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加拉国民族.doc
12页关于关于孟加拉国孟加拉国民族民族四、孟加拉国民族(一) 孟加拉国概况孟加拉国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版图一度包括现印度西孟加拉国、 比哈尔等邦16 世纪孟已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 的地区18 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19 世纪后半叶成为 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 年印巴分治,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归印度, 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 年 3 月东巴宣布独立,1972 年 1 月正式成立孟加拉国人 民共和国中文名称:孟加拉国人民共和国英文名称: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简称:孟加拉国国首都:达卡国庆日:1971 年 3 月 26 日官方语言:英语人口数量:1.38 亿主要民族:孟加拉国族人主要宗 教:信伊斯兰教、印度教国土面积:147570 平方公里东巴基斯坦即现在的孟加拉国国英文名称 East Pakistan 主要语言孟加 拉国国语宗教信仰 83% 穆斯林 (逊尼派教徒 99.7% 什叶派 0.3%) ,15% 印 度教 ,1% 佛教,其它泛灵论者成立时间 1955-10-14;废止时间 1971-3- 25(东巴宣布独立);正式废止时间 1971-12-16(西巴承认东巴独立)。
1.地理环境: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 游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处于北纬 20034'-26038'、东经 88001'-92041'之间 大部分为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密布,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和 渔业但雨季极易泛滥东南部邻缅甸,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南临孟 加拉国湾大部分为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密布,土地肥沃,非常 适合农业和渔业但雨季极易泛滥80%以上的地区为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 三角洲;水道纵横,河运发达,河流和湖泊约占全国面积的 10%沿海多小岛 和沙洲东南端为吉大港丘陵,海拔 300—600 米,最高凯奥克拉东峰,高 1,229 米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沿海为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月平 均最高气温 40.5℃,雨量自西向东递增,年雨量 1,300—2,500 毫米6—10 月是雨季,雨量占全年 80%常出现热带飓风矿藏有天然气、煤、钛、锆等2.主要河流:孟加拉国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全国有 大小河流 700 多条(包括支流),主要分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 三大水系主要河流有恒河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贾木纳河)等。
其中 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是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内河航运线总长约 6000 公里这 里不仅河流纵横,密如蛛网,而且池塘众多,星罗棋布,全国约有 50-60 万个 池塘,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4个池塘3.历史背景:通过对古城镇、宫殿、寺庙、城堡等古迹的考察,孟加拉国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公元 1200 年,穆斯林统治开始,社 会安定繁荣;公元 1757 年,英国殖民统治开始;公元 1947 年,成立东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统治开始;通过武装斗争,1971 年 3 月 26 日宣布独立,脱离巴 基斯坦统治,1972 年 1 月正式成立孟加拉国人民共和国4.世界之最:盛产黄麻,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有“黄麻之国” 之称5.誉称:“千河之国”、“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境内河流众多, 景色壮观7.孟加拉国经济:世界 50 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经济 基础薄弱,资源贫乏,生产力水平落后,人口整体素质低下;经济以农业为主, 约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工业落后,但正在逐步走向工业化孟奉行市场经 济体制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孟加拉国国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 增长战略,并在 90 年代初期加大实施这一战略的力度,全面修订工业贸易政策, 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推行私有化政策。
经历届政府努力,孟加拉国国经济 与社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GDP 从上世纪 80 年代年均增长 3.84%上升到 90 年代的 4.88%,2004 财年进一步上升至 5.5%,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然而, 孟加拉国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仍存在很大阻力据世界银行统计,孟国尚有约 5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upper poverty line)以下,其中 34%的人口生活在 极贫线(lower poverty line)以下;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基础设施如电力、 港口、电信、交通等极为落后;经济基础过于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 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各级政府腐败现象严重因此,孟欲实现经济持 续快速增长并走出贫困恶性循环仍任重道远二) 孟加拉国历史孟加拉国人民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大部分领土属恒河、布拉马 普特拉河和梅克纳河三角洲年平均降水量为 1524 毫米,每年 4~9 月受旋风 袭击国土面积 143998 平方公里孟加拉国人占 98%,另外有 20 余个少数民 族孟加拉国语为国语,通用英语86.6%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2.1%信奉印度 教首都达卡该地区原系英属印度孟加拉国省的一部分,1947 年印巴分治后 构成巴基斯坦的东翼(见巴基斯坦历史)。
孟加拉国在 13 世纪改信伊斯兰教,到 16 世纪时,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 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7 世纪被莫卧儿帝国征服,18 世纪后半 叶沦为英国殖民地,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孟加拉国 1947 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国被分割:西孟加拉国归印度,东孟加 拉国(亦即东巴基斯坦)归巴基斯坦1971 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3 月 26 日东 巴宣布独立,1972 年 1 月成立孟加拉国人民共和国独立前:巴基斯坦独立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派间的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两翼间出现裂隙巴基斯坦运动是以西巴为核心发起的,因此这里形成为国家 政治重心东孟加拉国处于不利地位东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来就比西巴落后,在一段时间里国家领导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没有采取两翼 平等的原则东孟加拉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自决权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尽管从 60 年代起中央政府为解决两翼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了若干努力,但 效果甚微,东翼落后的局面未能扭转1966 年 3 月,人民联盟领导人谢赫·穆吉布·拉赫曼(1920~1975)提出著 名的“六点方案”,主张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除负责国防和外交外,应把其 它权力移交给地方政府。
1970 年 12 月,巴基斯坦举行议会选举,人民联盟在中央和东巴省立法机构 均获得多数席位然而,直到 1971 年 3 月各主要政党未能就国家宪法体制和 政府机构组成问题达成协议同时,东巴各阶层人民举行大规模的抗议集会和 示威游行3 月 25 日,各政党会谈破裂,形势急转直下当晚军队采取镇压行 动,逮捕拉赫曼东巴人民立即以普遍的起义作为回答从此开始长达 9 个月 的内战人民联盟获得印度政府的全力支持,独占人民斗争的胜利果实,于 1971 年 12 月正式建立孟加拉国人民共和国政府次年 1 月 7 日,拉赫曼获释,于 1972 年 1 月 10 日回到达卡独立后:拉赫曼回国第二天即以总统的名义颁布临时宪法令,将战时总统 制改为议会制,自任总理经过半年多的准备,立宪议会于 11 月 4 日通过孟 加拉国国宪法宪法确定现行的政权体制,宣布以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和政教分离作为建国的基本原则1973 年 3 月孟加拉国国举行议会选举,人民 联盟凭借有利条件几乎囊括全部席位,成为执政党它一方面日益频繁使用高 压手段,另一方面企图利用穆吉布的威望加强个人独裁统治1974 年 12 月 28 日,人民联盟政府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停止宪法的实施。
1975 年 1 月 25 日,国民议会根据拉赫曼的提议通过宪法第四次修正案,改行总统制,由拉赫 曼任总统修正案规定总统有权取消一切政党,建立一个国家党2 月 24 日, 拉赫曼宣布以人民联盟为基础成立孟加拉国国农工人民联盟,自任主席拉赫 曼独揽大权未能挽救政权危机1975 年 8 月 15 日,在一批青年军官发动的政 变中拉赫曼被杀害但他的支持者力图东山再起,于 11 月 3 日由哈利德·穆沙 里夫发动反政变,逮捕了陆军参谋长齐亚·拉赫曼(1936~1981)11 月 7 日, 爱国军民一致奋起,粉碎了穆沙里夫集团,恢复齐亚·拉赫曼的职务新政府 宣布全国实行军法管制1977 年 4 月 21 日齐亚·拉赫曼接任总统就任总统 后颁布了称为“十九点纲领”的施政方针,强调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持信 仰真主、民主、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四项原则,建立自力更生的经济体系 1978 年 6 月 3 日,孟加拉国国举行总统选举,齐亚·拉赫曼以压倒多数的票数 当选1978 年 9 月初,齐亚·拉赫曼宣布成立孟加拉国国民族主义党,亲任主 席民族主义党的纲领包括“十九点纲领”和独立、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的 对外政策。
巩固和完善齐亚·拉赫曼体制的最重要步骤是 1979 年 2 月 18 日举行的第 2 次议会选举民族主义党获得 2/3 以上席位,继续执政随后,政府宣布取消 军法管制,解除紧急状态,恢复正常的政治生活1981 年 5 月 30 日吉大港驻军司令穆罕默德· 阿布勒·曼苏尔杀害齐 亚·拉赫曼总统11 月 15 日孟加拉国国举行第 2 次总统选举,民族主义党代 主席、代总统阿卜杜勒·萨塔尔(1906~ )当选为总统不久,陆军参谋长侯 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1930~ )于 1982 年 3 月 24 日接管政权,宣布实 行军法管制,中止执行宪法1983 年 12 月 11 日艾尔沙德任总统1985 年 3 月 21 日举行全国公民投票,艾尔沙德获胜7 月初,总统宣布扩大内阁,吸引 部分政党人士入阁1975 年中孟两国正式建交两国领导人不断互访双方建立了联合经济委 员会孟加拉国国政府奉行不结盟政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历史沿革:1947:英国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根据“蒙巴顿方案”,将英属印度按 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同时孟加拉国也被分为两部分,西孟 加拉国并入印度,1947 年原印度的伊斯兰教徒在巴基斯坦及东孟加拉国两地, 建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1947.8.14: 巴基斯坦国家成立,由东孟加拉国国省( East Bengal )、西 旁遮普省( West Punjab )、俾路支省( Beluchistan)、西北边境省( North- West Frontier ) 、信德省( Sind ) 组成首都卡拉奇各土邦保持事实独立, 并自愿选择是否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1955: 东孟加拉国省更名为东巴基斯坦省( East Pakistan ) 但东、西巴基斯坦之间隔着印度,距离又相当遥远,两者语言也不通,加 上经济实权又被西巴基斯坦掌控,东巴基斯坦人民不甘被西巴基斯坦统治,油 然而生了独立的念头1971.3.25:租吉布•拉赫在东巴基所坦发动不合作运动并代表穆吉布•拉赫 曼伊斯兰教族长宣称孟加拉国国的独立,成立孟加拉国国巴基斯坦总统叶悔 亚汗立即对东巴进行军事镇压,孟加拉国解放战争爆发1971.12: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对巴基斯坦发动武装进攻,肢解了巴基斯 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战争爆发时,西巴向中国求援,由于当时中国正处 于文革时期未能对西巴实行军事援助,但在舆论上对印度进行了谴责1971.12.16:西巴基斯坦释放了孟加拉国国和印度联军,并承认孟加拉国 国独立。
随之,众多国家纷纷承认1972.1.7:正式成立孟加拉国人民共和国1972.8.2:为反对印度和苏联干涉巴基斯坦内政,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 孟加拉国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1974:孟加拉国国加入联合国1975.10.4:我国承认孟加拉国国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国原本属于同一个。





