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wdg****h8
  • 文档编号:272525854
  • 上传时间:2022-04-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朝代:唐代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译文及注释 佚名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注释⑴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盘旋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⑸万里:指远离故土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⑺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顿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鉴赏 佚名  此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风光,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大方激越、动人心弦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盘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巧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斧凿〞,到达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竭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说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严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照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慨,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似"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盘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降临惶然无主。

      "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风光,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单独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单独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

      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准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单独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比照"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创作背景 佚名这首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完毕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单独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风光,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府巩县〔今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白合称"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商隐与杜牧即"小杜〞区别开来,杜甫与白又合称"大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存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家庭成员 佚名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人杜审言。

      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峤、融、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假设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审言因此不死,被武则天召入京师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诏回父母  杜甫的父亲为杜审言长子杜闲,生母为清河东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父亲续娶卢氏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杜甫有兄长,早夭,三个同父异母弟及一同父异母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及他们但杜甫极少提到继母妻子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间的漫游,回到,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为爱妻立传,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多处提及她儿女  育有两子宗文、宗武,一女凤儿生平 佚名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土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场齐之游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四载秋,转赴兖州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完毕了"放纵齐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波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5]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