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种社会形态下战争中的军民关系.pdf
5页浅谈三种社会形态下战争中的军民关系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的,在这个发展的历程中充满 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每一个演化阶段有其具体的特殊本质,形成了特有的 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运动推动的,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社会依次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形 态、物的依赖性社会形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虽然在这三种社会形态 下发生的战争都是以争夺经济利益为目标,但是由于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形 态的不同,从而在战争中产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军民关系 一、简述三种社会形态下的战争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并构成人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 章战争和文明相互交错,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 又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环境科学技术、生产关系、文明化程度,宗教信仰都影 响着战争,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发生的战争都有其特定的性质, 1、原始社会的布匿战争 在欧洲的奴隶社会体制下,古罗马在向外扩张,力图取得地中海霸权在 西地中海,古罗马与海上劲敌迦太基对抗,公元前264 年--- 前 146 年双方进行 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为?布匿?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布 匿战争? 。
战争主要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 前 241)因争夺西西里而爆发罗马拥有 强大的陆军,迦太基拥有明显的海上优势战争之初,互有胜负后来罗马迅 速建立起自己的海军,在海战中不断取胜公元前241 年,罗马海军在依迦迪 群岛战役中击溃了迦太基海军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 公元前 218 年春复苏的迦太基又与罗马起战端,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前 218----前 201) 战争一开始,迦太基将领汉尼拔先发制人,毅然把战争带到意 大利本土他率领9 万名步兵、 1200 名骑兵和战象,从西班牙出发,越过阿尔 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迦太基人来势凶猛,罗马完全处于劣势,汉力拔节节胜 利公元前216 年在坎尼城,双方大战,汉尼拔采用两翼包抄战术,击败罗马8 万军队罗马军5 万人战死, 1 万人被俘,而汉力拔只丧失6000 人 第二次布匿战争后约半个世纪后,罗马发动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 前 146) 罗马要迦太基交出显贵家族三百名儿童作人质,交出所有战舰,将全 体居民迁移至离海的内地,遭到迦太基人的拒绝于是迦太基人奋起反抗罗马, 但因势单力薄,加之城内饥馑的发生,公元前146 年,迦太基城被罗马围困了 三年之后, 终于破城亡国, 城中 50 万居民幸存者仅5 万人,而且全部卖为奴隶。
从此迦太基不复存在 2、封建主义社会下的英法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 年 - 1453年间的 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 年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 出: ?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 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 (1337—1360) 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和基思在斯吕斯海战 中,英军重创法军,夺得制海权法国被迫于1360 年在布雷蒂尼签订条件极为苛刻 的和约——从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 (1369—1380) 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 英国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 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当时,法国国内也开始出现群众 骚动 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 (1415—1424) 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 起义,英国乘机重开战端1415 年,英军在阿赞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 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 1420年 5 月 21日在特鲁瓦 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 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
捐税和赔款沉 重地压在英占区居民身上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 (1424—1453) 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 开,英法战争已变成民族解放战争游击队给法军很大帮助:他们设置埋伏,捕捉征 税者,消灭敌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在征服地的后方留下大批驻防军1437 年法军攻 下巴黎, 1441 年收复香槟, 1450 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 1453 年又收复吉耶讷 1453 年 10 月 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3、资本主义社会下的美伊战争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 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发动的全面 战争,共有 4 国参与作战 2010 年 8 月 3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8 月底美国部 队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将如约结束驻伊美军8 月 31 日结束作战任务美国从2003 年 3 月 20 日入侵伊拉克到 2010年 8 月撤出全部战斗部队,历经7 年零 5 个月 战争开始阶段:美英联军从2003 年 3 月 20 日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 ?斩 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 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 ?。
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 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 多枚, 其中战斧 巡航导弹500 枚 战争僵持阶段: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 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 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激战 战争转折阶段: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 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 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2003 年 4 月 8 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 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 占领了萨达姆城 战争收尾阶段:美军2003 年 4 月 15 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 已结束,联军 ?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 二、三种社会形态下战争中的军民关系 1、布匿战争中的军民关系 罗马和迦太基是当时地中海世界的两大强国, 双方都拥有较强的政治、经 济、军事实力, 都对地中海世界怀有勃勃的野心,因此在战争中双方的军队和 人民具有三种关系 首先是征服与反抗的关系,罗马和迦太基的军队都是以征服对方居民土地 为根本目标的,战败一方的居民面临着失去生存空间变为奴隶的局面。
所以在 战争中人民极大的拥护本国军队,反抗情绪极其高涨 其次是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奴隶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 战俘奴成为劳动的 主力军在欧洲的各城市, 工商奴是生产的主体战后财富的积累并没有给市民 带来文明和进步, 而是不断增加了掠夺的欲望在布匿战争中,军队是掠夺的主 要工具,人民作为被掠夺的对象,军队与人民矛盾十分尖锐最后是屠杀与被屠杀的关系,在布匿战争中,由于当时科技水平不发达, 战争的主体是人与人之间的肉搏战,所以在国家相互进行的战争中,要求本国 的军队,冒着被别人杀死的危险,去杀死‘敌国’的国民为了维护战争中的 胜利果实,因此有了罗马军队在攻破迦太基城后,屠杀了50万居民,而后罗马 成为当时欧洲最富强的国家 2、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军民关系 百年战争有其复杂的起因, 包括旷日持久的领土争端、富庶的佛兰德尔之 争、王位争夺等战争虽以王位继承问题为导火线, 是英法为了争夺西欧的霸 权而发动的一场王朝和政治的冲突, 然而双方战争的经济目的十分明显百年 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 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在战争中, 人民与军队的关系主要是: 首先是人民对战争的反对转化为对军队的反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生活趋于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战争的发生是统 治阶级争夺经济利益的产物,与人民群众并无直接矛盾,所以国民十分反对战 争的发生军队作为战争的主要参与者,在国内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不高, 人民和军队的矛盾是极其尖锐的 其次是人民在战争中长期处于被剥削的状态,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 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 地痛哭 ?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 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利益是这场战争的主要源头,人民永远处于社会 的最低层,人民的利益就是这场战争的果实而军队是为贵族集团服务,它是 采摘这场战争果实的工具 最后是在战争后期,人民与军队相互融合,最终引导法国走向了胜利国 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卫祖国的消息使整个法国社会都异常激动,广大人民群 众都觉得自己有责任拯救多难的祖国人民群众在强烈的祖国荣誉感召下,全 部都投身到了这场战争中,并用自己的力量解救了法国,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 利 3、美伊战争中的军民关系 2002 年下半年,美国以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作为理由,研发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对美在中东的利益构成了?潜在威胁 ?,称美国掌握了伊拥有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对伊政权一再隐瞒事实、欺骗国际社会的行为已经失去 了耐心,公开表示将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鼓吹的建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 2003 年 3 月美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开始侵略伊拉克。
战后的 伊拉克满目疮痍,暴力袭击事件不断,安全局势动荡不安,美军鼓吹的建立自 由民主的伊拉克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伊拉克人逐渐由战前支持美军到战后的反 美 首先在战争前期,萨达姆政权是独裁的政权,长期压迫伊拉克广大人民群 众,使伊拉克人民生活极其痛苦伊拉克由于经过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的影响, 国内经济已经崩溃,社会动荡不安所以伊拉克人民由于美军的心理战术,对 美军的自由战争信以为真,受到伊拉克民众的广泛欢迎伊拉克人民并没有支 持萨达姆的独裁军队 其次是战争过程中,美军对伊拉克的打击是具有摧毁性的,大量的基础设 施被破坏,大量的平民伤亡,使人民群众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当巴格达的 隆隆爆炸声、血肉模糊的场面一天天出现在电视画面、新闻报刊上时,当美军 士兵在伊拉克枪杀平民、奸杀少女时,伊拉克人民的眼睛终于雪亮了,不再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大部分的伊拉克人民对美军产生了仇恨,由于伊拉克军队 的弱小,并没有影响到战争的结局 最后当战争结束后,美军并没有归还伊拉克人民一个自由、平等的家事 实已经证明:伊拉克战争,彻头彻尾是一场侵略战争,美国不是反恐,而是在 制造恐怖是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 制整个中东,而发动的第一场战争。
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人名群众反美情绪高涨,伊拉克国内不断爆发的反美武装袭击、教派冲突,国内广大无业青年的增加,都让伊拉克的政局极为动荡 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改变战争中军民关系的根本原因 1、对人的依赖决定了奴隶社会战争中的军民关系 原始社会中, 人作为主要的劳动生产力,是各个统治阶级争夺的对象,也是各个 统治阶级的征服他国的工具,也是社会财富的制造者 在奴隶社会中, 奴隶主在经济 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 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人 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国家的荣誉感, 军民关系比较模糊, 不论 战争的结局如何, 人民群众都摆脱不了被压迫被奴役的现实,人民群众即是军队, 又 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都是奴隶主的工具,只是起到的作用不同而已 2、对土地的依赖决定了封建战争中的军民关系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根据领主们的封地规模、 家族地位等因素, 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代表着社会的财福, 土地是统治阶 级争夺的目标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 以家 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军队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对农民进行无 情的压榨,所以这一时期的军民关系是对立的,矛盾尖锐。
封建社会的战争,都是旨 在改变封建土地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