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下沉,冻土融陷.⑤ 子啊灵敏性土内打桩引起桩周围土的结构破坏而重塑和固结⑵如何考虑(重要180页第二条公式没法打)① 对于摩擦型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按NkWRa计算② 对于端承型桩除了满足上式要求外 还要考虑负摩阻力引起桩的下拉荷载,要 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③ 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铰敏感时,尚应将负摩擦力引起的下拉 荷载计入付家何在验算桩基沉降7•桩基沉降验算:P1888. 实体深基础与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的原理;9. 群桩效应;答:群桩基础受力(竖向压力)后,其总的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个单桩的承载力 之和。
10. 桩基的设计步骤;答:①调查研究,收集设计资料② 选定桩型、桩长和截面尺寸、③ 确定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确定桩数并进行桩的布置.④ 桩基础的验算⑤ 承台和桩身的设计、计算12.承台的构造,独立承台的设计.答:构造要求:①承台最小厚度不小于300mm,最小宽度不小于500mm② 承台边缘距边桩端二中心距离不小于桩的直径或桩的边长③ 桩的外缘与承台边缘距离不小于1500mm,对于条型承台梁不需要与75mm④ 承台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保护层不小于70mm,设置垫层时,保护层不小于 50mm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公式在 176),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承台的冲 切(柱及角桩冲切)、抗弯、剪切四、地基处理1.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答:①提高土的抗剪切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② 减小土的压缩性,较小地基变形③ 改善图的渗透性,减少渗流量,防止地基渗透破坏④ 改善土的动力特性,减轻振动反应,防止土体液化 换土垫层的作用;※答:①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基础尺寸,同时将建筑物基底压力扩散到 地基中,时垫层下软弱基土上的应力较少到许可承载力的范围内.② 置换基础下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减少地基变形量。
③ 对于用砂石等透水材料填筑的垫层,有加速软土层排水固结的作用复合地基的概念, 答: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 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 地基4. 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及桩基础的区别;答:复合地基受力是桩间土受力,浅基础是均匀受力,桩基础是有桩自身的侧 摩阻力承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