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地理(部分知识点及难点).pdf

63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5721582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48MB
  • / 6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突破洋流知识三步曲河南 /赵敬君洋流涉及范围广、名称多,不好记忆,加之学生对洋流的成因难理解、分布记不准、影响不理解, 所以学习起来感到吃力下面给出学习这部分知识技巧的三个步骤,即首先理解洋流的成因,推理记忆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其次是结合模式图,掌握每支洋流的具体分布,自行绘制各海区洋流分布图;三是例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辨析成因,掌握分布1、洋流的形成原因(1)风海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如信风和盛行西风2)密度流:由密度较低的海区(水面较高)流向密度较高的海区(水面较低),如海水由大西洋表层流入地中海3)补偿流: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如秘鲁寒流为水平补偿流,附近上升流为垂直补偿流2、区分洋流性质从较低纬海区流向较高纬海区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高,为暖流,反之为寒流3、判断依据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4、全球洋流分布规律总结(1)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形成规模很大,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它是海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海流),洋流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流动4)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性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沿岸海水向西流去,呈逆时针方向的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沿岸海水向东流去,呈顺时针方向的季风洋流二、绘制模式图,具体落实联系世界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大势,绘画出洋流的分布模式图,进而落实每支洋流的名称、流向和性质,如图所示2 三、结合实例,注重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解环境类型影响举例气候促进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形成沿岸荒漠环境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海洋航行航行速度;时间、经济效益顺流加速,逆流减速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生态环境专题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⑵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 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⑶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⑵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 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⑶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3 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 月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⑷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 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⑸酸雨带来的影响: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⑹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⑺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 (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自然灾害的“功”与“过”一、气象灾害1. 寒潮所谓寒潮即指大规模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势力非常强大, 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雨等现象,这种强冷空气南移的过程称为寒潮寒潮所造成的灾害有:强降温可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 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隆冬,内蒙古、青藏的畜群在寒潮中饱受冻灾、雪灾之苦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讯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寒潮的“过”给人们印象之深以致掩盖了它带给人们的益处。

      寒潮其实也有 “功” : ( 1)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我国受季风的影响,冬天气候干旱, 尤其是北方如遇少雪多晴的暖冬,农田的麦土随风吹扬,水分蒸发,地力减退,直接威胁着来年的春耕播种适度的寒潮南侵,可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致使表土凝结附着于地表,减少北方的扬沙天气;东北、西北的冬雪积累,在保持土壤适度的同时,春天消融的积雪,还可缓解春播的旱情2)寒潮还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受地球形状的影响,球体表面受热不均,自赤道向两极形成了热带、温带、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低纬“倾斜”,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促进了全球的热量平衡3)寒潮还可净化大气在冬季,人们易患流感,当病人咳嗽时,飞沫中包含有大量病毒,易造成传染寒潮来临后,带来大量雨雪,这样不仅增加了空气湿度,而且飞沫中的病毒也会随雨雪而降落4)寒潮带来低温,还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病虫害5)寒潮还可带来风力资源,风力强劲、风向较为单一的大风是我国北方草原牧区宝贵的动力资源2. 风暴潮风暴潮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频繁发生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非常巨大,风暴潮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海洋灾害。

      据国家海洋局统计,1949—— 1998 年的 50 年期间,我国共发生中等风暴潮270 次,平均每年5 次以上, 严重风暴潮灾害48 次,特大风暴潮15 次其中,造成显著灾害损失的有 112 次,1989—— 1998 年的 10 年期间,风暴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 亿元,严重年份( 1997 年)超过300 亿元风暴潮对海岸的破坏作用主要包括:(1)对沿岸设施的破坏风暴潮最严重的危害是对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的破坏风暴潮席卷之处,房屋倒塌、树木和作物倒伏、船舶颠覆 2)沿岸蚀退作用加剧风暴潮时海水水位升高,海水向岸内推进,风浪和潮汐对沿4 岸的冲击作用增强,加剧海岸的蚀退作用同时,风暴潮使海岸填弃、河口加积、增大沿岸泥沙的运移,势必导致沿岸的进一步侵蚀3)沿岸生态系统的破坏风暴潮破坏农田,冲毁作物,海水的倒灌,造成农田盐碱化,土壤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4)海水入侵主要表现为海水沿地下通道以各种方式向内陆入侵,严重影响地下水的质量,潜在危害大,难以治理风暴潮在对沿岸环境破坏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建设和改造作用,主要包括:(1)对环境污染的改造风暴潮发生时,强大的水动力,将聚集在沿岸一带的污染物带到远海,加快污染物的自然净化。

      2)对水资源的补充对于目前缺水严重的北方地区来说,尤其是北方沿海工业城市, 风暴潮所带来的大量淡水对这些城市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3)对地下卤水资源的补充虽然风暴潮引起的海水入侵造成土壤盐碱化,但同时也使地下水的矿化度增高,补充了地下卤水资源3. 沙尘暴沙尘暴发生时伴随着大风,夹杂沙尘,风速大,危害大发生强沙尘暴时交通事故大量增加,飞机、火车、汽车常被迫停运但是沙尘暴也有有利的一面1)沙尘暴能有效缓解酸雨因为我国北方常有沙尘天气出现, 而沙尘中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2)沙尘颗粒有利于成云致雨沙尘颗粒并非圆形,而是表面凹凸不平,有利于水汽在地面上凝结3)沙尘有助于海洋生物生长沙尘粒子中富含有海洋生物必需的而海水中却常常缺乏的铁和磷粒径小的沙尘随风飘到海洋上空,降落后到达海水中,为海洋生物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铁和磷4. 台风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强风会掀翻万吨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损失特大暴雨会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洪水泛滥,瞬息间使农田、村镇变成一片汪洋泽国严重的风暴潮,潮位可高出海平面5~6 米,破坏海堤、淹没岛屿。

      但是,台风带来的不仅仅是灾难,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有利的一面,即能带来大量降水,尤其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所带来的旱情二. 地质灾害1. 火山喷发早在 2400 多年前,地中海东部的克力特岛及附近的桑托林群岛上,曾出现过比罗马文化还要古老, 且是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文化,并出现过人口达十万之多的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城市但公元前1400 多年,桑托林群岛中的赛拉岛上的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地震和海啸严重地破坏了群岛及其周围岛屿上的城镇与村庄,降落的大量火山砾、火山灰把已经遭受破坏的建筑物与田园一起掩埋这个古老的文化城市就这样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20 世纪初,帕累火山、卡特买火山等的爆发,大量火山灰使太阳辐射量比正常值降低20%~30%,造成了大面积降温,仅北半球平均气温就下降了0.5℃但是, 火山灰落定后可生成肥沃的土壤,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耕作地,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火山灰十分厚,当地居民冒着生命危险在火山周围从事耕作2. 地震5 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后,通常使震区变成一片废墟但是大的地震常形成地裂缝、断层等,为科学考察提供了地质剖面,是难得的有利的一面5 “南极洲”知识梳理近年来, 随着南极和北极考察的不断深入,南极和北极成为高考中重点考察区域。

      这里对南极洲的知识进行一下梳理知识要点1.位置:⑴位于地球最南端,几乎全在南极圈内,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⑵未来南半球各大洲跨越南极的交通中,南极洲是惟一的中间基地2.面积: 1400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洲3.地形:⑴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2350 米以上;⑵冰层最厚的大洲,平均厚度 1700 多米(最厚处4000 多米),有“冰雪高原”之称;⑶文森峰是最高峰,海拔5140米4.气候:⑴特点:酷寒、干燥、烈风⑵原因:纬度高,海拔高,高压控制,冰层反射强⑶暖季: 11 月至次年3 月5.资源:⑴淡水资源:固体冰川,淡水丰富,海上多冰山;⑵矿产资源:煤、铁储量丰富;⑶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南极特有)等⑷原始自然环境:天然的实验室6.考察:⑴最佳考察季节:每年9 月至次年3 月,极昼,暖季;⑵目前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共有18 个⑶我国在南极洲建有两个科学考察站,分别为长城站和中山站;⑷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禁止核爆炸和放射性的废物处理补充知识1.“白色沙漠”成因:南极洲降水量大部分为55 毫米以下,降水最少的地方不足5 毫米,降水形式主要是雪。

      由于气温低,雪不易融化,所以这里十分干旱,其干旱程度如同沙漠地区,故南极洲巨厚的冰层有“白色沙漠”之称2.“南极臭氧洞”:每年的8 月下旬至11 月,在南极上空会出现“臭氧空洞”导致大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过量的紫外线对生物有杀伤作用,严重时会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强烈的紫外线对地面生物的危害,还表现在破坏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如染色体、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等,严重时会导致生物的遗传病和产生突变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洞对海洋生物也有很大影响强烈的紫外线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